新浪财经

平安再融资:仍有多关待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10:55 经济观察报

  从这个答案看,某些舆论担心和抨击的“计划经济思维”恰恰也是监管部门坚决在抛弃的东西。所以,有市场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坚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让平安继续接受市场的考验。

  披露关:语焉不详背后的玄机

  市场普遍预期,股东大会上,管理层可能会披露资金投向信息。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有分析人士认为,信息披露问题实际隐含了平安目前的三个困境。

  首先是审批困境。平安如果真的要并购海外项目,必须经过行政、外汇额度和融资发行等多项审批,需时可能长达半年以上,在此之前,任何项目的披露和操作都是不可能的。但是,股民又希望按照国际原则披露的知情权却得不到满足,企业往往也处境尴尬。

  其次是发行困境。与国际上先明确项目再融资的惯例不同,中国的审批体制是先审批、融资再谈项目。实际上融资发行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以上,国际投资项目往往要求在达成意向后3个月付款交割,这种融资与项目间的矛盾可能会造成操作上的不可行。

  第三是价格困境。通常认为,根据收购上市公司的惯例,为了控制收购成本,事先一定会特别保密,以免股价飙升,换言之,平安如果讲清了投资故事,钱还没到手的情况下,目标对象可能因价格飞涨而买不成。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平安不讲清投资项目,投资者就可能不买账。

  对于以上的悖论,JP摩根的分析师表示,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平安只能说那么多,市场要不要相信他?这是市场给出的考题。但是,从监管体制的角度,减少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监管部门只进行合规审批,让企业自担项目风险,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或许会是解决平安等企业之困的明智之举。

  可以说,至少在目前政策环境下,股民们要求的信息披露,依然是个解不开的困境。但是,如果我们回到证监会发言人的讲话上去,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果坚定地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去做探索,平安的个案或许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