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一家券商的典型死亡 大鹏证券之殁(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17:26 《财经》杂志 | ||||||||||||||||||||||||||||||||||||||||||||||||||||||||||||||||||||||||||||||||
遮不住的黑洞 和许多券商一样,大鹏的主要亏损来自股票坐庄失败和委托理财融资成本。大鹏证券深陷三只重仓股。投资规模最大的是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058,曾用名龙腾科技,下称五矿发展)。
2000年,大鹏证券一度动用22亿元资金重仓持有五矿发展,最高持股比例达到流通盘(1.2亿股)的90%。该股2000年底曾涨到32元的最高价,为大鹏证券带来8亿多元的浮动盈利。 如今的五矿发展的股价已经惨不忍睹,每股跌至6元。截至2004年10月31日,大鹏证券仍持有7647万股,持股市值缩减到5.3亿元。去年10月20日,五矿发展实施10转增5,大鹏证券借机大举出货。至去年底,除了近2000万股权被冻结,大鹏证券基本不再持有股权。8亿元的浮盈最终变成了约8亿元的投资损失。 2001年,大鹏证券的委托理财规模扶摇而上,达到了48亿元。尽管当时公司内部有看空的声音,但不占上风。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炒作重组概念股国投资源(000826,原名ST原宜)和广电网络(600831,原名ST黄河)——无一例外,大鹏证券在这两只股票上的市值损失逾10亿元。 至于大鹏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除了上海农村信用联社等少数机构的进入表内,大部分资金都被列在表外,并未向外界披露。在股价节节下挫之际,大鹏证券开始逐步抛售股票,压缩委托理财规模。 与此同时,为了掩盖账外亏损,大鹏证券每每在年末从银行拆入巨额短期资金。大鹏证券在2002年12月底到2003年1月初的几天之内,总计拆入12亿元短期资金,其中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就一次性拆入6亿元资金。截至2004年10月底,大鹏证券融入资金仍有25亿元左右。然而在2004年6月以后,大鹏证券已很难从银行获得短期借款。资金链一旦绷紧,挪用保证金问题就暴露出来。 除了客户保证金,被大鹏证券挪用的还有约6亿元客户国债,其国债回购(负债项下)超过真实持有的国债资产。同样出于掩盖目的,大鹏证券在资产项下的“应收款贷方余额”这一科目中虚增了这部分金额。 投资亏损之外,大鹏证券历年累积的经营亏损大约有四五亿元,这包括营业部人员卷款逃跑、房地产投资亏损等,不一而足。截至2003年底,大鹏证券已支付的因营业部诉讼导致的赔偿就超过2亿元。 2003年底,大鹏证券管理层对亏损状况已经非常清楚。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和政策面的变相纵容,大鹏证券通过抛售股票、挪用客户保证金等方式,首先归还了大部分股东的委托理财。此举也同时将大鹏证券资金链的问题显性化,2004年初即出现过支付危机。 亏损日益加剧,债台愈筑愈高,然而,大鹏管理层采取的应对方式始终都是“拖”和“藏”。具体办法就是将亏损剥离到大鹏资产管理公司,变成对大鹏证券的应收账款。2002年3月,大鹏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成立,大鹏证券持有其95%的股权。据悉,当时大鹏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社保基金,收取管理费,业绩斐然。 2002年11月30日,大鹏证券将账面值为26.19亿元的自营证券和11.47亿元受托资产,总计近38亿元的投资,转让给大鹏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在2002年末,大鹏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只支付了5%的首付款,其余部分成为大鹏证券的应收款,致使2002年大鹏证券的应收账款增加到47亿元。 从审计结果来看,这38亿元打包到大鹏资产管理公司的应收款,实际上就是大鹏证券历年股票投资的成本。据悉,大鹏证券最高峰时投资规模超过近60亿元,股票市值损失超过20亿元,是大鹏证券44亿元巨亏中最大的一部分。 大鹏证券的一位董事告诉《财经》,这38亿元资产打包转让,是经董事会讨论通过的。但转到资产管理公司之后就无人问津了。资产管理公司不对以前的投资亏损负责,而原来的资产管理部在资产剥离后也无事可做。大鹏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会向董事会汇报。 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2004年年初深圳证监局对大鹏证券进行例行检查。当时监管部门认为其关联交易问题太大,而且资产管理公司不能获得资产管理牌照,这部分坏账又重新划回大鹏证券。 捉襟见肘之后,大鹏一度寄望于“重组”。
记者观察: 最新报道: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