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扩容冷却估值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2:14 《资本市场》

  作者:魏东

  ◆避免形成泡沫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给资金一个合理的宣泄途径;二是大幅提升容量,使风险不会迅速在少数个股上聚集。从管理层角度考虑,让市场冷静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供给。

  随着中国人寿的上市,随着众多权重A股股价均大幅超越相应的H股股价,近期有关定价权的争论逐步白热化。这种争论其实没多大意义,因为国内市场本质上就像一只水桶,桶内桶外的世界也许在很长时期内都不具备可比性,虽然大家都同股同权。

  以前国内市场大市值权重股低于H股被认为是合理现象,即使在工行上市之初,工行股价低于香港市场也算正常。当年中石油等巨无霸只要表示一下准备发A股的意向,市场都要以下跌还以颜色。而如今,大家都在问,中国人寿为什么只发15亿股而不是50亿股来满足大家的需求饥渴?

  A股超H股的合理性

  国内的投资者正在寻找一种合理性,比如,大家在寻找中国人寿或中国石化A股股价超出H股股价近60%的理由。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能有深远的、现实的影响。

  首先,谁是影子价格?如果A股具有定价权,那么H股市场可能仅仅是一种影子价格,最终还会向A股靠拢;问题是,A股取得定价权是靠海外市场的价值误判还是国内充裕的资金推动?

  其次,国内市场是否已进入由资金推动的市场?在储蓄资金迅速涌入加之短期缺乏合适投资品种的背景下,如果说2006年是以价值发现为主线的话,2007年市场可能已经开始逐步转入由资金推动。

  其三,到底是资金还是企业价值决定

股票价格?很明显,资金可以决定短期资产价格,但不可能长期偏离由企业未来实际回报所决定的真实价值。所谓“泡沫”就是市场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最终,我们面临的实质性问题是——国内股市是否进入泡沫时代?

  探讨究竟是国内投资者“钱多人傻”,还是海外投资者比我们“少看了些什么”而产生价值误判,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而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这种“水桶格局”对投资会有什么启示。

  在未来众多国企上市的背景下,定价权不仅仅牵涉到投资银行的利益,更牵涉到此时的大股东利益,即国家利益。可能管理层也在想,如果海外市场相对低价是由于外资投行集体“阴谋”所导致,而国内又有承接能力和需求,以后大家就在国内发行即可。但我想这可能也不完全是价高者得的事,如果目前由于国内资金充裕,大家都在国内高价发股,未来产生大批“怨民”也不是什么好事。

  增加供给让市场冷静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水桶”市场,一方面是桶内的缺乏有效投资出路的储蓄资金快速释放,另一方面是看好

人民币升值的海外资金在不断想方设法挤进来,导致桶内的水压不断上升,如果持续升压,泡沫的形成将难以避免。

  这种资金泛滥并不是中国面临的独特问题,在暂时仍以美元为基本结算货币的全球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是近乎全球性的资金泛滥,如果美国的双赤字局面无法逐步改变的话,这个问题将更加严重。从去年的商品牛市,从私人投资资本(类风险投资)加速向全球渗透,可以初步体会到这种货币泛滥的威力。

  避免形成泡沫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给桶内的资金一个合理的宣泄途径,如QDII;二是大幅提升桶的容量,即增加优质IPO的供给,把市场做大,使风险不会迅速在少数个股上聚集。

  很明显,从管理层的角度考虑,让市场冷静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供给。

  一方面,相对2006年2100亿的直接融资来说,2007年可能有更多、更大规模的IPO或再融资出闸;另一方面,我们将在2007年迎接近4000亿已经可流通的原非流通股的上市。

  近期

证券市场沉淀资金的速度非常令人吃惊。以工行、中行为例:工行自2006年12月27日以来流通盘换手率近90%,买入的投资者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中行自12月29日以来的换手率近80%,买入的投资者也都处于亏损状态;仅仅以这两只个股看,有近500亿的资金如果不斩仓的话,暂时也只能在高位“站岗”。

  资金推动的市场,相对于2006年价值发现推动的市场而言,波动性会更强,投机性也会更强。

  (作者为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基金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