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1:53 中国证券报 | |||||||||
■观点 英国《金融时报》: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风险
近期IMF的基准预测:2001年经济低迷时期之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IMF研究了两个关键风险:一个是在需求方面的风险,另一个是在供应方面的风险。正是基于这种看法,美联储(Fed)停止加息。不过,第二个风险则使美联储和其他国家央行行长很难作出正确的决定。这个风险就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剩余产能用尽,生产率增长放缓,通胀压力随之加大。这种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通胀预期也在不断调高。因为市场判定:通胀并没有消亡,只是在蛰伏。 现在怎么样呢?如果生产率放缓,通胀爆发,美联储就会希望自己当初还是选择了加息。正如我们所警告的那样,无论理由有多么充足,停止加息的代价可能是以后更高的利率。取得平衡需要技巧,供求方面的双重压力只会使之变得更难。美国庞大的债务同样如此。 IMF分析的这些风险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滞胀。滞胀或许不会发生。IMF猜测,即便真的出现滞胀,恐怕也会比上世纪70年代的惨痛经历温和得多。但这一点,无法令人放心。 首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育琨: 高浪费的城市开发何时休 土耳其诗人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而深深刻在今天中国城市居民记忆中的城市影像,却是新修大马路上的满目疮痍。好端端的马路,常常被莫名其妙地挖开,又被稀里糊涂地填上,过些日子又会被毫不客气地翻个底朝天。 为什么欧洲城市巴黎、柏林、伦敦、罗马,几百年的历史了,今天同样面对新的网络经济和电气新干线,却没有呈现满目疮痍的景象?为什么中国城市刚刚建设5~30年,道路就要挖了填、填了再挖?我们的城市综合规划能力、全局思维能力,难道不如100多年前的欧洲人吗?! 今天西方城市建设维护,有新的设施需要铺设不必挖马路,直接从入口处开汽车下去铺设就行。这就是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地下基础设施。我们的马路所以挖了填填了挖,就是我们的市政官员没有承担起建设地下基础设施这个最起码的责任。 现在的城市开发建设,政府只是忙于向一个个开发商批地收出让金,却没有把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作为一盘棋统筹规划建设。批地收入应该是纳入统一的开发建设使用,可是常常被算作城市政府的小金库而挪于见效快的业绩项目,对于地下基础设施的长线建设则少有问津。 今天能够挖马路,明天就能挖楼房。说不准哪一天,因为地下基础设施不到位,现在新建的大楼不得不整体端掉。这样的危机已经迫近。中国再不深刻反思调整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中国经济恐怕要毁在这高能耗的满目疮痍的城市开发方式上。 胡祖六: 从中国制造到创造关键在IP 中国过去20余年来低成本、薄利润的传统制造业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中国制造业不尽快地转型和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有可能制约中国整体经济未来的发展。 那怎么转型呢?在我看来,就是要实现由低端制造业为主,提升到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成为依靠资本的回报率和国际竞争力。为了完成这一转型,需要技术进步、创新、投资知识产权,也就是IP。为此,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三个经验: 第一,要借助强大的人力资本基础,对教育、培训进行大量的投资。人才是关键,人力资本是关键。这对一个企业、产业和地区的兴起,对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根本。 美国之所以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最佳人才,强大的教育体系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断地流失其最佳毕业生,它的生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外国人才是美国技术领先的关键原因之一。乔治城大学有个研究,说像美国有500万从事IT的信息技术人员,其中100万都是新移民,都是过去10年不到的新移民。所以,从政府,到教育、企业等机构,不仅应该致力于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还应该致力于建立一种能够吸引和挽留人才的环境。 第二,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金融体系以提供资金,并给研发、创新和创意行为予以足够的回报。活跃的风险投资行业和最发达的、高流通性的股市,在过去20年中,对促进美国的信息、通讯和科技行业的进一步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三,对知识产权必须要强有力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从根本上符合中国最大的利益和长远利益。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就不可能有活跃的创造活动,“独立自主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从个人和企业来说,参与研发的动力就会大大地减少。如果重大的技术突破没有给企业家带来非常丰厚的利润,没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那么风险资金以及参与股票市场的普通投资者,也不会给高风险的新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融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