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凯雷中国攻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4:14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特约撰稿人 何晓晴/文

  凯雷对中国本土投资对象的选择,不仅仅包括出口导向型公司,更包括在中国有着良好市场地位的公司。

  日前,号称“前总统俱乐部”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下称“凯雷”)在
京宣布,正式启动与上海安信企业集团(安信)的合作。此举和以往的动作表明,这家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集团正在中国投资领域大展拳脚。

  横贯东西

  凯雷在中国的投资可谓横贯东西。对东部沿海的上海市,凯雷当仁不让。2006年5月11日,凯雷表示,首期将对安信注入2750万美元资金,2年内还将陆续追加投入,同时双方协定将努力使合作公司于2007年底或2008年初在香港公开上市。

  创立于1994年的上海安信企业集团是国内一流的地板企业,截至2005年,集团旗下6家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已超过7亿元。

  而此前,凯雷已将目光瞄准西部企业。

  2006年4月初,凯雷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协议决定,共同向云天化控股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PIC)增资9500万美元。其中,凯雷投资为6500万美元,云天化增资3000万美元。

  CPIC位于重庆大渡口区,是由云天化、沙特阿曼提公司、美国PC公司及鲍里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7600万美元。CPIC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无碱玻璃纤维系列产品、浸润剂。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为226,596万元,净资产为86,711万元。

  根据云天化的相关公告,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后,CPIC的投资总额为31748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7100万美元。股权方面,云天化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7.64%。而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则被凯雷取代,其持股比例为26%。由此,CPIC成为了凯雷相中的首家西部企业。

  凯雷的投资动向表明,它并不是在寻找那些有重组机会的公司,而是对资产质量好的公司进行收购。而且,凯雷投资某一行业,即表明对此行业成长空间的关注和认可,甚至被公认为是这一行业投资的“风向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凯雷对中国本土投资对象的选择,不仅仅包括出口导向型公司,更包括在中国有着良好市场地位的公司。被其看好并投资的企业,必定是行业的领导者或具备成为领导者的潜质。

  看重成长

  凯雷基于自己的投资定位,十分看重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屡有投资大手笔。

  早在2000年,凯雷就向总部位于上海的网络旅游公司携程旅行网(Ctrip.com International Ltd.)注入8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该公司当年实现收入20万美元。2003年,作为互联网寒冬之后的第一只中国概念股,携程旅行网登陆纳斯达克,其发行价为18美元,募集了大约7,600万美元的资金。携程旅行网上市后,凯雷逐步退出,持股比例从25%左右降至不足5%。由此,凯雷获得超过14倍的高额回报。凯雷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称,中国市场已然为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戏剧性的成功投资案例”。

  此后,凯雷与华平投资亚商2000万美元;2001年,凯雷与IntelVC投资长天1700万美元;2002年8月,凯雷与集富及LP亚洲共同投资艾德思400万美元;2003年6月,凯雷与3i投资新能源3000万美元。

  进入2004年,曾把携程网送到纳斯达克上市的这家豪门更是迅速拓展着自己在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投资。这年7月,凯雷与高通投资Enorbus300万美元。

  2004年4月,凯雷在上海成立办事处,首席代表罗一到任。9月,凯雷只用了100天时间就拍板决定向总部位于上海的户外广告公司聚众传媒(Target Media Network)注入1,500万美元的资金,2005年7月,凯雷再次投资聚众传媒2000万美元。

  聚众传媒董事长虞锋透露,他在凯雷之前也接触过相当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但和凯雷方面由董事总经理祖文萃带领的团队接触后,他发现“凯雷不是问我们哪天能上市,而是问我们是否能做得扎实”。

  虞锋认为,与其他风险投资机构相比,凯雷一方面财大气粗,一方面内部讨论决策流程比较迅速,而且更看重长远战略而不是短期套现,更关心聚众能否成为第一名。“他们的态度是,即使早上市三个月,如果企业不是很好,也没什么意思。”凯雷董事总经理祖文萃表示,“凯雷中国战略核心只有两个:一是创业项目,一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项目。凯雷不可能投资小公司,我们一定要投资行业里的老大。”

  2004年11月,凯雷与招商富鑫及龙科共同投资久游网1400万美元。

  2004年12月,凯雷还向两家中国公司进行了总计2,700万美元的投资。总部位于北京的网络电子游戏开发公司Runstar International获得包括凯雷在内的投资集团1,400万美元的投资,该投资集团除了凯雷,还包括China Merchant Fortune Ventures和中韩移动通信基金(Sino-Korean Wireless Fund)。此外,凯雷还联手成为创业(Chengwei Ventures)和Pacific Venture Partners向总部位于上海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华亚微电子有限公司(Huaya Microelectronics Inc.)投入1,300万美元。

  2005年8月,凯雷投资1500万美元,购入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7.5%股份。

  挺进保险

  凯雷的风险资基金在重点关注中国制造业及高科技行业的同时,对保险业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2006年3月22日,凯雷与中科智担保集团(中科智)宣布,凯雷已投资2500万美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购入中科智新股,这是继亚洲开发银行和花旗集团之后,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担保机构引入的又一国际投资者。

  凯雷此番对中科智的入股,从2005年12月开始接触,到2006年2月下旬敲定,包括全部尽职调查,只用了3个月时间。

  中科智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为中小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担保服务,总部设在深圳,在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和福建、河北设有分公司。截至2005年12月底,中科智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70亿元,集团合并净资产超过15亿元。

  凯雷董事总经理祖文萃称,凯雷对于中科智而言是长期投资者而不是短期“投机者”,凯雷的投资期限一般是5~7年,在中科智也不例外。

  此前,历时四年,凯雷入股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保)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太保寿险)的艰难谈判,在2005年岁尾圆满收场。

  太保接触过荷兰国际集团(ING)、澳大利亚安宝集团(AMP)等有着保险业背景的投资方,但因为包括股权及其他原因先后告吹。而凯雷正是在2003年,因为交易顾问高盛方面的撮合,和太保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恋爱。

  2005年12月19日,双方在上海东方滨江酒店正式签署协议。凯雷携其战略投资伙伴、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下称保德信)向太保寿险注资4亿美元。注资后,凯雷方面获得24.975%的太保寿险股份。这是迄今中国最大的一次私人股权投资。

  “作为机构投资者,凯雷就是要赶在太保上市前先谋求进入。”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遭遇瓶颈

  凯雷在中国的投资收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当属对中国机械巨头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集团)的收购。

  经过近两年的周旋,作为中国大陆有史以来第一家由外国私人公司融资购入的国企项目,凯雷至今尚无圆满结果。

  但在2006年5月11日的一个发布会上,凯雷已经将徐工集团列为其在中国的“已投资的项目”里。

  2005年10月25日,上市公司徐工科技第一大股东徐工集团与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签署《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及《合资合同》。

  根据《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及《合资合同》,凯雷徐工同意以相当于人民币20.69125亿元的等额美元购买徐工集团所持有的82.11%的徐工机械股权;同时,徐工机械在现有注册资本人民币1,253,013,513元的基础上,增资人民币241,649,786元,全部由凯雷徐工认购,凯雷徐工需要在交易完成的当期支付6000万美元;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经常性EBITDA是指不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约定目标,凯雷徐工还将另外支付60,00万美元。

  上述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凯雷徐工将拥有徐工机械85%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15%的股权,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这是一次标志性的并购,国际资本将之视为检验中国外资并购政策的试金石。在国内则引发了对外资并购的反对声浪。收购方案刚一披露,原机械工业部负责人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则对装备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迄今,这一在半年多前已经达成的收购协议,还没有实现。2006年5月11日,凯雷亚太区高层透露,自2005年10月份双方就达成了协议的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一事还在等待商务部的批复,“时间根本无法预计”。而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已经基本否决了这一项收购。

  凯雷原来的打算是,通过对收购后的企业进行重组,未来转手卖出,以获得巨大的利益。然而凯雷在收购徐工科技时遇到的政策瓶颈令其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中国还没有形成收购文化,一切还刚刚起步。”凯雷投资上海首席代表罗一说。

  长期投资

  凯雷创建于1987年,并在美国华盛顿设立总部,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管理着350亿美元的全球性私人股权资产,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从事收购、创投及成长资金、

房地产和杠杆融资四大领域的投资。成立20年来,通过旗下37只基金向150家多公司进行了投资,已在439项交易中进行了149亿美元股权投资,总收购价格达519亿美元,创造了超过30%的平均年投资收益,被称为“全球最吸引人的赚钱机器”。

  此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是凯雷股东,并曾担任凯雷高级顾问。此外,为其打工的还有: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和泰国前总理潘雅拉春、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这样一支全明星队伍,给凯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品牌效应。

  凯雷根据

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作出投资判断,“总而言之,中国现在是凯雷最重要的投资地区,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占全球投资的比例将继续增加,而且投资规模不设上限。” 凯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投资主管祖文萃表示。

  文中醒目处:

  凯雷投资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也表示,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凯雷在中国不会赚一票就走人,而是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