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给券商带来了什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8:1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一位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诞生和成长的券商总裁说,证券市场的每一次大变革,都会在券商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次股权分置改革也不会例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股改对券商的最直接影响,来自于新股停发和再融资暂停。一家券商的投行负责人表示,发行新股和再融资是券商营业收入中最为重要的一块,停了下来就等于断了粮饷。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新股发行15家,募集资金576307万元,增发4家,募集金额2697995万元,配股2家,募集资金26202万元,没有发行可转债,合计融资总额3300504万元。2004年则发行了98家新股,12家增发,配股21家,可转债12家,融资总额合计8328692万元。两相比较,2005年市场融资总额仅为2004年的39.63%。有的传统优势券商在这方面颗粒无收。

  不过,上述人士同时表示,券商投行2005年在融资方面无所建树,但股改带来的新业务空间恰好弥补了这个空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12月29日,共有407家上市公司进入或完成了股改程序,53家券商瓜分了股改保荐市场。一家券商的投行负责人表示,此前证券业协会曾有一个股改保荐收费的指导意见,股改保荐费用的收取标准大概在200万元左右,而已经完成的股改公司有231家。据此计算,2005年券商从股改中可以收入46200万元。如果按照两市1358家上市公司的总量计算,股改保荐

蛋糕合计高达271600万元,“虽然由于竞争激烈,在实际收取保荐费用时会有一定的折扣,但股改保荐业务给券商带来的收入显然可以媲美融资业务”。

  股改保荐业务还使券商的业务拓展性大大增强,投行方面维护开发了客户资源,经纪业务上增加了股份托管,一些非流通股股东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客户,在并购业务上,股权转让收购的数量增加,权证业务也开辟了新的利润点。

  一家保荐数量排名靠前的券商表示,股改保荐项目有一半都是今后有再融资要求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目前是股改客户,今后很可能就是再融资的客户。据悉,这种情况在多数大券商中都存在。还有券商在股改保荐过程中,顺便拿到了大股东的生意。据悉,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酝酿一项产业整合计划,财务顾问就选择了上市公司的保荐机构。以股改为契机,与上市公司以及相关的股东建立良好关系,已经被券商看作为发掘商机的最佳切入点。

  此外,一些营业部因为动员投资者投票而加强了这部分客户的管理,将一部分“死”账户盘活了,也给营业部带来一些新的业务。营业部还通过协助上市公司与流通股股东沟通,获得了一定的手续费收入。

  由股改而推动起来的权证发行投资业务也给券商带来了很大的机会。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11月份券商的权证交易量达到1380亿元,给券商带来的佣金收入相当可观。对于创新试点券商来说,创设制度带来的新业务空间更是令人羡慕。目前创新试点券商可以通过创设以及回购、注销等手段来实现收益和规避风险。

  不在股改中爆发就在股改中灭亡

  券商在股改中发掘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券商之间的分化也在加剧。

  首先,股改保荐机构高度集中。从统计来看,截至2005年12月29日,目前在保荐数量上排名靠前的券商:第一名是海通证券(40家),第二名为广发证券(33家),第三名是国信证券(29家)。前十位券商保荐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222家,占公布方案的上市公司总量的54.55%,体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从券商排名来看,综合类老牌券商占据优势,一般都有十几个项目进账,但也有14家券商只有一家或者两家项目接手。

  此外,在权证创设等产品创新方面,政策也向创新试点券商倾斜,非创新试点类券商无法分享到这一

美食。在经纪业务方面,优质券商凭借其先进的交易系统,可以满足权证投资者交易迅捷的要求,从而在争取客户时更加具有优势。

  “可以预见,各种资源将越来越多地向优质券商集中,使得强者恒强”,市场资深人士认为,一些体质差一点的券商在股改中加快了走向灭亡的步伐。

  该人士称,有些券商在争取股改业务时出现了一些自损招牌的动作。据介绍,有券商在跟上市公司洽谈股改保荐业务时提出,采取包干的方式提供“全面”的服务,即保荐机构保证股改方案获得通过,否则将不收取保荐费用。由于上市公司股改方案要获得流通股股东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过,流通股股东手中的一票含金量前所未有的高。而掌握流通股股东最详细资料,并与他们时刻保持联系的是券商营业部。因此在股改中,有营业部就欲借机“发财”,超越了动员流通股股东投票的界限,进而通过帮助上市公司游说流通股股东投下赞成票,从中收取高额的费用。据了解,一些营业部对上市公司开出的价码还不低。

  市场资深人士表示,一些券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并不是从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提升服务水平来争取市场份额,而是“急中生智,剑走偏锋”,希望借股改之机小捞一把,这将对券商自身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此类公司以后的生存空间无疑将进一步缩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2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