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证券徘徊生死之间 市场化重组抑或直接破产(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1:19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危机乍现 关于华夏证券陷入危机的说法由来已久。 2004年春末夏初,华夏证券受到众多媒体关注,从国债回购出现巨额欠库到坐庄被套
5月下旬,在华夏证券2003年报刚刚被董事会通过之后,华夏证券前总经理赵大建约见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声称“华夏证券不会成为南方证券第二”,对于市场的各种传闻予以全盘否定,包括否认该公司国债回购产生巨额亏空以及在太极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投资上的亏损。 然而就此前不久,2004年4月16日,时任董事长周济谱、总经理赵大建和前任董事长邵淳一道接受了《财经》的采访。当时赵的说法是,“华夏是出了些问题,但通过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还是可以维持的。” 实际情况则更为严重。华夏证券已连续多年主营业务亏损,对外融资负担沉重,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2003年底,华夏证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8亿元。就在2004年4月前后,华夏证券曾向北京市上报了一份关于华夏证券真实情况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华夏证券的资产情况及所面临的困境,称公司净资产已为负数。 “其中数字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反映出的问题也非常严重。”一位看过这份报告的人士说,“华夏证券希望大股东北京市政府能够出面想办法解决问题。” 事实上,2004年3月底,周济谱就提出辞职,基本上就不在公司的文件上签字了。6月24日上午,北京市有关领导找周济谱和赵大建分别谈话。据说赵大建表示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感到非常突然。 2004年6月25日,北京市副市长翟鸿祥来到华夏证券,正式宣布“全力挽救华夏”。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秉春同时宣布,由黎晓宏担任华夏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原董事长周济谱与原总裁赵大建被免职。 时至今日,由于资金吃紧,华夏证券每天都是债主盈门。“从2004年5月31日起到期的债务就开始还不上了。”华夏证券一位内部人士说,“在市场上融资最重要的就是信誉,一旦发生欠钱不还的情况,就没办法融到新的资金了。” 年报奥秘 华夏证券成立于1992年末,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证券公司之一。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指导下,当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了华夏、南方和国泰三大证券公司,分别设立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自此,一种由政府主导和安排、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得以形成。这三大证券公司也因此成为证券市场的探索者和开拓者。1998年随着银行与证券公司的脱钩,华夏证券的控股股东换成了北京市政府。 在市场发展初期,华夏证券一直保持着市场领跑者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在1995年,在市场处于调整和巩固的情况下,华夏证券的证券交易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稳稳坐定市场的头把交椅。一时间,华夏证券风光无两,金字招牌不可迫视。 然而,十年发展后的华夏证券已陷入困境。至迟到了2002年,华夏证券已然难掩危局。 2002年华夏证券的正常经营损益为负5.76亿元。为了让公司实现盈利,华夏证券将华夏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给华夏证券的大股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获利9095万元。 与此同时,华夏证券还将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法人股转让给华证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证,为华夏证券股东出资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获取转让收益5.15亿元(转让价格6.39亿元,成本价1.24亿元),但2004年年末华夏证券只收到9587.87万元,2003年年末又收回1.5亿元,尚有3.9亿元应收款。 通过这两笔非正常经营业务,华夏证券在2002年勉强扭亏为盈。2002年,华夏证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实现税前利润2956万元,净利润513万元。 不过,这两笔为华夏证券报表立下头功的转让事宜,却被认为存在诸多牵强的粉饰痕迹。 首先,转让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显然是不得已之举,因此,华夏证券只得又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起一家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但因为对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转让属于关联交易,因此,华夏的这一举动不符合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也已驳回华夏证券的申请。 至于华夏证券转让给华证的法人股,其中更是奥妙重重。据华夏证券内部人士透露,这部分法人股的转让价格是按照市价进行转让的,而不是按照每股净资产进行转让。“法人股的转让要按照净资产为标准定价,净资产和市价天差地别,这样的交易有欠公允。”华夏证券内部人士说。 根据华证网站上公布的持有法人股名单,《财经》粗略计算,这部分股权如果按净资产计价,约为1.5亿元,与6.39亿元的转让价格相差近5亿元。 “如果综合考虑不符合收入标准的法人股转让和委托业务已实现未结转亏损,华夏证券2002年的实际亏损将为负8.25亿元。”华夏证券内部的一位人士说。 用“打擦边球”的方式,华夏证券2002年的报表勉力贡献出了微薄的盈利。然而2004年5月,在证券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华夏证券的财务情况继续恶化,转眼又到了“打擦边球”的季节,这次难度更高。 事实上,2003年华夏证券对外融资所支出的资金成本高达3.67亿元,营业利润为负4.4亿元。华夏证券最终的应对方案是:将两个实业项目在未产生现金流确认收入之前,就计入2003年的非正常经营损益。 根据最终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华夏证券下属的两家子公司为华夏证券贡献约5亿元的非正常经营损益,从而使得华夏证券在2003年产生了2100万元净利润。上述两个项目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事后尽管收回数亿元资金,但一来不反映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二来也只是苟延残喘,回天乏力。 “2002年正是增资扩股的关键时刻,华夏证券想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这些都要以盈利为前提。年报这样做,我们是以公司发展为主,我们不能重蹈南方证券的覆辙。”赵大建当时如是解释。 但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报表操纵也没起到实质性作用。华夏证券虽未立刻清盘,但随着2004年6月周济谱和赵大建的离职,债主盈门的华夏终于陷入了生存危机。 相关专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