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光明:掌握市场运行状态 把筹码变成真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总经理陈光明

  ● 从A股历史上看,当A股市场处于整体PE 20倍上下时,可能面临转折性机会。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市场在998点时的市场整体PE大致在15倍左右。如果市场跌至这样的水平,那么投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这时候在操作策略上也需要强调“均衡配置”。

  ● 对于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来说,“踏空”风险总是要远远大于“套牢”风险。

  ● 在目前市场之中,我们更加强调均衡配置,在行业轮换、个股精选方面下大工夫。在选股方面,简而言之就是:不碰衰退的公司、选择有前景的产业方向做投资。

  ● 今年市场的主要策略可能是,上涨太好的时候不能追、下跌比较严重的时候不要怕。尤其是在市场寻找方向的时候,这个特点可能相当明显。

  采访陈光明正值中国平安(601318.SH)和浦发银行(600000.SH)推出再融资计划之际,A股市场以及众多中小投资者遭遇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牛市之中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此时此刻,市场的底线正在悄然发生松动。众多投资者由于大蓝筹股推出巨型再融资计划而纷纷采取“用脚投票”的策略。

  十分有意思的是,与相当多的基金经理“功成身退”转投私募不一样,陈光明先是在证券公司负责自营业务,然而投身于基金行业并担任基金经理,此后,又重新回到证券公司担任资产管理业务的负责人。这一经历或许令他对机构投资者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1对后市发展“偏乐观”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去年出现的6124点高点会否成为998点以来牛市的最高点?如果是最高点,那你如何评估目前的A股市场?如果市场早已经进入熊市调整,那么从以往经验看,市场的合理水平大致在哪个水平之上?

  陈光明:目前还很难说去年10月出现的6124点是本轮大牛市的最高点。

  不过,我个人更加倾向于通过观察市场人气来评估市场所处的具体阶段。简单而言,通过PE(市盈率)的变化就大致可以发现市场或者说是投资者的情绪。比如,40倍PE的股票究竟贵不贵?在市场极为亢奋的时候,显然是不贵的。但在弱市环境下,给予具体的股票怎样的PE才是合理的,那就不能通过简单分析匆忙得出结论了。

  就目前市场阶段看,并不能得出市场已经全面转入熊市的结论。当然,在不确定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显现之前,应该对市场抱以谨慎态度。从A股历史上看,当A股市场处于整体PE 20倍上下时,可能面临转折性机会。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市场在998点时的市场整体PE大致在15倍左右。如果市场跌至这样的水平,那么投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这时候在操作策略上也需要强调“均衡配置”。

  《第一财经日报》:为何在各类“大小非”以及蓝筹股再融资面前,大盘显得弱不禁风?

  陈光明:在目前A股市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的估值水平与以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尤其在市场之中的投资者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步取得了A股市场的话语权,普通投资者也从基金投资中获得可观的财富。

  但是,在经历了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之后,投资者应该适当降低回报预期。近来市场的供求状况已经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投资者信心发生一定动摇也在情理之中。“大非”、“小非”“出笼”的潜在供给压力,将使得大类资产价格在过度偏离其价值后出现了合理回归。

  尤其是在蓝筹股推出再融资方案面前,机构投资者采取有别于牛市环境下的防御性操作策略,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的正常举动。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我们的采访,在沪市大盘去年冲上6000点之后,包括基金、私募和券商在内的A股市场主流机构投资者中已经有人相当悲观,有的甚至已经把上海市场3000点~3300点甚至更低的2000多点位作为本轮市场调整的最终目标位,对此,你和你所在的东方证券投研团队如何看待?今年A股市场果真没有任何机会了吗?未来市场果真那么悲观吗?

  陈光明:在我了解,3000点~3300点的预期是目前机构投资者之中相对悲观的态度。我个人的观点是,对今年A股市场运行特点的归纳是:不用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理由是哪些?

  陈光明:对于后市具体点位的具体判断,各类机构以及市场预测人士的观点见仁见智,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其出发点和论证逻辑。就我们与其他机构投资者沟通的结果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根基并没有看出发生很大的问题。中国国内的内需市场和财富效应,有相当大的潜力,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一件事情。

  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整体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大有空间,与此同时,国内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也有相当大的潜力。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民十分勤奋。而且,中国人民有强烈地改善自己生活水平的要求和个人追求,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都会产生异常深远的影响。

  相对于其他机构而言,东方证券投研团队对后市发展以及操作机会持“偏乐观“的态度。

  2券商投资“个性化更强”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注意到,你先在券商工作,其后去了一家基金公司负责管理一只基金,然后,你又重新回到券商负责资产管理业务。这么一圈转下来,想必你对券商和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你看来,券商和基金在投资上最大的区别是哪些方面?

  陈光明:就我们目前的团队人员构成来看,有不少同事是从基金公司过来的,东方证券的品牌、声誉、待遇等条件有一定的竞争力,在人员使用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果就机构本身而言,券商和基金各有自己的优势,两类机构在市场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机构也纷纷进入市场,这对于提高A股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相当有好处的。相对而言,券商和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业绩考核。一般情况下,对于券商自营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而言,投资经理们一般都要为客户取得“绝对收益”,即在一个时间跨度内(比如一年为一个周期)取得正收益。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总是在发生变化,市场的“牛熊交替”也是正常的一件事,因此,对投资研究部门就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对于基金来说,这类机构比的是“相对收益”。具体而言,基金经理要么是与其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比较,要么是与业内同类基金的其他基金经理的业绩作横向比较。应该说,基金发展至今,基金经理们群体中涌现出大量的“明星基金经理”,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比较优秀的理财服务。在市场处于单边上涨的大牛市行情之中,基金的优势毫无疑问是相当明显的。不过,正是由于基金比较的是“相对收益”,因此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当别人问题比你还大时,自己反而对净值下跌心安理得”之类的问题。从风格来说,券商投资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买卖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个性化更加强一点。比如,长期在券商投资部门工作的人可能都有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只有把筹码变成钱,那才是真正的钱”。这可能与基金所奉行的“买入并持有的”观念有很大不同。一般情况下,由于资产规模庞大以及实行持仓限制等因素,基金一般很难做到完全逃顶。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行情中,包括券商集合理财、私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在业绩上要明显逊色于基金,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情况的?

  陈光明:对于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来说,“踏空”风险总是要远远大于“套牢”风险。因此,采取指数增强型的策略往往更能在相对收益上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说,基金往往很难做到完全逃顶和抄底的话,那么,出现上述情况也与基金的资金性质、规模、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流程有关。在一个单边上涨的市场中,做“绝对收益”的机构可能会从考虑客户资金的安全出发去考虑问题,而做“相对收益”的共同基金,由于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基金经理们不得不买入流动性好的大盘蓝筹股,以赶上飙升的指数脚步。相比之下,有股票比例限制的非基金类的机构投资者,其业绩增长幅度自然无法与指数相提并论。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