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动荡A股严重扼杀市场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21:03 财富时报

  近期A股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严重缺乏信心的表现

  一个充足气的球一旦被戳破,就不会有条不紊的漏气。中国A股市场的情形大抵如此。

  从3516点到3857点。

  3月20日上午10:20,上证指数突然疾速下行,与3500点的心理关口近在咫尺。“刚才真是吓了一跳!以为就此奔着3500以下去了呢。”海通证券光华路营业部投资者张先生称。

  而就在下午开盘后不久,股市再次演绎“过山车”行情:在银行、石化等大盘股的带动下,上证指数迅速收复3700、3800失地,收于3804点,全天震幅达9.07%。

  自从3月份以来,一路下挫的大盘指数,让股民、基民们宛如惊弓之鸟。他们纷份开始了恐慌性抛售、恐慌性赎回……仅从2008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13日)起至3月20日,上证指数跌幅已近20%。

  为全球经济形势恶化所累?又或国内“利空”因素所致?面对大盘指数接连下挫,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认为,近期A股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严重缺乏信心的表现。

  股东减持、再融资

  此时,上证指数已经回复到2007年6月附近水平。而就在半年前,当上证指数首次触及6124点时,市场似乎对A股市场过于乐观。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第三轮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最困难的一年”的经济形势预期让一度“暴涨”的股市有了“暴跌”的理由。

  从上证指数达到历史高点算起,该指数已经跌去4成。在此期间,证券市场上有关股东减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基金巨额赎回的声音此起彼伏。

  自上交所1990年重开,整整一代投资者和投机者经历着升跌不定的境况,财富每天都在产生和毁灭。中国股市已经发生过三次大跌,分别发生在1994、1998和2001年,2001年的股市大跌使得投资者信心全无,他们害怕将自己的资金投入股市,这导致了长达4年的熊市——尽管其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90年代开始进入工作的新一代人,到了2005年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到股市冒险,他们巨大的数量引起了股市的飙升,成功的滋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龄人——这些人正是前一轮牛市的核心。他们进入的时候,正是市场触底的阶段,所以他们现在仍然没有什么损失,还在赚钱。

  只要这一代人仍然保持乐观,市场就会反弹。但他们今后将不得不经历上一代投资者的苦痛,而当他们信心丧失时,人们将迎来下一个漫长的熊市,直到更新的一代人涌入市场。

  现在的问题是,信心在哪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2008年已有156家公司发布股东减持公告,总减持股份数达到131558.31万股,如以交易期间股价的平均值计算,总减持套现市值达1922885.319万元。而在股东减持后,仅有42家公司股票出现上扬,73.07%的公司股票在其后出现下跌颓势。

  3月18日,央行再度出台从紧货币政策,宣布自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将冻结资金逾2000亿元人民币。

  3月19日,浦发银行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公开增发不超过8亿股的议案。这也是继本月中国平安通过800亿元的增发和约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再融资计划后第二枚融资“炸弹”。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再度迎来继去年5·30以来的最大规模赎回潮。且本次遭遇巨额赎回的基金主要是股票型基金。一系列的市场变化已经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信心。“不乐观、还看不清楚”已经成为基金经理对记者的谨慎回复。

  同样,来自散户投资者对股市的增长预期也开始减退,这一群体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前述张先生对记者称,目前已经卖出了60%的股票,剩下的40%主要是押在一些大盘蓝筹上。

  起伏不定的国际市场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判断一直为很多人诟病,他认为总有一天,中国经济将会经历和美国1929年大萧条或日本1989年泡沫经济破灭相似的过程,但这可能是15到20年之后的事情了。

  反对者认为,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下挫仍没有逃脱国际市场的影响。

  3月18日,美联储决定降息75个基点,至2.25%的三年低点,并暗示有可能还将继续降息。这也是自2004年12月以来的利率最低水平。

  受美联储降息消息影响,当日道琼斯指数大涨3%,且对3月19日A股形成了一次较有力的反弹。而道指第二日收盘下跌2.36%,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前景仍不明朗,包括股市、商品期货市场等主要市场的走向仍未确定。

  受上述影响因素作用,贵金属价格和商品期货价格急剧滑落,黄金现货价格从1004美元/盎司跌至940美元/盎司,跌幅逾6%。同时,NYMEX 4月原油期货合约价格下跌至103.25美元/桶。该期货合约价格上周一还创下了111.8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

  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动荡不定加之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投资者趋向认同这样的观点:A股短期底部形成、未来走势呈弱势整理。股票价格等待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公布后寻找方向。

  民族证券策略分析师陈伟对此并不乐观,他说,在目前主要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下,A股不可能独善其身。即使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再好,在弱势的市场环境下公司股价也很难有所作为。

  港股在一定程度上跟随美股的步伐,而A股也受H股价格的直接影响。谢国忠认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A股比H股贵。比如中国石油H股是9港元,A股还是22元,差距过分悬殊,而泡沫形成的基本要素——高经济增长率、资产的短缺、高企且不断增长的流动性——现在仍然存在。

  国内公布的二月份居民消费指数CPI上涨幅度为8.7%,迫于高企的CPI压力,国内还将陆续出台新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在预料之中。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近日公开表示: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还有空间。

  通货膨胀加剧、股票大幅下挫和房地产市场下滑的预期,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思考:熊市会否已经来临?

  该不该“救市”?

  早在上周上证指数击穿4000点时,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即公开表示,市场的波动是各种各样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针对市场出现的非理性下跌进行应急干预,并不能和过多行政干预划等号。在目前阶段,监管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市场连续大跌之后采取应急措施稳定中小投资者预期,防止非理性风险的进一步放大。

  对此,贺强表示,目前A股的下跌,有其合理的成分。上证指数自去年10月中旬到达历史高点运行至今,已经对此前过高过快的涨势进行了调整。再有市场非流通股东解禁、再融资计划和宏观的货币政策都为A股的调整提供依据。

  但还应谨防三方面风险:首先是传导性风险。即香港市场下跌传导至A股市场。目前,本就处在弱势状态下的A股市场,不应当承担国际市场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风险。事实上,次贷危机暴发以来,美股跌幅仅为20%,而A股已经近40%,这种负面效应正在被放大。

  第二是操作性风险。需要警惕一些机构利用消息打压股市,故意造成市场恐慌。

  最后是恶性循环风险。股民、基民信心降低,进而抛售和赎回股票、基金,迫使机构不得不为应对赎回而抛售股票,大盘指数一再下挫,还将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和机构的信心等等。

  贺强建议,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需要监管方面出台综合措施,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如单边征收印花税、有效调控证券市场供需(包括减缓新股发行)以解决市场增量资金的需求。而仅靠批准发行新基金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3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已经下发《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对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作出税收优惠政策规定。

  股指期货时机临近?

  伴随A股市场下跌,3月20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报收4001.83。此时,推出股指期货再次成为解决A股市场问题的焦点。

  3月12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态,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目前还没有确定,证监会正在做充分的准备。他还特别提醒,要防止股指期货推出以后会产生过度的炒作,影响市场的稳定。

  范福春则在“两会”期间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和现在的下跌没有关系。股指期货没有推出,是因为准备工作还没做好。

  薪泓投资首度分析师左洪江称,解决目前股市“病牛”状态,推出股指期货可谓是“强心剂”。

  以S&P500为例,左洪江称,以美国S&P500指数30年的走势看,无外乎经历上升期、加速期和衰退期。中国股市也不例外,他提出,如果上证指数从5600点到3600点可看成是“牛市中的熊阶段”,那么3700点,可称之为“哮喘期”,而3000-3300点,才是股市的“止血点”。

  由此,如果能在股市止血点附近推出股指期货,发挥其在“熊市”的助涨作用,也可让目前市场积聚的恐慌情绪慢慢消化,达到多方力量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

  贺强称,如果目前推出股指期货,将有利于机构建仓大盘蓝筹股,为市场上涨带来动力。

  但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业内人士预期创业板的推出进程应该会先于股指期货。且也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股指期货推出会加剧市场风险,使市场操作更为复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