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大塑料袋厂身后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9:17 财富时报
作为首批招商引资项目而落户的华强,其轰然倒下,对当地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 -本报记者 陈旭 3月6日,豫南小城遂平,小雨。 数十位工人再次冒雨聚集到县政府大门前,他们曾经是河南省遂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遂平华强”)的员工。一个多月以前,这家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22亿元、被誉为“中国最大塑料包装袋生产厂”的企业,突然由其母公司广东南强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南强”)正式宣布停产转让。 广东南强在河南省漯河市和遂平县拥有两家工厂,此次两家工厂的突然关闭,导致该企业在河南的近2万名工人下岗待业。 “今天到县政府是为了让政府帮我们解决问题。”唐庆华说。 唐庆华是遂平华强下岗工人维权小组组长,在经历了企业曾经的辉煌之后,突如其来的失业让他感觉迷茫——相较于之前普遍高于本地其他企业的工资,再对应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工人们无法接受仅为月工资60%的微薄补偿。 厂方应该补偿更多——之前政府曾经承诺会就此帮助他们向企业讨一个说法。3月6日是唐庆华们与政府约好协商的日子。 但是那一天,当唐庆华打电话给负责处理华强问题的遂平县常务副县长赵峰时,却听说县长并不在遂平。 预谋撤退? 在雨中等候一整天却愈发觉得前途未卜的,并不只是唐庆华。 自工厂宣布停产转让之后,胡秋营向工友们已多次前往县政府和工厂争取更多补偿,迄今未能看到转机。 情势是如何急转直下的,胡秋营并不清楚。他只记得,2008年1月18日,他接到了放假两天的通知,休假结束之后却发现工厂不让进了,而在4天之后,他却在工厂大门口的墙上看到了一张公告:公司宣布于2008年2月1日解散。 然而,这一切并非无迹可寻。 早在2007年11月,胡秋营就听说了公司决定改制的消息——要求全体员工入股企业。“我们对这方案并不感冒,一方面咱没那么多钱,更重要的是不清楚公司的资产状况。” 根据胡秋营了解到的信息,当时公司花30 万聘请了律师和会计师,设计了几种改制方案,其中包括转让和全员入股。 随后网上出现了遂平华强、漯河华强整体转让的信息,转让价格为2.8—3.5亿元,期限为2007年11月13日至2008年11月13日。 2007年12月,漯河华强和遂平华强已开始变相裁员:由于每年1月31日是华强大部分员工续签下一年合同的日子,因此工厂规定,凡是合同到期的一律不续签,请假、旷工的全部劝辞。 即便如此,当时仍然没人想到这家中国最大的塑胶企业会停产。改制和裁员在工人们看来,不过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这部法律无疑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而对于1995年建厂的遂平华强、1998年建厂的漯河华强来说,都有大批工龄在10年以上或者接近10年的老员工。根据该法,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但是,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而华强的产品90%以上属于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超薄塑料袋。 联想到之前工厂的变动,工人们纷纷揣测老板陈殿成可能要准备甩手不干了——作为全国塑料品协会的理事长,他应该早就知道这政策的出台。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