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紧缩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9:44 财富时报

  因国家宏观调控而导致的“不可抗力”,使中国的商业银行出现了“集体违约”

  -马宜 文

  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海的郑律师接连接到好几家银行的咨询,问题都是一个:现有的商业银行贷款合同能否新增一条免责条款:“如果遭遇国家宏观调控,商业银行违约不放贷将不予追究任何责任 。”

  不可抗力

  这种想法的背景,源于去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刮起一阵 “集体违约风”:大部分银行在第四季度前就已经用完全年的信贷额度,到了年底,不用说年初承诺的信贷额度,甚至一些已签了贷款协议的也无法履行。

  确定每年新增贷款量是中国央行的惯例,但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以来的窗口指导成为硬性规定。

  北京的一些银行则直接把违约归为因国家宏观调控而导致的“不可抗力”。信贷经理唯一能向客户建议的就是:“去多问几家银行吧,没准哪家银行的额度还没用完。”

  中国央行十年来的“稳健”货币政策,到2007年第二季度松口为“适度从紧”,而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则明确了2008年实行“从紧”货币政策。 事实上,“紧缩”从2007年就已开始。

  作为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信贷部的主管,刘经理经历了上海金融业的起伏。他回忆道,2007年以前,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6年,随着几大国有银行相继上市,银行竞争变得尤为激烈,为把盘子做大,在信贷领域,银行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营销贷款”方式,到年底如果完不成任务,是要扣奖金的。而现在,放少了没关系,但就是不能超,超了就要罚钱。

  刘经理从去年六七月起就开始慢慢感到“愈来愈紧”的寒意,那时候,上面下了规定,一笔贷款审批通过还不能放贷,一定要有额度才行。

  到了九十月份,总行传达下来更明确的严厉要求,绝对不能超过事先确定的信贷额度。当时全分行的信贷部门不得不停下正在洽谈的客户,纷纷给已经签了合同的客户打招呼,重要的大客户惹不起,客户经理就从一些民营企业或者自己搞定的客户入手,求他们先暂缓提款。

  等到11月,监管机构给各大商业银行下了死命令,确保年底时的贷款余额不能超过当年10月31日时的水平。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