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紧缩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9:44 财富时报

  集体违约

  于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集体违约”。北京的张女士是中国一家大型空运公司的资金运营总监,想起去年年底的银行违约,张女士仍感到不安。她在电话里用很夸张的语气来强调自己面临的不确定性:“当然有压力,而且非常大!”

  公司今年要购入几架新飞机以扩大运力,她必须确保大额采购的资金支付,如果在以前,像她所在公司这么大的客户,银行都争先恐后,但今年,张女士并不是那么有把握。“银行可以和企业违约,我们拿什么去和国外的供应商解释呢?也用‘不可抗力’吗?整个信用体系都乱套了。”为稳妥起见,张女士从年初开始一直在和几家银行周旋协商,“多找几家以备不测”。

  即使贷到款,贷款条件也更加苛刻,在利率上,商业银行在央行基准利率上下各有10%的自由浮动权,渣打银行2月28日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信贷限额实际上正推动实际利率走高,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日益普遍,即使是对中资银行的大客户。南方一些省份贷款利率上浮的压力更大, 而在2007 年10 月以前,大客户大都享受央行基准贷款利率下调10%的贷款利率。”并且,企业也不像原来那样可以随时提款,有时候需要提前一两个月申请。

  紧缩气氛下, 资金到位的不确定性几乎波及到中国所有大企业。中信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说,今年放款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大企业的提款量上来了,尽管它们手头并不是那么急着用现金,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就更大了。

  在银行这边,上边的政策一明确了,那么唯一的对策就是:尽早多放,这才是明智之举。去年后两个季度的经验已经表明,越早放就可以占据更多资源,提早用完自己的额度,还能去向总行要其他分行富余的额度,放的慢了就吃亏,自己的额度也会被那些早动手的分行抢走。

  “这让我回想起十几年前,大概93,94年的时候央行推行的‘信贷额度切块’。”刘经理说,“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嚷嚷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又退回到十多年前的行政手段。”

  央行在2007年六次加息,将贷款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135个基点。但央行寄希望于通过提高资金价格来压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化手段,就像一拳打进软棉花,收效甚微。

  原因可能很简单: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房地产行业和政绩工程恰恰是对利率最不敏感的。

  房地产企业只要能把楼盘卖出去,一两年就能回笼资金,并赚取几倍利润,他们几乎愿意不计成本地从银行贷款。而地方领导的升官是与政绩直接挂钩的,等贷款到期的时候,他们可能都升官走人了,贷款能不能还,他们都不在乎,哪还会在乎价格!六次升息,恰恰卡住了对利率最斤斤计较的那些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流动资金。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