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欧央行在重蹈覆辙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9:23 财富时报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文

  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整体通胀率日益上涨、经济增长持续走弱:回想上世纪70年代,这种组合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让人们想起各国央行犯下的错误——容忍通胀预期急剧上升,而不是对其加以抑制。通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最终得到控制,但任其脱离掌控的成本是巨大的。我们现在是不是可能又在犯同样的错误?

  截至今年1月的一年,美国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4.3%;而在截至2007年12月的一年,欧元区整体CPI的升幅为3.1%。两个地区的整体通胀率与“核心”通胀率之间都存在差距——在美国,差距是巨大的。核心通胀率剔除了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

  如果这是一种暂时的偏离现象,人们就会忽略它。但它已经持续多年,尤其是在美国。愤世嫉俗的观察人士可能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美联储(Fed)多年前就把谨慎抛到了九霄云外。上世纪70年代初,在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压力下,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就是这么做的。这种情况最近几年是不是又出现了?这么问肯定是合理的。

  整体通胀率飙升的直接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截至2008年2月的6年里,高盛(Goldman Sachs)商品期货指数(GSCI)跃升288%,能源价格指数上涨358%,非能源价格指数上涨178%,工业金属价格指数上升263%,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220%。因此,尽管此前20多年大宗商品价格先是下跌,然后陷于停滞,但过去6年却在普遍上涨。

  大宗商品相对价格上涨或许反映了通胀压力,或许还引发了通胀,但它本身并不是通胀。这种上涨也恰恰是我们正在看到的。如果从上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剔除掉高收入国家制成品出口单价的上涨,就会得到以下的实际价格涨幅:所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47%,能源价格上涨192%,非能源价格上涨77%,工业金属价格涨131%,农产品价格上涨104%。

  那么,随着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相对于制成品变得更加昂贵,我们将会看到全球相对价格的变化。如果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原油价格涨幅,那么原油价格将高于197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

  是什么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呢?主要因素是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尤为巨大。全球工业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有一大部分来自中国。2000年至2006年,全球增加的石油需求也有31%来自中国,而北美仅为20%。

  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没有完全说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制造生物燃料的要求也对一些农业大宗商品的需求产生了影响。供给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收成欠佳,投资不足,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本身就是农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投机因素似乎还没有那么重要。否则的话,库存就会大幅上升。但事实上没有。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