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欧央行在重蹈覆辙吗(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9:23 财富时报

  由于美元兑欧元汇率急剧下跌,只要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美国整体通胀的影响就会大于欧元区以及其他拥有相对强势货币的经济体。因此,美国整体通胀率与核心通胀率之间的差距尤为巨大,也就毫不奇怪了。

  那么,大宗商品相对价格大幅上涨对货币政策的适当运用有何意义?它将推高有节制的通胀。它往往还会导致大宗商品使用行业的产出、总体实际收入和实际需求萎缩。目前尚不清楚,在这些影响中,哪种影响将占主导地位。考虑到这些不确定性,目前也无法确定什么才是正确的货币政策反应。但总体原则是明确的。

  这些原则分为3条:首先,央行必须提醒公众,货币政策无法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带走的实际收入归还给他们;其次,央行必须忽略看起来属于暂时性的大宗商品相对价格波动,因为政策反应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不稳定;最后,央行应该对相对价格的长期持续上涨做出反应。如果它们不这么做,通胀预期和利率通胀风险溢价的上升就会成为可能。

  这种上升可能产生负面的实际效果。重要的一点是,这将意味着,美国如今采取的这种为应对可以察觉到的风险而大幅下调短期利率的政策可能会失败。正如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Fisher)3月6日在伦敦发表发表讲话时指出的:“自1月份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以来,长期利率,包括固定抵押贷款利率,均已上升,而不是随联邦基金利率下行。”在这种情况下,激进的货币政策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弱甚至是不当的影响。

  在当今的美国,通胀预期正处于一个微妙状态。正如我近日所指出的,通胀挂钩型美国国债(TIPS)与传统债券的关系显示,通胀预期似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提供了一套“经流动性因素调整的数据”,其中考虑到了金融紧张时期投资者持有流动性更强资产的意愿。以这种标准衡量,预期通胀正不断飙升(见图表)。美联储现在的处境也不好受。人们认为美联储可以在降息时不用担心后果的假设是错误的。

  如果央行确信,大宗商品价格现在会停止上涨,甚至是下跌,那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严重经济疲软,它们应该下调利率。但鉴于新兴经济体继续迅速增长,它们对此没有把握。更糟的是,核心通胀率本身似乎已经开始上升。

  美联储在尽其所能消除下行风险,欧洲央行则是无为而治。我猜测,适当的货币政策应当介于二者之间。不过,我们不能肯定。原因非常清楚:25年来,货币政策环境首次变得艰难起来。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负责任的央行不会冒险让上世纪70年代的情形重演。

  (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