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可以让股市重拾信心的只能是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8:56 财时网-财经时报

  刘冬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和美国的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令人难忘的疾风暴雨。中国股市在几天之内从4000点到跌穿3600点,市场哀鸿遍野。而在美国,已经有85年历史的老牌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两天之内因为受到挤兑压力,最后不得不以2.4亿美元的价格贱卖自己,而一年前它的市值还在200亿美元。

  市场陷入了集体恐慌之中,过往的贪婪被恐慌击倒,从散户到机构,羊群效应的巨大破坏力开始发威。一位网民用非常形象的语言形容,“投资价值已经从这块被吃光的草甸上转场。”

  蓝筹股、消费类股和大宗商品类股无一例外也在下跌。市场的流动性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但市场消失的绝不仅仅是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的信心。

  回过头看,贝尔斯登之所以在48小时之内迅速崩盘,并不是因为它真的需要崩盘,而仅仅是因为人们怀疑它可能要崩盘。这正是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上周三到周四的两天里,贝尔斯登的客户和交易对家因为对它的履约能力产生怀疑而一股脑提走了170亿美元的现金。

  中国银行股下跌的理由似乎也并不那么充分。刚刚公布的一批银行股年报显示,招商银行2007年的净利润增长124.3%,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68.6%,华夏银行同比增长44.2%。这样的业绩并无法解释股价的大幅下跌。

  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说明,支撑现代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不是物理世界中的实物资产,而是人们对于这个体系本身的信心以及这个体系中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心目中的信用。一旦信心动摇,一旦信用不再,再高的大厦也会在顷刻之间轰然坍塌。

  这也就是为什么温家宝总理会说,确定今年4.8%的CPI增长数字虽然有很大的困难,但政府不打算改变今年的物价目标,表明政府的决心,要把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胀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为了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因为通胀预期比物价上涨更加危险。

  由此,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伯南克要不遗余力地挽救市场信心。有人把伯南克比喻成街头的武者,假如一次试图清除市场障碍的尝试失败了,那么就再试第二次。在街头作战过程中,更加好斗的作战者——愿意增加赌注者——通常会获胜。刚刚宣布发行2500亿美元的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来换取市场流动性的美联储再次减息75个基点。

  要使市场出现持续的回转是件非常艰难的事件。基于此,人们预期美联储将会进一步采取行动,包括更激进地削减利率——降到1%的可能性并不排除。尽管有人批评伯南克的救赎行动是为风险投机者放行,但伯南克明白:如果不采取激进的政策,那么可能会发生一场重大的经济衰退。

  在这个时候,重拾市场信心可能比监管层放行几家基金公司更有作用。当然,可以让股市重拾信心的只能是政府。

  要重塑投资者信心并重振股市,政府须将此次危机转化为一个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机会。改革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使证监会真正独立、加大竞争并增强股市透明度。

  尽管中国政府应顶住为投资者纾困的呼声,但政府对公众压力作出回应是应尽之责,惩罚在股市泡沫期间参与非法交易的公司和个人。有舆论建议中国政府应没收其非法所得,建立一只基金以补偿投资者。中国股市的主要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CSEC)应将其调查程序向公众公开。-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