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需要政府的声音 应坚决叫停抽走资金的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0: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

  针对美国资本市场愈演愈烈的信用危机和崩盘风险,美联储近期动作频频。先是宣布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的救市资金,再进一步将银行再贴现率降低25个基点。近日,市场预计最高降息100个基点。已经与全球股市"挂钩"的中国股市同样也受到全球股市下跌的影响,四个月以来指数已下跌了近40%。市场人士和媒体也纷纷呼吁,我国政府也能出台与美联储救市政策类似的措施来挽救持续下跌的股市。但是直至今日,仍未见其声。

  虽然,全球股市同此凉热,但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背景与美国并不完全一样。既定的"双防"政策就像紧箍咒一般,使我们的救市政策迟迟不能出台。美国这种放松银根的政策之所以能够顺利出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经济背景或是说原因。

  首先,虽然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源来自于美国、日本的流动性泛滥,但美国却通过贸易赤字将大部分压力转移出去,而滞留在国内的过剩流动性也集中于资本市场,所以美国现在所面对的消费品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大。但这种状况并不是可以持续的,过剩的流动性最终将通过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国际贸易流回美国,美国将面对的通货膨胀压力最终并不会小于其他国家。对于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国政策制定者并非没有考虑,美联储理事费希尔就因为对通货膨胀的顾虑而对降息的政策投了反对票。

  美联储为什么会置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不顾呢?第二个原因就是其解释:与中国经济的供给主导相反,美国经济由消费主导,而高消费来自于信贷的扩张,信贷的基础就是房价和股价的高企,资产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财富效益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乘数扩大的效果。正是因为如此,当美元资产开始下跌之时,美国经济受到的破坏作用也是倍增的。所以为了规避美国经济崩溃的风险,美联储宁愿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也要保住资产市场的价格。

  第三,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不同,如今的美国家庭债务总额已接近GDP的总额,在石油危机中使用的高利率政策不可能再次重演,过高的利率只能压低资产的价格、降低美国家庭的还款能力,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对于家庭债务的减轻却是有帮助的。

  与美国不同,我国现在已经面对了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供给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容忍原材料价格的无休止的上涨。我国人民高储蓄的现状仍未改变,通货膨胀将是对我国民众财产的直接剥削。综合以上的考虑,与美联储相似的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给向股市直接注资的方案并不可取。

  那是不是就不能有所作为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叫做政策市,政策的运用当然能给股市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通货膨胀压力之下,扩大货币供给的方法走不通,那剩下的只有减少对股市资金的需求一条路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决叫停那些将会抽走股市资金的行为,具体的如创业板的建立、红筹股的回归、海外企业的国内上市甚至内地企业的IPO融资等等。要明确地将政府政策救市的信号传达给市场,重新建立起市场的信心,待股市转暖之后再有序放开。除此之外,市场热议的印花税调整笔者向来都不甚看好,不是因为它的效果不好,短期看来印花税的调整绝对是一个刺激作用,但长期看来印花税的高低如何并不能扭转股市发展的趋势。在此轮救市政策中,若能将印花税一次调整到位实能减少很多的人力、物力和口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