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大盘缩量上涨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经验表明,在前期高点附近,市场往往需要密集换手,以消化前期“被套”阻力,从而展开新一轮的上涨攻势。但昨天沪指距新高仅差约11点,成交额却较周二萎缩,这是为何呢?

  昨天,两市成交额为1961.3亿元,较周二下跌约260亿元。而2000亿的成交额相比5月时日均3000亿~4000亿仍有不小差距。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目前市场投资者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交易成本因调高证券交易印花税而提高,是造成市场成交较前明显下降的主要两大因素。

  从目前的相关数据看,自6月初以来,以长线思维为主的机构投资者逐步取得了对市场的主导权。由于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奉行立足公司和宏观基本面的价值投资原则,因而在选择投资品种时往往并不是通过股价波动来赚取差价,而是以公司基本面成长去获利。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看,正面因素远大于消极因素,这导致机构投资者采取了并不急频繁操作以获得盈利的动作。同时,如果采取频繁通过股价短期波动来做差价的话,一方面,在目前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市场中,抛售的个股可能马上被其他机构“接走”。另一方面,在交易成本大为提高的情况下,将直接损耗投资者自身的实力。

  事实上,从最近几个月的基金净值变化情况看,公募基金在前期大盘调整时“受伤”并不严重,相反,在大盘处于4000点以下时,机构投资者还采取了逢低买入有价值的个股的策略。与此同时,持有并无业绩支撑个股的投资者则在前期调整中市值损失严重。尤其是在交易成本因

证券交易印花税显著提高的背景下,相当多的已被“深套”的投资者只能静待股价有所回升。上述两大市场群体的不约而同的交易模式,导致大盘即使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势下也不容易放出巨大成交量。

  而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步在市场中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令不少个人投资者开始转向基金阵营,以期通过机构投资者的长期

理财能力获得相应的收益。此外,在再度加息和降低利息税后,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权衡各种投资渠道和方法,股市逐渐成为个人的资金投向的选择之一,而非全部。

  此外,有的机构投资者也认识到,市场乃至个股成交稀少,反映出在当前区域分歧并不大,市场强势尚能得以保持,而往往是市场处于高位时成交异常放大,直接流露出市场多空分歧加强,这时候,投资者反而要多长个心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