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二氧化碳排出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2:49 第一财经日报

  林纯洁

  位于纽约的摩天大楼正在发生着有趣的变化——各大金融机构开始改造空调系统以便通过冰块来消暑。

  这种做法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环境。参与的金融机构包括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光瑞士信贷集团在曼哈顿的大楼完成上述改造后对于环境的贡献,就相当于街头少了223辆车的尾气。

  环境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美国仍未加入《京都议定书》,但企业仍希望通过珍爱环境的举动来获得公众和消费者的青睐。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却意味着一个新兴市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定义来自于《京都议定书》的排放交易(ET)制度。这个制度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视为可买卖的债券,鼓励国家或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成果自用或买卖。

  相对于每年交易额已达数百亿美元的强制市场(Mandated Markets,即“政府强制企业购买”,主要市场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及“欧盟减排交易系统”),发展更加迅速的自主市场(Voluntary Markets,即“企业自主购买”)的机会可能更大——去年这个市场的规模仅仅1亿美元。

  目前全球最大的自主排放权交易市场在芝加哥天气交易所,该交易所今年前6个月交易的排放权标的数量达到1185万吨,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1030万吨。

  

澳大利亚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刚刚在7月23日“开张”。澳大利亚太平洋交易所和澳大利亚天气交易所共同提供交易平台。首日交易虽然只有1600吨二氧化碳排放权易手,但很多人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目前的自主市场,最大的瓶颈就是流动性不足,自主市场与强制市场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根据Greenmarket International的数字,3月自主市场交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在5~20美元,同期“欧盟减排交易系统”的价格区间为18~23美元。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是自主市场目前仍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在这个市场交易的排放权不一定得到认可。不过,仍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身于自主市场,特别是那些无法进入强制市场的机构。自主市场的买家包括希望达到自己目标的企业、希望取悦消费者的公司(如航空公司、汽车厂商和石油公司),还有一些活动组织者(包括2005年G8会议和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主办方)等。

  可能促进自主市场成长的因素还包括美国可能加入《京都议定书》及对自主市场的更多认同。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权需求的增加,也将激励自主市场的上涨。德国国会6月22日通过碳排放交易法,限制未来数年德国产业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将极大地促进德国的自主排放权市场的交易。德国2005年起就开始实施碳排放证交易机制,由政府免费发放排放权,企业如果不敷使用,可以通过市场向其他企业购买。德国

能源巨擘RWE就表示,对其而言,碳排放交易法通过后,一半的碳排放权必须购买。

  对于环保企业来说,由于入市门槛更低,自主市场意味着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根据Greenmarket International的测算,自主市场的进入成本略高于2.5万美元,大大低于完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16万美元和小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6.5万美元的门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