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伴随中国最伟大的牛市一起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9:15 中国证券报

  五年前,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推出《财经对话》节目。五年来,《财经对话》节目就公众关注的财经焦点问题,广邀境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国内各大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高管、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基金经理等一百多位精英人士进行专访,推出了近百期对话直播节目。《财经对话》节目见证了市场的跌宕起伏,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

  日前,招商基金公司程国发先生、易方达基金公司陈志民先生、国投瑞银基金公司靳弈女士、大成基金公司刘明先生、南方基金公司吕一凡先生、博时基金公司杨锐先生、广发基金公司易阳方先生、信达澳银公司曾昭雄先生做客中证网《财经对话》五周年特别节目,回顾往昔,展望未来。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繁荣远未结束,未来我们将一同分享和见证史无前例的伟大牛市。

  主持人:中国现在的“人口红利期”还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陈志民:根据西方经济学界研究亚洲“四小龙”时的分析,25-30年基本上是一个国家人口红利的极限周期。如果我们简单套用这个数据,从1990年全国性的改革开放开始,按比较保守的估算,“人口红利期”大概延续到2015-2020年。当然亚洲“四小龙”的人口基数和经济结构与我们不完全相同,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全世界也没有可比的经验数据或模型。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最保守估计应该还有10-15年的时间。

  吕一凡:除了人口总数以外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未来的人口政策,包括出生率的控制;另一个,人口红利主要指的不是人口总数而是劳动力的总量,所以人口总数和劳动力的比例或者合格劳动力的比例也是一个变数。即使考虑这两个因素的话,未来十年左右我觉得还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数字。

  易阳方:可能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劳动力的素质,受教育劳动者在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可能也是推动人口红利最主要的因素。

  主持人:特别国债的发行会不会带来国内流动性的紧缩?

  陈志民: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的影响:第一、它肯定从最终结果上会影响整个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影响整个市场,不仅仅是股票市场。如果特别国债直接对央行发行,那么从短期来讲对市场流动性是没有任何影响。我想正常的程序应该是通过央行持有特别国债,然后央行再通过公开市场抛出国债,收缩流动性,那么在央行抛出国债收缩流动性的过程中,对整个实体经济包括股票市场资金的供给肯定会产生影响;第二、从整个制度安排来讲,我们国家以前债券市场不发达,市场容量和流动性不够,使得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过程中手段非常有限。这次发行特别国债增加了央行手中持有国债的数量,为将来的公开市场操作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从长远来讲我觉得是一件好事。

  靳弈:我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发行的规模,一个是发行的对象。从发行的规模来看,1.55万亿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上半年我们的外汇储备增加再加上流入的热钱就基本与1.55万亿人民币规模相当。从发行对象来说,由于是面对银行而不是像大家担心的面对市场或者个人发行,我觉得央行可以分步骤、分阶段、分批次来发,有控制地逐步缩小流动性,不会对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主持人:QDII对市场资金,对市场估值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靳弈:QDII是调控A股市场泡沫的工具。我们可以投资的工具非常少,而钱又特别多,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泡沫,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打开更多的资金投资渠道,QDII就是这样一个渠道。前一段股市特别热,大家都觉得流动性泛滥,又没有别的投资渠道,那么A股就可以这么涨,无所顾忌。QDII推出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缓解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反映了监管层希望估值水平跟国际上不要脱节太远,希望有一个比较理性的估值。

  吕一凡:QDII对A股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所谓的估值或者是理念。从资金来说,目前QDII的额度和认购金额相对A股市值、储蓄资金是很小的一块,QDII对A股市场的“抽血”作用非常小。从理念方面说,我们看当年推出QFII时的情况,QFII额度相对于A股的市值同样很小,到现在为止也才几百亿美元,但不可否认的是QFII推出以后,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估值水平确实有比较大的改观。所以我们想QDII的推出更多的侧重于对估值理念的影响。

  易阳方:人民币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能自由兑换,QDII的推出,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主要是国内的市场太热,推出QDII作为一种降温的手段。对A股的影响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现在看来它对我们的影响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主持人:最近关于市场将进入阶段调整的观点逐渐占据主流,对于调整的点位有什么样的看法?

  刘明:这两天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判断市场走势的难度很大,用什么指标来判断?现在有人用政策,用加息,用流动性,我觉得有一个指标可以参考的,就是整体市场的PEG,用整体市场的市盈率比整体市场的盈利预测增速。07年中期是31倍市盈率,07年的业绩相对于06年的业绩增速是48%,31:48,零点六几的PEG;用08年的市盈率比上08年的业绩增速是在零点九几,这两个PEG指标都在一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下跌的可能性不大。短期来讲,也是上涨的概率大过下跌的概率,长期更是乐观。

  曾昭雄:今年上半年很疯狂的时候,大家会说台湾当年怎么样怎么样,升值的时候涨了12倍,我们还早着呢。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我们是希望成为像台湾这样巨幅波动的市场,还是希望成为像美国这样的市场?像美国这样,三十年牛市,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是挺好的。我感觉市场到现在这个位置,是一个相对均衡的位置。首先A股对H股的溢价在30%左右,这个溢价在历史来讲相对是低的水平。另外,从估值的角度来讲,假如按照目前的价格,08年20倍的市盈率对30%的盈利增长预期是合理的,不算特别高估。

  程国发:我以前做过卖方也做过买方。预测点位,基本上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事,很多人根据图形做股票,但目前为止成功的还不多。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图形预测点位来做股票,我还没有听说过做得比较优秀的。我个人感觉投资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对基本面、估值的判断;第二点是心理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很大。心理因素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也不需要我们把握,还是要从市场的基本面来判断整个市场趋势,看公司的估值。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如果大的趋势不发生改变,而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又不贵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做仓位的控制。估值、大的趋势,这两点能把握住了,那你投资胜算的概率就比较大。反过来,即使你赌点位的波动,一次赌对了,不一定每次都赌对,说不定下次就赌错了,这是一个概率事件。

  吕一凡:对于点位的判断实际上并不是基金经理的主要工作,尤其对于我们这种股票型基金而言。我们的组合长期保持比较高的仓位,判断点位既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用处也不见得有多大,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组合内的股票业绩增长的情况以及估值水平。

  主持人:下半年您所看好的行业有哪些?

  刘明:一般起码要看一年吧,买好股票,我做好它半年不涨的准备,如果让我挑个半年就涨的,我觉得很难挑。看一年吧,我觉得是银行、医药、地产业。

  曾昭雄:目前中国人民越来越有钱了。我们在卖基金的时候一直在讲这么几个观点:一个是我们有钱的时候去干什么,我们是怎么消费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你循着这个路子去找的话,一定可以找到投资机会;其次,刚才讲到中国

人民币汇率在上升,到底什么东西是有持续竞争力的?你看到一个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那你就分享它好了。

  程国发:对于消费、服务、地产这些行业,以及一些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都是我们看好的,是我们配置的重点。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和行业的利润增长来说,这几块一个是稳定,一个是持续,另外一点是比较快,所以未来一年我也是看好金融、地产、装备制造和消费行业。

  杨锐:我的中报上面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字,左边一撇,代表人的消费,消费包括

理财的消费、其他的消费。右边一捺,代表要消费的钱从哪来?你得工作,哪些人才配有钱消费呢?关键是到劳动力市场率比较高的一部分,比如装备制造。“人”字左边一撇,右边一捺,从人开始到人结束。

  吕一凡:我们可能更看好一个是金融、地产,第二个是制造业。制造业我们可能不单单限于装备。中国这一轮经济主要的上涨就是制造业的兴起,我们为全世界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在这些制造业企业中,一些比较小的公司或者中型的公司最后发展成为世界型的公司,像过去的中集、招商局都已经在各自领域完成转变,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走这条路,成为在各自领域中的龙头企业,我们会关注这些企业。除了这个以外,还包括资源类的企业,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对于资源的依赖是比较强的,资源矿产类的股票我们还是比较看好的。

  靳弈:我比较同意几位的观点,金融、银行长期来看有很多业务拓展空间,虽然负面的东西有,但长期来看它的持续增长能力、渠道能力都是很宝贵、很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看好这个行业。对装备业我们也看好,中国现在有很多国际竞争力非常强的制造企业,因为我们国家的需求大,规模带来了很多的出口机会和价格优势,所以这些企业也是我们长时期非常看好的。每个行业竞争力非常强的公司都有投资价值,好的话我们都会选择。

  陈志民:从大的板块来讲,金融、地产是升值过程中投资者的主线,另外从超额回报的角度来讲,环保节能这个领域里也是一个大的方向,这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另外,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具备特别强的活力,尽管现在市值都比较小,就像苏宁一样,苏宁一开始也是一个小市值的公司,现在成为中小板最大市值的公司,我想中小板里面一定会有类似苏宁这样的企业诞生,也许这些企业现在看来很贵,但我觉得在整个市场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机会,一个是融资比以前便利很多,另外一方面特别是民企在管理和并购国企上的优势,会使得它的增长超出我们的预期,不一定在某一个行业,可能会分的非常细,在这些小行业的龙头,一定会产生几家比较大或者成为大市值的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