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股市需要合理规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史炜

  中国股市在沪市3000前的巨幅震荡,使各界引发出一系列的联想和思考。事实上,当国内再次掀起全民炒股的热潮后,各种潜在的社会危机和心理危机正在显现。当前,可能引发消费市场动荡的除了房地产,更大威胁来自股票市场。

  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的飙升,已远远打乱了普通消费者正常的投资行为。据报道,有许多股民到典当行将住房、车抵押,筹资做股票,大批低收入家庭在家族中采取集资炒股的办法,证券公司营业厅每天排队要开户的人多如长龙。时下人们说得最多、最激动的话题全是股票。至此,中国股民已超过8000万人。仅仅一年,从1000点上升到2900多点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那么,是什么力量催动着中国股市如此地疯狂呢?有人说是为了迎接股市期指时代的做空机制,有人说是源自人民币的升值,还有推测是因为中国金融开放后商业银行可能会稀释股份,更有人说是大资本的时代已经来临。

  各种说法都很有道理,稀缺资源(如土地)拉动、资本(股份变动)拉动,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为和拥有资源、资本控制权的超级机构拉动等等。但是,中国普通股民非理性的炒股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初步估算,目前在证券市场的散民资本约在150-200万亿左右,而2006年全年,居民户存款仅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在2006年还表现出了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0.3万亿元,活期存款余额为5.86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定期储蓄存款余额减少了3376.84亿元,而同期活期储蓄余额增加了2417.55亿元。

  改变存款结构的重要原因来自于股市,2006年底的数字显示,百姓用于股票投资的钱是储蓄存款的10多倍。仅从数字看,2006年中国百姓家庭的流动性资产在大幅提高,说明家庭金融资产开始由沉淀走向活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良好势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2006年,在股改之后,中国的股票市场第一次由散民市场转变为机构市场,散民的资本仅占股票市值的1%,散民的命运完全由机构所操纵。而正是机构之间的博弈才拉动了股市的飙升,由此,散民的盈利和亏损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

  中国股市资本结构的变化是

中国经济转型的标志之一,也是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但2006年以来股市所聚集的资本已逐步显露出它的不规则性和强投机性。一些海外资本的进入是建立在中国资本准入管制体系有缺陷的背景下进入的。资本结构的不稳定和过快的流动与投机行为,正在抬高股市的风险。这对于本来就不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其实是很不利的。

  恶炒、狂拉的结果是严重破坏股市的秩序和规则。今天,谁都敢说明天股市就会升到3000点,甚至敢说下一个台阶就是3500点。但为什么涨,谁赚到了钱,只有那些控制市场的人知道。

  散民的疯狂至少存在三大风险:其一是股市大幅回调后,会导致一批百姓破产和高额举债。上世纪90年代出现过的股民跳楼、游行很可能再次出现,甚至可能导致股民对政府的不满。其二是股市投机性所产生的泡沫,会严重扰乱低收入者的消费结构,由此遗留下的问题会在很长时间难以化解。其三是对消费心态的不良影响过大,股市的起伏折射到普通消费者身上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会对股民的生活观、价值观等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防患于未然,依法保护低收入者,并抑制低收入者进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尽快调整和优化大多数百姓的投资消费行为。可以考虑,对大多数普通股民进行风险教育。对电视、广播中带有煽动性的股评予以查禁。并且,尽可能地鼓励低收入股民选择理财基金代理买卖股票,国家对开放式基金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法规要进一步加强。还要对证券市场的超大资本依法予以监控。最后,对低收入者炒股要采取分级管理制度,其中,享受国家低保、领取失业救济的个人,应严禁办理开户,一般低收入者家庭,开户资金要分级限制。

  总之,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降低老百姓买卖股票可能造成的各种可能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风险。中国的经济,包括中国的股市需要快速发展,但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中,如果乱了规则,乱了秩序,任凭少数利益集团操控市场,那么,最终付出沉重代价的不仅仅是股市,还包括中国的经济,包括每一个百姓的信心和信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