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摩根大通李小加:海外并购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3:48 证券日报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解读中国并购市场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近年来,中国的并购活动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及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并购交易宗数及金额均创下历年来的年度及单季的最高纪录。这一强劲增长势头与中国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国际化以及中国企业亟待提高其竞争力的需求密不可分。”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逐步认识到海外并购的潜在风险的同时,将以更加成熟和审慎的态度加大其海外扩张的步伐。

  并购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李小加指出,无论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规模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并购活动保持强劲势头。2005年中国的并购交易宗数达到145宗,交易量为67293百万美元,而2006年至今已公布中国的并购交易已达91宗,交易量为46066百万美元,均创下历年来的最高纪录。此外,2005年-2006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近来中国排名前列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交易(大于20%的收购)主要集中在

能源及电信行业。从中国并购交易的类型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外国企业国内并购的份额近年都有显著提高,而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所占的份额逐年递减。 

  就中国并购市场近年来强劲的增长势头的驱动因素可归为以下几点:

  中国的法规监管环境越来越规范。记得2002在中国做并购时,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即便当时存在的法律法规也是刚刚宣布的或者试行的。当年唯一较完备做并购业务能够依据的法律就是《合资企业法》。但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外商收购国内资产的法律法规有些法规目前虽然还只是讨论法,但是思路变化已经跟我们比较熟悉的国际上的并购法越来越接近了。总之,法律法规监管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化及明晰化为中国并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中国对WTO的承诺对中国并购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深远。依据中国对WTO的承诺,中国的城市将不断地开放,很多的海外企业,包括中国自己的企业需要扩张,需要增加规模,需要有规模经济才能真正抵制或者能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零售领域的并购活动较为活跃。比如我们摩根大通参与的乐购与特易购(TESCO)所做的5050的合资企业。

  国有股减持也是中国并购市场强劲增长的驱动力之一。近几年,中央的、省的、市的国有企业不断地进行企业改革重组,降低政府持股比例。他们希望通过引进海外资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及管理层的经营机制,最终提升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相当规模的海外资本对中国国有资产进行兼并。摩根大通近年来也有幸为几笔颇具规模的收购国有资产的交易提供咨询顾问服务。

  国内大企业对战略联盟的需求也是中国并购市场强劲增长的推动因素之一。伴随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及海外竞争力的引入,数量相当的国内大公司开始寻求国际战略伙伴,并希望通过引入战略联盟获取先进的技术,管理及分销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非核心资产的剥离也进一步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增长。过去,很多中国公司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企业做大之后往往会有倾向去将企业做杂。例如,钢铁企业在做大后,可能会向

房地产领域或其他领域拓展。长年积累下来,很多企业就逐渐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然而近几年,很多公司的领导层和管理层也意识到,在企业做大做杂的过程中逐渐失掉了其核心竞争力。因此,世贸的加入及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致力于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同时也慢慢剥离非核心业务及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海外并购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李小加认为,另外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中国企业近年来正在积极通过海外收购进行跨疆界扩张。中国海外并购在中国并购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也有显著提高。1998年至2005年期间,已公布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交易总量从17亿美元跃升至8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颇具规模的能源及电信企业)的单笔海外并购交易的规模近年来也引起了国内外市场及媒体的关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境外交易规模均在10亿美元以下。然而,在过去的16个月里,中国企业已公布了五笔10亿美元以上的境外并购交易。

  但是,李小加指出,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挑战。根据摩根大通为中国企业提供海外并购的实践,摩根大通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预见的挑战归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来自中国政府审批方面的挑战。目前中国政府部门仍继续在涉及国有企业的并购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涉及1亿美元或以上的交易往往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批注。批准程序有时会影响中国收购方在并购反应时间并产生可能导致收购目标之一收购方信用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国政府批准程序的更加合理化,缩短批准时间及鼓励更多的境外收购交易,中国收购者对中国政府审批方面的担忧也越来越少。

  其次是基于目标所在国潜在的敏感政治环境的挑战。目前,大量的中国收购者为中国颇具规模的国有企业。西方国家出于担心与中国政治利益冲突的加剧,对中国公司的收购活动往往采取抵制措施,以免损害国家安全。因此,中国公司海外扩张的成功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其是否可以逾越来自目标所在国的政治障碍。

  再次是文化和整合方面的挑战。跨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这是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在全球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此外,管理层内部的分歧以及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也会阻碍收购和整合过程,乃至影响并购交易的成功。

  最后是保护和发展收购后的品牌权益方面的挑战。人们往往会把便宜和低质量的产品形象与中国公司联系起来。海外消费者对不知名的中国公司缺乏信心,从而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公司向海外的扩展。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在目标国家培养其品牌忠诚度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如希望减轻收购后品牌形象下降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与其目标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营销支持和交易后对品牌信誉的保护。

  李小加表示,近年来,通过摩根大通与中国客户的交流,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上述的挑战,并将这些潜在挑战逐步纳入到他们的海外扩张的战略中去。摩根大通深信中国的并购市场将进一步保持其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逐步认识到海外并购的潜在挑战时,会采取更为成熟和审慎的方式加快其海外并购的步伐。 

  李小加,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及行政总裁,于2003年3月加入摩根大通,总体负责摩根大通在华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他具有逾十年的企业融资及顾问经验。

  李小加于1994年加入美林

证券,主要从事中国公司的企业融资项目。他从1999年起担任美林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兼总裁。

  李小加不仅是一位受业内尊敬的资深银行家,而且曾在美国Davis Polk & Wardwell和Brown & Wood 律师事务所纽约总部担任律师,主要业务集中于证券及兼并与收购。

  李小加持有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法学博士、亚拉巴马大学硕士学位及中国厦门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