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打破金融市场割裂状态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3:5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短期融资券、融资融券被认为是打破金融市场割裂状态的两把“利刃”。而抑制信贷的快速增长,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是目前央行政策的焦点之一。但显而易见,吸收过剩的流动性仅仅依靠央行出台政策,其效力肯定要打折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资本市场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像IPO、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等,都将吸收部分流动性,减轻央行的调控压力。 从去年5月底开始,振华港机等5家公司发行109亿元融资券正式揭开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通的渠道。截至目前,短期融资券目前已形成近3000亿元的大市场。 低廉的融资成本是短期融资券吸引众多上市公司参与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短期融资方式的改变,必然将分流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尽管这将会对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造成冲击,但对于长期由间接融资一统天下的金融体系来说,大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无疑将拓宽直接融资之路,促进融资结构体系的优化。 而管理层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则被业界认为是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今年8月开始,证券公司可以正式申报融资融券试点方案,多家创新类券商都递交了方案。但仅仅依靠券商自有资金,并不足以支撑融资融券市场长远发展,引入银行资金是一种必然。届时,银行资金通过金融证券公司进入股票市场,还可以为严重过剩的银行资金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并且获得较高收益。 融资融券的开闸,利好证券市场是毋庸置疑的。但融资融券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市场。 融资融券,将货币市场资金有序引入资本市场,必将掀动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融资融券被业界认为是在“暗助金融混业”。专家指出,由于融资融券交易涉及银行、券商、保险机构等不同金融主体,横跨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两大不同风险市场体系,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创新,暗含金融混业经营试水的政策考量。它的顺利推出,将有利于银行、保险和券商业务的进一步融合,并从体制上规范和调控货币市场资金有序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化解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存款不断增加造成存贷差急剧扩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从国外成熟经验看,融资融券主要采用两种模式进行。一是直接模式:由券商在货币市场上直接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融券,手段包括信贷、回购或票据融资,欧美国家多采取这一模式。二是间接模式:成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各家银行将资金或证券先贷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后者转融通给各券商,日本和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多采取这一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最终的结果都是券商向商业银行融资,形成了“商业银行(或证券金融公司)—券商—投资者”这种三级或四级的资金链条,货币市场的资金先融通给券商,再由券商转借给投资者。 作为联系资本与货币市场的桥梁,融资融券业务将有利于打通国内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之间的通道,在为高水位的货币市场减压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为低水位的证券市场引来合规资金入市,满足其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数据显示,我国货币市场流动性异常充裕,资金缺乏有效的利用渠道。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资金相对匮乏,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包括新股发行、配股、股改中获得流通权的非流通股分段套现、定向增发在锁定期后套现,以及受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的企业债,市场未来资金压力仍会不断增加。 融资融券必然要打破金融市场的割裂状态。一方面融资融券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为货币市场的资金使用提供了新的渠道,沟通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让资金在各市场间流动,两个市场将实现均衡发展,全社会的资金整体配置效率也得到提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