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生产率提升才能驱动股市长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06:18 第一财经日报

  近日,股市在相对高位波动一段时间后,于昨日大幅上涨,沪市综指单日上涨42.9点,达1684点。此间,成交再度趋于活跃,中低价股票引领风骚。

  资金(本)无疑是推升股指的直接原因。资本天然具有逐利的本性,追求低风险、高收益,这就是资本的意志。意志决定行为——资本因而流动。一定历史时期,一旦主流的资本流动形成“势”,往往会自我强化,引领大量风险厌恶型资本不断转化成风险偏好型资本
。而一旦形势逆转,则往往矫枉过正。

  据此,我们认为,当前股市的大幅上涨,相当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其他领域,比如房地产市场、国际资本的涌入。

  当前,

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大量国际资本不断潜入我国。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强、
汇率
机制仍不灵活的情况下,巨额的外汇占款构成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同时,货币政策应经济活跃程度而相机调整的内生性不足,主体利率水平低企;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渐次提高,最终强化了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全社会货币供给过多。

  货币之于经济,无非三项功能,或交易、或投资(机)、或储藏。现代社会纸币的储藏功能大大弱化。因之,大量货币不是参与实体经济交易,就是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居民储蓄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显然,实体经济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存在着货币之争,而金融市场体系内部同样存在货币之争。

  一个实体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均比较完善的国度,这种争夺是有序的。房地产活跃,房地产

股票同样活跃。于是,一般不存在市场之间的显著失衡。然而,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市场而言,却往往可能因制度缺陷出现系统性偏差。比如,前几年,股市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陷,不仅难以吸引资本流入,反而出现了大量资本析出的现象。然而,以房地产(某种程度上,房地产业兼具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特性)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却保持极高的水平。因此,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构成了全社会主流资本流入的对象。

  时过境迁,当前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接踵而至。房地产市场对于增量资本的吸引力大大下降,部分存量资本甚至析出,毕竟现有政策对于一些小型房地产商和中小投资(机)者是非常不利的。

  相反,股市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则大大增强。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相较全球其他股市,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而言,中国股市仍属“洼地”。

  更根本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将大大增强股市的流动性,股票因而在相当程度上赢得“支付”功能和对企业家的“激励”功能。跨国企业和中资有实力的企业,迎合我国大量产业整合的需求,借机调整自己的产业边界和企业边界成为可能。

  从金融市场体系内部看,股市与债市之间同样存在跷跷板效应。理论上讲,利率上升,对股市和债市均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轻微的利率上升预期往往利空债市,利多股市。当前,各国相继加息。对于我国而言,不管是为防止通货膨胀,还是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提升利率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增量资金不会青睐债市。同时,由于我国隐性通货膨胀较高,储蓄近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投资者也不太可能青睐储蓄存款。因而,资本更有可能流入股市,近几月储蓄存款增长率大幅下降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尽管股市上涨有其内在的机理,然而,物极必反,一旦股市上涨大幅超过其内在的价值,趋势逆转,以至于矫枉过正也就不远了。

  在我们看来,股市上涨无非两个理由:要么劳动生产率改善,每股盈余增加;要么资本过量供给,全社会基准收益率水平降低,市盈率因而提高。

  应当说,目前股市上涨的动力,主要源于后者。然而,历史地看,真正能够驱动股市长期走牛的力量,应当源自技术进步(包括管理)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改善。

  以此观之,中国股市要想长期走牛,还需要修炼。好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市对于管理者的激励功能将会增强,技术因而革新,管理因而再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