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投2亿就想研究人造生命 有谱没谱概念先玩上

华大基因投2亿就想研究人造生命 有谱没谱概念先玩上
2018年01月22日 07:47 新浪综合

  来源:富凯财经

  天鹅

  这家基因检测公司上市以来,深陷各种争议和造假丑闻,近期又玩起了人造生命的概念,可研发投入与其目标并不相符。

  A股的一家公司将在10年内实现人造生命?

  听起来不可思议!富凯君了解到,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近日称,“未来5—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

  据相关资料,富凯君发现,华大基因所说的人造生命本质是人工合成酵母菌,这是2017年基因科学界的很大进展,可实现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酿酒酵母的全部16条染色体(长约14Mb),意味着酵母的生命源代码可以达到完全由人工编写。

  包括华大在内的中国科学家团队也参与了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消息称华大主导了2号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全合成。

  然而,华大董事长汪建说出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化学合成的人造生命带来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和法律问题会更大,但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来了。”

  读者们肯定记得,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登陆A股时引发巨大争议。围绕着华大的各种“绯闻”层出不穷。

  比如,华大基因IPO被指造假。该公司在2015年12月的招股书显示,生育健康类服务2014年产量约为51.56万个,销量约为51.56万个。时隔一年半后的2017年3月,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4年产量约为42.51万个,销量约为42.51万个。

  很明显,华大对产量和销量的数据进行了“下调”。然而,跟这些数据相关联的负债、利润和现金流等数据有没有“下调”。

  此外,华大基因表面上看是高端的生物科技公司,但科研投入却不如市场想象的规模大。数据显示,2016-2016年,华大研发费用从1.31亿元上升到1.77亿元,但2015年研发投入数据却出现大跌。

  更重要的是,1-2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确实太低了。

  富凯君为读者找到了一份2016年A股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数据图。对比之下,华大基因连前15名都没进去。

  此外,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还深陷另一桩事件——反对打HPV疫苗。据了解,第一批宫颈癌疫苗上市时,汪建跳出来说普通老百姓没必要接种宫颈癌疫苗,早期检测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接种疫苗一次需要4000元,隔五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换成基因检测,则只需要每3年花50块钱做一次。

  汪建这笔账算得很细,貌似就是劝大家把钱花在基因检测上。

  毫无疑问,此言一出即招致各种骂声。知名医药投资人、有“医药一哥”之称姜广策大声呵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无知”,并表示华大基因股价被高估,买其股票的投资者很可怜。

  富凯君认为,争议点背后主要问题集中在:

  1、华大股票暴涨背后是对基因行业不了解而热衷炒作新股次新股的投资者;

  2、投资者可能不了解内情,业内人士告诉富凯君,基因测试更像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所玩得概念并不新潮,甚至落伍了;

  3、基因测序市场本身较为分散,以中游测序服务为例,截至2017年6月底,市场上共有209家公司,因为门槛较低、资金需求量本身不大。

  虽然,华大屡遭非议,但也有机构投资者伸出“橄榄枝”。据悉,2017年四季度有6家基金买入华大,进入成本在170元-260元之间,最大的一家富国创业板指数基金持有13.53万股。

  截至2017年三季度,同样是6家基金持有华大,但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加仓15.44万股。

  富凯君了解到,2017年前三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长15.07%,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1.52%,业绩 增长稳健。此外,该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59.38%,较去年全年水平略有 提高。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33.02%,其中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3.37%,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1.49%。

  从业绩变化来看,盈利能力的增强吸引到更多买方的关注。但风险依然摆在面前,富凯君为各位投资者总结如下: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检测行业集中度不高)、生物医药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境外经营风险、质量风险等。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