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原副行长马德伦:金融市场上没有不可打破的神话

央行原副行长马德伦:金融市场上没有不可打破的神话
2018年01月21日 14:12 新浪财经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

  2018年1月21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十周年论坛暨国际货币研究所2018新年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会议主题是新时代金融改革与开放。

  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发表以《金融业要在强身健体上干细活》为题目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为何金融最发达的美国会爆发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市场上没有不可打破的神话,要深刻领会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每个机构、每个产品、每项业务、每个环节都要谨慎、管住。

  凡此种种告诉我们,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的框架下,在强监管的约束下,我们的经营策略和经营行为会改变,但内在的自觉才是根本。而一点一滴的改进,为长期目标的努力,金融的强健始于足下,金融改革开放就有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马德伦的全文实录:

  首先,热烈祝贺货币金融圆桌会议10周年,祝贺十周年来在这个论坛上产生和收获的成果。

  说到10年,不由让人想起10年前的此时,美国的金融市场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奏,更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危机似乎不露痕迹。但是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的一个数字,虽然只增加了0.8个百分点,却成为引发次贷危机乃至于猛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事情发生后,人们亡羊补牢,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及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和货币当局,都在纷纷检讨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监管政策、监管标准和准则。

  面对这样一场危机,我也总是没想明白:

  为什么在经济实力最强、金融最发达的美国,会爆发这样一场危机?

  为什么在最有效率、功能完善的美国金融市场上,能够允许次级抵押贷款一步步地膨胀,直到最后引爆?

  为什么那些经历风雨、几代人艰辛创业成长的百年老店也会利令智昏、头脑发热,乃至于一夜之间倒闭?

  为什么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宏观审慎政策没有人重视?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时候,货币当局为何视而不见,不见行动?

  凡此种种,事后有许多反思,但我还是心存疑虑。也许事实告诉我,市场上没有不可打破的神话。

  前美国纽交所集团副总裁乔治·乌杜博士在它所著的《金融的背叛》一书中,为我们揭开了此前美国金融业虚假繁荣背后的真相。他从几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反思。他认为,金融家对金融的背叛已是毋庸置疑,为了追求自身薪酬利益最大化,他们早已与自己的核心业务渐行渐远。“多数金融机构都因涉足自身交易而充斥着大量的投机泡沫”“由于金融家们的背叛,金融业也背离了经济。金融自身成为了目的,而不再关乎其理应发挥的社会与经济作用。更有甚者,金融家们已经全然不记得这个行业的金融是‘金融服务业’。实际上,他们保留了‘金融’两字,而将‘服务’抛诸脑后,在行业各个层面,情况皆是如此。”

  所以,尽管过去了10年,教训应该时刻新鲜。尤其是对于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过市场风险的金融业从业者、管理者来说,尤应牢记。

  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每个机构、每个产品、每项业务、每个环节都要谨慎、管住。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的十年,见证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累累硕果。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金融资产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的变化展示出新的格局,到去年底,中资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款占比,分别达到存款类金融机构的43%和44%。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金融改革攻坚克难,我们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我们完善了汇率形成机制,以人民币加入SDR为标志的人民币国际化,以债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的发展,从移动支付开始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对金融变革的深刻影响等等。人民银行构建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的宏观调控框架和监管部门一系列强监管政策措施不仅是防患于未然,也是中国金融体系强健所必须的保障。

  现在,当我们思考金融改革与开放的时候,我们看到,当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九大勾勒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经济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强调质量。我国金融业在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增强实力的同时,金融自身也要强健,要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还要经受国际金融市场的检验,更应在“质”的提高上下功夫。

  当央行的调控手段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如何对此做出反应?如果一味盯着数量扩张的经营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会怎样?同样,价格信号如何影响引导融资需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应止步于金融体系,管理和引导预期也应包括实体部门。

  当我们的手机年末时收到客户经理发来的短信,告知有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比一个月前多了一个多百分点时,是商业银行的头寸紧张还是分支行完成存款计划的压力?这和其内部的绩效考核、薪酬关系以及随之产生的经营行为是否关联?这些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和经营决策的长期目标考量应怎样更上一层楼?打破刚性兑付,理财经理销售时是否充分提示了风险?不然,富国银行的影子也会时隐时现。

  如何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使我们每个金融机构的服务更具特色,更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同质化的发展易于带来风险的集中和累积。

  中介机构是对客户负责还是对投资者负责?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是重视主体风险还是基础资产风险?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充分?这些看似市场行为中的问题背后,又透出怎样的管理理念,责任意识和市场进步要求。

  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不仅在于资金,如何更好地帮助客户的财务管理,引导和运用避险工具来规避汇率、利率的波动;粘住客户,不只是钱,更应该和客户贴心。

  凡此种种告诉我们,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的框架下,在强监管的约束下,我们的经营策略和经营行为会改变,但内在的自觉才是根本。而一点一滴的改进,为长期目标的努力,金融的强健始于足下,金融改革开放就有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