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士伯如愿以偿雄霸新疆 ST酒花迈出重组第三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 15:5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杨颢 龙丽 上海、北京报道 继债务重组、股权重组后,ST酒花(600090.SH)迈出了重组第三步:产业重组。 背靠四川蓝剑与嘉士伯,ST酒花理顺了新疆两大啤酒公司乌苏啤酒与新疆啤酒的关系,成为新疆实力最强大的啤酒企业,正力图在新疆打造一条上下游贯通的啤酒产业链。
而这场重组的幕后导演之一嘉士伯如愿以偿,达到了布局西北、雄霸新疆的目的。 乌啤、新啤终成一家 11月17日,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蓝剑嘉酿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蓝剑嘉酿签署了《资产重组协议书》,根据协议,蓝剑嘉酿将向ST酒花免费赠与其所持有的新疆乌苏啤酒有限公司简称乌苏啤酒50%的股权及现金近1.8亿元。 当天,ST酒花还和乌苏啤酒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将所持有的新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的股权转让给乌苏啤酒,转让价6500万元。同时,新疆国资公司决定将其所持的新疆啤酒45%的股权一并转让给乌苏啤酒。 此前,蓝剑嘉酿已通过拍卖竞得ST酒花46.0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据ST酒花9月29日的公告它的债务减免事宜已获有关主管部门的原则批复,其酒花债务和解目标是,最终承担的全部负债为8.49亿元。 而蓝剑嘉酿是蓝剑集团与嘉士伯为收购ST酒花,于今年5月共同投资成立的。其中,蓝剑占注册资本的51.07%,嘉士伯占48.93%。 2003年11月,大量的担保、诉讼浮出水面,ST酒花巨额亏损。当时,ST酒花可能并没想到,这般困境反而促成了新疆政府的一桩夙愿:乌啤、新啤双雄合璧。 乌苏啤酒与新疆啤酒是新疆两大啤酒企业,长期各自雄踞北疆和南疆,可谓势均力敌。由于双方产品相似,市场重合,自2000年起,新疆有关部门就希望能整合两家企业,避免同业竞争。但不同的利益导向使两大啤酒巨头始终无法坐在一起。 2002年5月,新疆啤酒携手ST酒花成立新疆啤酒集团,并于第二年3月成功推出“new”系列产品,短短5个月,新疆啤酒整体销量同比上升了30%,逼宫乌苏啤酒。 在苦无良策的情况下,乌苏啤酒先后与蓝剑和嘉士伯结盟,实力迅速加强。而新疆啤酒因为营销决策上的失误,市场转为沉寂。 “ST酒花事件”更是一个转折点。 受母公司债务丑闻影响,新疆啤酒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部分麦芽车间停产,亏损达几千万之巨。为ST酒花及新疆啤酒寻觅婆家成为当务之急。而在当地政府看来,掌控乌苏啤酒、实力雄厚的蓝剑与嘉士伯无疑成为了一箭双雕的最好人选。 “如果ST酒花没出事,乌啤与新啤的整合不会这么快,甚至不可能走到一起。”一直为乌苏啤酒做品牌策划的奇正九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宁甯说。 根据重组协议,乌苏啤酒将获得新疆啤酒100%股权,而ST酒花则持有了乌苏啤酒50%股权。在ST酒花的背后,是蓝剑与嘉士伯交握的双手。此外,嘉士伯去年还公开宣称收购了乌苏啤酒34.5%的股份。 同时,ST酒花宣布,重组后将对乌苏啤酒与新疆啤酒两家公司进行产业整合。 其实,整合早在去年就已开始。 去年上半年,新疆国资公司与ST酒花先后将所持新疆啤酒45%与55%股权托管给蓝剑集团。为整合手中的这两大啤酒企业,蓝剑成立了新疆啤酒产业总公司,新疆啤酒是一分公司乌苏啤酒是二分公司,由于当时产权并未真正划分,两家企业仍保持独立结算。 据悉,蓝剑当时即对乌苏啤酒与新疆啤酒在组织架构、人事结构、营销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人力成本,并统一了双方的营销渠道。同时,来自蓝剑集团的田野成为两家企业的实际负责人。 而未来ST酒花的打算是:实现两个品牌的啤酒在产品的生产研发、原料供应、市场销售体系的全面统一。 据ST酒花现任总经理周英剑的估算,今后乌啤和新啤一旦达成市场默契,每年节省促销费用可达6000万元。 打造“完整产业链” 凭借蓝剑与嘉士伯,成功将乌啤与新啤收入帐中的ST酒花,今后的产业结构也相应调整:啤酒业务将成为其支柱产业,并致力于原料、包装业务发展,“形成啤酒、啤酒花和大麦麦芽、啤酒包装印刷等一个完整的啤酒产业链”。 重组完成后,ST酒花将把两个啤酒企业的原料业务——大麦、麦芽业务从啤酒产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与ST酒花原有的大麦、酒花业务统一纳入公司啤酒行业原料产业管理体系;玻璃瓶业务从啤酒产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统一纳入包装产业的管理体系;而原料产业、包装产业从主要以内部供应为主地位在短期内上升成为市场主体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的啤酒花产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位,其中新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70%,ST酒花则是新疆最大的啤酒花生产企业。因此,蓝剑与嘉士伯收购ST酒花后,将在全国啤酒花原料市场取得主导,并拥有发言权。 而据新疆酿酒工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新疆的制瓶厂很少,全靠从内地进,加上玻璃瓶沉重及易碎的特点,这部分成本很高。酒类包装印刷也不是新疆的强项,包括白酒的包材大部分都是内地运进。因此,ST酒花新的产业规划无疑具有战略眼光:一方面满足自身生产需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直接凭借此业务获利。 国泰君安啤酒行业分析师瞿永祥则认为,蓝剑与嘉士伯入主ST酒花,表面上看是想控制上下游产业链,实质上更多是看好新疆啤酒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 尽管一直以来有乌苏啤酒与新疆啤酒在新疆的“打打杀杀”,但相对全国其他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这里还是一片安宁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鲜有外来品牌进入,本地的乌苏啤酒与新疆啤酒占有新疆啤酒市场90%以上的份额。因此,相比其他地区一瓶啤酒1元左右的价格,新疆的啤酒长期保持在2元-3元的价格。 “新疆啤酒业利润很高。”据宁甯介绍,去年蓝剑整合乌啤与新啤后,两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为5亿多元,总利润为1亿多元,利润率达到25%。而普通啤酒企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 这种情况下,除了蓝剑与嘉士伯,内地一些企业也在蠢蠢欲动。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两三家国内知名的啤酒企业在新疆选址建厂。 更有消息称,青岛啤酒已在新疆市场开始了一定的市场推广工作,特别是在东疆市场如哈密和吐鲁番等地,青岛啤酒已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乌苏啤酒在当地的销售却呈停滞状态。可以预想,凭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如果其进一步扩大在新疆的生产规模和市场拓展范围,势必会对乌苏啤酒形成巨大的冲击。 ST酒花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其资产重组报告书中,特别提到:随着新疆啤酒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疆内啤酒生产企业可能存在利润率下滑的风险。 因此,有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蓝剑在四川的市场份额日益缩小,蓝剑入主ST酒花有短期投资,“捞一把”之嫌。蓝剑在未来2-3年将获得巨额回报。一旦外来品牌进入新疆并抢占市场,利润下滑,蓝剑很可能将股权转让给嘉士伯。 一位新疆业内人士的说法印证了这一观点:嘉士伯正悄悄增持ST酒花的股份。 出于西部战略布局的长期考虑,也许嘉士伯才是新疆啤酒的真正倾慕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