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三一重工利润转移迷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5:40 《新财经》

三一重工利润转移迷局

  文/孙旭东

  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首批试点企业之一,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600031)可谓是市场焦点,但市场对其业绩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以下这篇分析文章提出两大问题:三一重工的成本和费用是否存在疑点?与子公司湖南三一泵送机械有限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利润转移行为?

  蹊跷的利润变化

  让我们先从三一重工的利润表开始进行分析,请看表1。

三一重工利润转移迷局

  三一重工合并报表收入和利润逐年增长,而母公司的收入在2004年却突然下降了65.59%,营业利润更是出现了负数。从2002年和2003年的情况来看,合并主营业务收入和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完全相同,这说明子公司根本没有主营业务收入或者收入全部是向母公司销售,既然母公司在公司内的地位如此重要,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2004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从三一重工年报提供的信息来看,2004年子公司除湖南三一泵送机械有限公司外业绩均乏善可陈,而三一泵送业绩却又好得惊人,当年实现净利润34602万元,这已经超出了三一重工合并报表32730万元的净利润。可以断定,母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下滑,三一泵送是主要原因。

  三一泵送成立于2003年8月,注册资本为8600万元,三一重工投资8200万元,持有其95.35%的股份。三一泵送的另一位股东是中富(亚洲)机械有限公司,出资400万元,持有4.65%的股份。三一重工2003年12月8日以设备和存货投入,后又改为以现金投入,而中富机械的投资却直到2004年2月才到位。

  三一重工对三一泵送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

  业务方面,前面已经说过,母公司业绩大幅度下降,毛利率仅为13.27%,而合并报表毛利率高达32.13%,很明显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已经转移到了三一泵送方面。

  资产方面,三一重工的另外一家子公司三一搅拌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30日,成立时三一重工和子公司三一通讯有限公司分别投入了搅拌设备事业部评估价值为953万元的资产和50万元现金,该公司6月1日开始运营,至8月份时亏损294万元,考虑到存在开办费一次计入费用的因素,这个业绩并不能说坏。9月份三一重工将三一搅拌以706万元出售给了三一泵送。

  资金方面,2003年末三一泵送的资产就已经达到2.83亿元,而这时公司还没有正式营业。至2004年末,三一泵送的资产更是高达11.59亿元,而其净资产只有4.3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2.72%。考虑到净资产中只有一小部分(8600万元)是股东投资,而80.09%的部分是全年利润形成的,而赚得3.46亿元的生意绝非这一点投资所能运转得开。从报表来看,三一重工近年来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长表明了业务开展需要大量的营运资本。那么,三一泵送是如何解决营运资本的问题呢?当然还是三一重工的支持。2004年末,三一重工(合并)其他应收款只有1.10亿元,而(母公司)其他应收款则高达10.72亿元,显然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三一重工提供这些资金的来源是向银行借款,其合并报表2004年末借款总计13.89亿元,而母公司借款金额为13.46亿元,然而合并的财务费用为5333万元,母公司只有2031万元,这表明母公司向子公司收取了一些资金占用费。三一重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新成立的子公司向银行借款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一重工这样做的理由何在?三一重工与三一泵送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可以说根本不能取得税收上的好处也就不能增加利润。关键是转入三一泵送的利润还有4.65%流向了一个表面上毫不相关的中富(亚洲),而这家公司除了出资400万元外不知还做了什么,却在10个月内获得了约1304万元的投资收益,收益率高达3.26倍!三一重工如此的利润转移功夫可谓神矣!

  可疑的管理费用

  在成本方面,笔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相关资料对三一重工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行了估计。

  直接人工按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数的1/3估计,三一重工员工4091人,其中生产人员2011人,约占49%。

  估计的主营业务成本与报表数相差2686万元,是否能证明三一重工少计了成本暂且不提,此处重点讨论研发用存货的问题。根据年报,三一重工将部分存货解体用于产品开发研究,其计提的跌价准备随存货原值转入费用而减少了326万元。很多人都注意到三一重工2004年企业所得税与上年相比减少了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04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比2003年研发费用增加比率超过10%,按规定在税前可加计扣除50122242.31元,该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抵减企业所得税7518336.34元。”相关的税法是这样规定的,“盈利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比上年实际使用的研发资金增长10%以上(含10%)的,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使用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三一重工2004年研发费用为5012÷50%=10024万元,这意味着什么?2004年三一重工的管理费用仅为22253万元,难道其中的45%为研发费用?

三一重工利润转移迷局

  2003年三一重工的管理费用为22111万元,2004年只增加了142万元,然而从种种情况来看这实在难以置信。

  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来看,2003年计提坏账准备1732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24万元。2004年计提坏账准备1996万元,转出存货跌价准备779万元。2004年计入管理费用的资产减值准备比2003年多860万元。如果三一在转出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准备,贷记管理费用,那么,再加上779万元,为1639万元。

  剩下的就都是要增加管理费用的项目了,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从3家增加到了9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从14558万元增加到17068万元,增加了2510万元。其他项目见下表。可以看到凡是减少的均明显是营业费用支出的项目,而费用增加的项目每一项都超过了管理费用2004年的增加额。 然而最重要的是支付现金的技术开发费2004年增加了2329万元,而且我们未能从2003年年报找到存货作研发用的陈述,这样,2003年的研发费用很可能就只有表3中列示的1933万元,而2004年的研发费用我们在前面已经推算过了,为10024万元,比1933万元多出了8091万元!试想一下,在研发费用增长了这么多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可能只增长142万元么?

  如果说部分研发费用并没有计入管理费用,那么,我们就应该怀疑三一重工的成本了。表2中我们估计的因作研发用而计入管理费用的存货为5762万元,为10024万元减去现金支出4262万元计算所得。这部分金额减少多少,则估计的主营业务成本数与报表实际报出的成本数差别就会增加相同的金额,而这个金额现在已经达到了2686万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