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股改方案难产之谜 中信广发两保荐人存分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汪恭彬 上海报道 在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600900.SH)认股权证方案遭基金“冷眼”之后,近日,又传来长电两大保荐机构闹出分歧的消息。
按照中信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他们最初为长电设计的方案为10送2股。这说明,在本月初传出的长电10送2股的方案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倾向送股,广发提出认股权证的方案,因为更接近长电方面的想法,从而获得青睐。”中信内部人士说,“6月21日晚长电出台的意向性方案更多的是出自广发之手”。 此一说法虽并未完全获得广发方面认同,但广发投行人士亦承认,认股权证乃是由广发提出,不过,在第一次意向性方案之中,中信仍有贡献。 7月1日下午17时,长电董事会秘书傅振邦表示,长电目前还未确定最终方案。而来自保荐机构的消息则说,在上周六三基金经理拜访结束之后,目前正忙于消化、完善修改方案。 不过,对于市场上所谓有关修改权证方案等传言,广发内部人士认为,并不属实。而中信的内部人士则说,市场普遍对认股权证方案有抵触情绪,最终取消的可能性很大。按照这位人士的说法,长电很可能采纳送股方案,放弃权证。 方案难产之谜 尽管有基金经理认为,宝钢的方案仍可能要面临再次修改的尴尬,但宝钢的低姿态让基金经理普遍感觉良好。 “宝钢此种做法应视为标杆,相比长电,自上周沟通之后,便再无下文。”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说。 中信的一位副总,在被记者问起宝钢做法是否对长电造成压力之时,他说了一句话,“这个你可以想象”。 按照这位副总的说法,显然,时间拖得越久就越不正常。既如此,在上周六(6月25日)就结束基金经理拜访之后,方案为何一直难产? 尽管有接近长电高层的人士说,在意向性方案出台之后,长电必须每一天都将方案的反馈意见分别上报给国资委和证监会。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长电股改方案难产的理由。 据中信一位人士回忆,在方案出台之前的一段时间,长电方面及项目组成员被安排在郊区封闭做方案,直至6月22日方案出台的前一天晚上才解除封闭。 而此次经基金经理反馈及获取流通股股东反馈之后,方案项目组成员只是就各方意见相互探讨,需要考虑包括监管层、大股东、上市公司及流通股股东等诸多层面的反馈意见。 “并不是那么复杂,也没有封闭。只是到长电公司内部去开会讨论,征求各方意见。”中信一位内部人说。 造成方案难产的原因,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在于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意见分歧。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上周公布的意向性方案中,除了第一项10送1股及认股权证之外,其他各项充其量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并不能称之为对价。 而即便是认股权证,因为是针对包括非流通股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其实质是配股行为,而且权证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因而几乎是触及了基金的众怒。 广发证券的一位人士认为,从上交所对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股改方案的评价来看,管理层对权证方案还是支持的。只是由于权证估价复杂一点,市场对其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两保荐人有无分歧? 6月21日晚出台意向性方案后:两家保荐人随即赴各地走访。 中信副总德地立人、投行部高级副总方仪陪伴长电总经理毕亚雄走访上海片区基金经理。而广发证券的一位副总经理则陪伴长电的高层奔赴深圳,与基金和机构现场交流。 “毕亚雄亲自出面沟通,长电为此放下了架子,虚心听取基金的意见。”德地立人说,“我全程参与,也是坚决执行原定的方案,耐心向基金经理解释,我觉得那次沟通还是卓有成效的”。 不过,尽管如此,仍有中信高层说,在捕捉市场脉搏方面,中信自认是国内一流。此话的背后意思是,如果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认股权证难以获得认可,改为实实在在的送股可能更可行,而这正是中信所一贯主张的方案。 该高层表示,从中信的角度来说,长电作为非常重要的客户,必须站在非常客观的立场,为长电最终的利益出发,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因素。 “我们不会去迎合某些想法,市场上的情况,我们肯定会如实的与长电沟通。”该高层说。 对于保荐机构之间有无分歧,有中信内部高层透露说,中信的出发点是将工作做好,并不愿意提及谁有什么责任之类的问题。 广发证券投行部一位负责人则称,长江电力以一个超级蓝筹公司的气量,把中信和广发拉在一块,工作中两家公司已经化争议为玉帛,尽力把长电股改试点做好,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据中信副总裁德地立人透露,在走访基金之时,长电非常明确的做了方案介绍,同时聆听了基金经理的意见,以此明确相互间的差距在什么地方。然后,三地的团队回到北京,从6月26日开始,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公司自身现状以及有关政策,再作综合考虑,尽快拿出一个修改完善的方案,上报董事会审议。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