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大变局,董明珠与雷军10亿元豪赌

格力大变局,董明珠与雷军10亿元豪赌
2019年04月10日 13:31 硬核财经

公募基金的下一个二十年,将围绕着养老、科创、智能投资等展开,对此,“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4月23日启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共议未来,思辨如何更好的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夯实资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详情

在3月27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董明珠表示:“我更愿意把当下国企混改这个工作,看成怎么样推动国企市场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无论企业背景怎么样,都能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那国企混改就有成果了。”

对赌赢了的董明珠,还没来得及高兴,又出现了股权变更这种事。

4月1日愚人节早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关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临时停牌的公告》显示,格力电器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根据深交所有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于2019年4月1日开市起临时停牌。

随后,格力电器在午间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格力集团”)通知,格力集团正筹划转让所持有的部分格力电器股权,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

7天后,4月8日晚间公告,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目前,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份。

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将发生变更。格力集团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公开征集转让的具体方案。公司股票4月9日复牌。

附公告全文:

按照格力电器停牌前30个交易日均价测算,15%股权价值411亿元,谁将接盘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瓜。始于1985的格力电器,迎来自己的大变局。

从零件厂到生产商,格力品牌的诞生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冠雄塑胶厂”,是一家注塑公司,主要服务于电视机厂等客户,是当时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的子公司之一。

在1985-1988年,冠雄一直因为管理不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1988年朱江洪加入冠雄之时,好友跟他讲“有没有搞错,这样的厂你也敢去?你要是去了,保证不出三个月你会灰溜溜地逃出来的。”

原来在朱江洪到来之前,冠雄是远近闻名的烂厂。“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但因为管理混乱,欠了不少款,加上得罪了一大客户,才衰败至此。”

技术员出身的朱江洪并未像普通理工生一般木讷,不善交际。出任冠雄塑胶厂总经理的他,主动去之前的大客户家登门拜访,赔礼道歉。诚恳的态度让客户给予了冠雄最后一次机会。

在朱江洪的努力下,不仅帮助冠雄拉回了大客户的订单,还开发了收音机、电风扇、洗衣机等多个产品线的订单。

颇有生意头脑的朱江洪不甘于只做下游的供应商,四处调研市场,发现电风扇销量大,生产工艺简单,冠雄完全可以做。于是组建了电风扇的生产线,将冠雄从零件供应商转变成了电器生产厂,第一批风扇就卖到了全国,第二年冠雄扭亏为盈,赚了400多万。

而格力品牌的由来则也与电风扇息息相关,时任经营部长的陈建明从词典里找到单词“GLEE”,音译是“格力”,翻译为快乐的意思,朱江洪觉得这名字不错,便拍板定下,沿用至今。(后因GLEE已被抢注,所以改为GREE)

到了1991年8月,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旗下生产空调的海利,因为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总公司决定将冠雄和海利合并,成立“格力空调器厂”,朱江洪担任总经理。

此时,格力电器正式诞生,同年11月18日,格力电器一期工程在前山河畔开工奠基。

朱董配,格力的成王之路

海利和冠雄合二为一后,朱江洪便着手处理海利之前留下来的烂摊子。

庆幸海利的问题和之前冠雄一样,都是管理问题严重,产品品控差,所以朱江洪处理起来轻车熟路,并且处理得更加彻底。

那时朱江洪更注重的是对格力这个品牌的打造,快速的将格力的管理体系搭建好之后,朱江洪便全力塑造格力电器的品质精神。生产上重品质,对产品的品控把关严到苛刻,对外树立品牌,力求格力品牌深入人心。从1991年到1996年这五年,朱江洪几乎都在做这件事情。

与此同时,1990年辞去南京工作的董明珠,正式加入海利。冠雄与海利合并后,也依旧留在了格力。而她与朱洪江的第一次相识,就是她不依不饶连续40天追讨42万欠款,并获得成功,这让刚上任的朱洪江对她刮目相看。

在格力内部流传这一句话:“跟着朱江洪,格力不会穷;跟着董明珠,格力不会输。”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并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1994年,格力内部危机,不少骨干业务员“集体辞职”,在这个格力电器最为困难的时候,董明珠顶住压力和诱惑,临危受命,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

1996年,国内空调业夏日血战,此时的董明珠已经是销售经理,并且喊出了“宁可不要市场,也绝不降价”的口号,代聊着23名业务员迎战国内其他厂家成千上百的营销队伍。

1996年8月31日,董明珠宣布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照销售比例补贴给经销商,这项举举措使得当年格力销售额增长了17%,第一次超过了春兰,而当时,春兰空调是国内第一家产销过百万台的空调企业,是家喻户晓的“空调大王”。

自此以后,格力电器连续11年都是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的全国第一。

虽然销售额居于全国第一,但第一的宝座还并不稳定,空调业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并一直持续到2004年。

1998年,格力空调价格下降7%,销售收入42.98亿元,净利润2.12亿元。1999年,生产空调153万台,销售146万台。2001年销售236万台空调,增长22%。

到了2004年,格力与国美的大战更是将价格战直接推到了巅峰。

2004年,成都国美发动价格战,单方面大幅降低格力空调价格,1680元的1P格力空调,将为1000元、3650元的2P柜机,将为2650元。这一举动彻底的惹恼了格力,挑战了格力禁止经销商擅自降价的铁律。随即,格力要求国美“立刻终止低价销售行为”。

而国美并未理睬,随后董明珠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不甘示弱的黄光裕也向全国的国美连锁店下发“清理格力库存”的通知,并要求格力撤出所有在国美连锁店里的商品、广告和销售人员。

当时格力空调在国美的销量占总销量的10%,是一个很大的销售渠道,但倔强的董明珠毫不退让,坚持朱江洪构建的“厂-商-客”销售体系,不管国美是多么大的平台,都必须遵守格力的游戏规则。

董明珠的坚持,导致双方在渠道争夺的矛盾迅速恶化。此后,格力退出国美全国门店,并开始自建门店,开拓新的渠道。

随着价格战的不断升级,整个供给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在这样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存活下来的都是具有规模效应,并有研发能力的公司。

根据一份统计,2000年,中国空调品牌大约400家,2003年,空调品牌下降到140家左右,2004年市场主要活跃品牌仅为50家左右,2009年国内市场仅剩下29个品牌,2012年后能够听到声音的品牌其实也只有10多家。10年的时间,空调品牌淘汰率达到了90%以上。

优秀的企业是在市场上打拼出来的--董明珠。

从这里可以看出,2004年就是空调业的一个拐点。到了2005年,价格战的热度已经开始衰减,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成本的不断升高。主要原材料价格在经济大发展的环节中,出现了连续4年的快速上涨,整个空调行业面临着严重的成本危机。

图:铜价走势

铜价从2003年底开始快速上涨,一直持续到2006年

此时此刻空调业才意识到了价格竞争已不可再持续,现在是比拼产品竞争的时候。但大多数空调企业已经已经落后于格力,朱江洪对格力品牌和品质的塑造产生了质变。格力已经掌握了空调市场的定价权。

随着竞争格局,生产成本的日趋稳定,消费者从价格需求变为品质需求,空调行业迎来巨大转变,以格力为首的三大国产品牌,盈利水平迅速提升。

2005年到2012年间,在金融危机、房地产飞速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影响下,整个空调行业出现了不小的波动,而格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趁势而飞,“好空调,格力造”正式飞入千家万户。

2005-2012年,格力电器收入复合增速28%(行业产量CAGR9.6%),利润复合增速43%。8年收入扩张7.2倍,利润增长18倍,成为A股市场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董明珠掌权,格力的多元化尝试

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提出了“5年再造格力,2017年达到2000亿收入的目标“。

董明珠上任的第一年,就给格力、给珠海市政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2年,格力电器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单一家电上市企业。

2013年,格力电器营收达到1200.30亿元,同比增长19.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3亿元,同比增长46.53%,再创新高。

2015年,格力业绩大跳水,从1400亿降到了977.45亿元,2015年的业绩报告,也将格力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业绩上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降加上舆论的抨击都并未影响到“铁娘子”董明珠,此时的她清醒的意识到过度依赖空调的格力,未来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必须在除了空调这一支柱产业之外,不断加快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步伐。

此后,格力积极布局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手机、自动化设备甚至新能源等产业,目标是将格力“从单一的家电制造业像多元化的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拓宽”,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格力。

但在董明珠带领下,多元化的尝试似乎是失败的。尽管格力在冰箱、小家电和智能设备上声势浩大,但终究没有形成当初做空调那样的规模,到现在空调仍然占据格力销售额的85%。

2016年董明珠宣布跨界“造车”, 计划以130亿元的价格发行股份收购珠海新银隆100%股权,但这项酝酿一年多的计划最终因为被部分股东反对而宣告失败。

但董明珠并未向股东低头,同年12月15日,董明珠拉来王健林、刘强东,共同投资银隆新能源,其中董明珠个人投资高达10亿元,获得了珠海银隆7.46%的股份。

而这一年,正值她被珠海市国资委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职务。赌上身家的董明珠,似乎将银隆当成了自己的退路。当然,董明珠与银隆之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不管结局怎样,此时的她还是格力电器的掌权人。

2017年,格力电器收入重回1400亿,达到了1482.86亿元,同比增长36.92%;净利润224.02亿元,同比增45.27%,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依旧没有完成董明珠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的董事会班子也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从2018年4月拖到2019年1月16日,依旧是董明珠带领着临时董事会,而这一年,迟来一年的2000亿营收目标终于有望达成。

迟来的股东大会在1月16日召开,董明珠成功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继续带领着格力8万多员工,为一下个五年计划而努力。

400亿股票到底谁来接盘

现在回到公告,公告说了格力集团要转让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按照停牌前的收盘价47.21元\/股计算,这笔转让就要400亿,谁来接盘,引发市场猜想。

在前十大股东中,珠海国资委的格力集团是控股股东,但持股比例只有 18%;第二大股东是格力电器经销商组成的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 8.91%;第三至第九大股东为各大投资机构,例如中国证金、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第十大股东是董事长董明珠,只占 0.74%。

图表来自券商中国

转让成功后,格力电器的股东排序将是新股东(持股15%)、董明珠团队(9.91%)、格力集团(3.22%)。

这一动作,意味着格力电器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可能发生变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格力电器的接近人士表示,“考虑到格力电器的行业地位,市值规模和市场影响,本次控股权转让有望成为新时期国企混改的全新标杆。”

回顾格力的发展历程,从1996年的换股上市,到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格力的每一次变革都对格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2019年的这次混改,又能让格力走出怎样的未来。

格力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企业从模仿到自主设计的进化,也参与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启程,格力的成长史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

1956年,北京雪花冰箱生产出了第一台国产冰箱,名字就叫“雪花”。 雪花冰箱盛时曾拥有年产8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能力,是中国最早的名牌产品之一,曾经赢得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为国人的一时骄傲。

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是当时国营天津无线电厂(七一二厂)利用国产电子管加上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来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但是,当时的洗衣机完全用于宾馆、洗衣店,并没有进入家庭。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家用洗衣机。在1979年的中国轻工业展览会上,我国第一批洗衣机亮相。

1974年春兰集团的前身“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应上海一家单位的订货要求研制出第一台CKF-3A窗式空调器并通过鉴定,商标为“雪松”。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制造业不断修炼内功,从弱转强,目前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

中国制造的从无到有,国产家电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我国制造业成长和发展的典型代表,而格力就是国产家电品牌里的一颗明珠。

以董明珠为主导的格力集团,他们在多次的变革中驾驶着格力这艘大船, 从海洋朝着天空起航。而事实上,国家工业的大洋,正是有了这一艘艘企业巨轮才有了生命,一个国家中伟大公司的命运其实已经和这个国家紧密相连。

头图来源:图虫网

声明:本文为资本邦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bd@chinaipo.com

董明珠 格力 格力电器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30.24
  • 04-10 新媒股份 300770 36.1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