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体制嬗变 医药股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7:28 证券日报

体制嬗变医药股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 武汉新兰德 余 凯

  周四,沪深两市走出反弹走势,房地产股在消化征收增值税的不利消息后有所回升。尾市涨停家数大增,约55支个股涨停,其中医药板块最为耀眼,涨停家数达到了15只之多。对于医药板块的强势表现,我们认为除了估值相对偏低的因素外,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行业新转机是医药股大幅上涨的关键性因素,当然,医药产品的消费升级也是其强势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行业转暖,医药企业的赢利能力增强,业绩将会在2007年各时间段报表显现出来,医药股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2006年医药行业遭遇低谷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今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7%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但是近几年,由于体制性的问题导致了国民看病贵的重大社会问题,医药行业利润向医院集中的现象非常明显,从而出现行业增长速度较快但药企利润不能同步增长的现象。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06年1-9月,全国医药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725.5亿元,同比增长18.82%,实现利润272.2亿元,仅同比增长8.14%,增速为近年来最低。而根据全国医药百强样本企业的统计,全国排名前10的医药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仅同比增长了4.03%,全国前100强企业增长更是仅为2.26%,远低于国家统计局口径的数据。行业亏损面为25.59%,亏损额37.46亿元,同比增长26.22%,可以说,医药行业2006年陷入了低谷。

  

医疗体制嬗变医药企业利润增厚

  日前,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这将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嬗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变革的影响下,行业利润的分配将发生新变革,原属于医院的利润将重新分配,医院利润的损失则由政府的医疗投入来得以补偿,医药制造和流通领域将分到更多的利润。同时,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严格企业和药品准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大宗原料药和基础药制造企业的稳定利润。近期涨幅较大的华北制药正受益于此,此类企业还有浙江医药鲁抗医药等。

  而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公共财政来保障医院的利润,而医院原来通过医药采购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方式将会改变,该块利润将向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流通领域分配,从而引发了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股的价值重估,这使医药行业整体更具有投资价值,也使优势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更加明确。

  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将首先受益于政府推动的医改。如国药股份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25亿,同比增长21.7%,实现净利润6781万元,同比增长58%,每股收益达到了0.51元,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同属流通领域的南京医药上海医药等业绩也有望增长。具有质量和成本优势的大型基础药品生产企业也将受益于我国基础医疗网络和体系的逐步建立。

  目前中国人均医疗支出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但是中国国内庞大的医药消费将成为支撑中国医药体系强大的推进器,如果用超前的眼光来看,目前国内医药消费仅仅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当宏观经济继续稳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收益增加后,为健康支付更多将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人均消费量的任何微小提高反映到总量上都是一个可观的数字,目前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经济增长正在逐步释放。“人口红利”将使未来十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医药消费也是一个主要方面。

  另外,消费水平提高拓展保健品市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外,保健品将成为消费的又一引爆点。有限的几家保健品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近乎无限的市场,东阿阿胶的阿胶和阿胶浆上浮出厂价,再次体现出公司很强的产品定价能力,海王生物健特生物交大昂立等均属于此类行业。另外,随着消费水平升级,一些普药已经不能满足普通居民的需求,他们更侧重一些高端的品牌类医药。因此,品牌中药也存在巨大机会。品牌医药中的同仁堂云南白药可长期看好。

  关注资产注入和重组医药股

  在医改背景下,靠报批新药和营销成本过高的医药企业已经无法保持发展后劲,国内6000多家制药企业重组将成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一批目光深邃的先导企业正在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寻找对象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抢占优质资源,如华润集团、复星实业、上实集团等等。预计今年下半年及今后几年中,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医药大公司、大集团将脱颖而出,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汇聚,并通过整合后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资产增值。

  如华润集团通过重组持有华源集团70%上股份。华源的医药产业包括了SST源药、北京医药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其中北京医药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上海医药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华润的重组可能会将双方医药资源进行整合,这成为华润打造医药航母的契机,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调整将会不可避免。太极集团也在整合旗下的产业布局,桐君阁将出售,原属于集团的资产将会注入到太极实业中去。S哈药因为股改难题而有望重组,可能的方案是将医药资产注入到三精药业中去,S哈药的股权有望转让。三九集团因潜在重组对象已开始浮出水面,旗下的S三九、SST生化将进入重组程序,投资者不妨关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