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望内地资本项目政策优先考虑香港

任志刚:望内地资本项目政策优先考虑香港
2018年06月01日 11:3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希望内地开放资本项目所采取的相关的政策可以考虑优先使用国家提出的在香港和基本法规定要保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要另起炉灶。

  以下是任志刚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么重要的一个研讨会和做专题发言。

  我讲的主题只有一个“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有一个在宏观层面最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清楚方向,这个问题好象现在不太多人留意,所以我希望用这个机会提一下。第二,在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交易媒介货币的选择问题。我首先要声明,虽然我是香港行政会议成员,25年前成立香港金融管理局之后,我当了16年半的总裁,在这里发言的全是个人意见,不代表特区政府立场。

  当前香港资本市场用作媒介的货币当然是港元,特别是在股票市场,无论是在全球最活跃的市场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的第二市场,差不多所有的交易都是以港元作为交易媒介的。这是一个历史上国际惯例下理所当然的选择。每一个地方的资本市场好象没需要考虑作为外币作为交易媒介。香港是一个极外向外型的经济体,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法》第109条,特别要求香港特区政府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香港资本市场投资和积极的市场参与者,很多都是外来的。例如在香港的股票市场,外来市场参与者的比例可能是世界最高的,而且这个比例在我们面对的新时代,还有上升的趋势。外来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用自己的货币计算盈亏,所以他们肯定会关心在用港元作为交易媒介货币时,有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汇率风险,也希望能够好好地管理这些汇率风险。

  所以,保持港元汇率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是香港货币政策坚定不移的目标。要按照《基本法》的要求,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便要保持港元汇率稳定,要提供一个令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参议者安心的、有公信力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一个高度透明、有效的货币管理机制。

  1983年10月才用了联系汇率制度以来,香港当局能够成功保持港元的汇率稳定,促进新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吸引力,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和参与者对香港资本市场的信心。

  港元汇率在过去35年的稳定是来之不易的,也不是在1983年决定了将香港与美元挂钩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当中是经过不断地居安思危的、与时俱进的,将联系汇率制度优化,才有这样的成果。1983年成立联系汇率制度的时候,要求两家发钞银行,在发钞的时候要向外汇机构提供7.8等级的美元作为支持,当时的理论认为外归市场上的汇率是可以因钞票的波动,稳定法超用的汇率的水平下,但是这个理论是不切实际的,可以起作用的大批钞票套等活动成本很高,而且手续繁多,以后按照银行监管要求,钞票套等活动难以意义展开。

  三是汇率稳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和在外汇市场继续有干预的行为。其实不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有效货币管理的先决继续条件是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流通的钞票只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在现代货币管理的理论中,钞票不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大型的金融买卖用的货币形式不是钞票,基础货币最重要的部分是银行间所持有的流动资金,但是当时控制银行间流动基金的功能是在汇丰银行作为银行间的清算银行走帐,要求一家商业银行发挥金融管理当局控制基础货币,以达到汇率稳定目的,这个是不容易的。商业利益和大众利益之间当然存在很难平衡的矛盾。了解了这个情况,就明白一定要将控制基础货币的权力拿到金融管理当局的手上,就像全世界每一个货币体系的安排一样。80年代初期成立联系汇率制度之后的几年,中英双方了解货币稳定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平稳过渡的重要性,并成立了一个中英讨论香港金融稳定过渡的秘密渠道,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但是不为人知的中英合作渠道,在座的小川行长也曾经参与。在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下,双方很快就在1988年的汇率安排措施,将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间接拿到当时港英政府的金融科手上,跟着在1993年成立了金融管理局,1994年引进了中银发钞,1996年底通过引进银行间的港元及时支付系统,要求所有的银行在监管局开立清算户头,将直接控制基础货币的权力拿到监管局的手上。刚刚赶上亚洲金融风暴在1997年爆发。

  有了基础货币的控制权,也有清晰的货币政策目标,令特区政府能够成功处理亚洲金融风暴,但这次的经验也带出了两个继续保持汇率稳定的相关的工作重点。

  第一,在固定汇率下,例如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以及资产价格,例如房地产价格与基金流进流出港元之间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对维持香港的整体繁荣稳定不利,需要优化货币制度,减低敏感度。

  第二,要丰富控制基础货币手段和工具。在稳定汇率的大前提下,合理地理顺基金流进、对港元货币环境可能带来的冲击。所以,1998年干预股票市场后,成功处理好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监管局就引进了这个贴现窗,在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出台的前两个月居安思危地定下了港元汇率在强弱两方的兑换保证,承诺往后在775的水平回应市场的要求,通过银行体系卖港元、买美元,和在785的水平买港元卖美元,这个承诺就正式变成了保持港元汇率稳定的货币微调,成功避免了人民币汇改可能会给港元汇率稳定带来冲击。

  微调货币管理在理论上是最有公信力的,因为在运作上没有因为人为因素而出现错误的空间,但事实也不绝对,在遵守货币微调的大前提下,也得要实事求是地预防和弹性处理金融千变万化可能带来的特殊问题。所以,当时也清楚地保留了775和785的兑换范围之内,再有需要时,和在保障汇率稳定的大前提下,在货币市场做出主动的操作,去理顺货币环境的权力。

  (音??)微调式的货币管理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优化制度的工作是令香港能顺利过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我不是想推翻金融理论上出名的“三元悖论”,去强制驾驭金融三头马车,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的同时,去建立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其实我讲的是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的大前提下,怎么样促进货币继续有效运作。例如在最近地缘政治、美元货币政策的变化,香港货币环境也会相应调整,但是调整过程也不一定是有序的,对香港的资本市场,对香港的经济包括房地产市场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冲击。促进货币积极有序运作是有必要的。

  今天在这里重温香港货币管理的理论和演变,其实目的是想强调在香港的特殊环境之下有决心保持汇率稳定和居安思危的与时俱进的优化货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我已经退休了八九年,我对新时代的了解不深,但是我也从三方面察觉到新时代对香港资本市场的需求,可能是越来越多的。

  第一,国家继续改革开放,投资者肯定要多走出去。

  第二,一带一路庞大的投融资活动。

  第三,大湾区在金融领域上的融合。

  问题是香港资本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令内地和外地的投资者和支持者选择多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这三方面的发展,我相信中央政府是支持香港做出全面参与的,我也希望内地开放资本项目所采取的相关的政策可以考虑优先使用国家提出的在香港和基本法规定要保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要另起炉灶。

  我刚才提过在香港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分布,内地与外地的投资者和支持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估计这个比例在新时代会越来越高,所以可以预见资金流进流出香港金融体系的量会越来越大,如果香港资本市场的交易保持大部分是港元的话,经过外汇市场流进流出港元货币体系的量也会越来越大,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环境稳定面对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同时在香港资本市场用港元进行交易的外来市场参与者,他们所冒的汇率风险总体来说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香港应该注意两点:第一,如果保持汇率稳定的挑战真的是越来越大,我们能否继续应付自如?第二,外来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对港元汇率风险的态度是否会由过去的、现在的放心、安心,变成未来的担心呢?我不知道。

  我刚才也说过,货币的一种重要功能是作为交易的媒介。允许我也提一个问题,我们应否像香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在交易媒介上有意义地提供港元以外的其它选择?例如用外来市场参与者他们自己作为会计单位的货币,像人民币、美元,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意义地提供货币选择的好处也很明显。香港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环境稳定的挑战会相对减低,外来市场参与者在香港资本市场运作的汇率风险也会相对减低。2000年底,我带着香港银行工会代表到北京拜访了当时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郭树清局长,他现在是人民银行的党委书记和银保监的主席,那时候我向他建议,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我当时用的理由是去建立一个渠道,可以令内地以外的人民币可以有序回流到内地的人民币体系里面,有助于内地货币管理,当时是用这个理由。但我不得不在这里承认,我当时是不太坦率的。因为我当时在心里面的理由是希望在香港建立一个可以处理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金融平台,首先我觉得国际货币体系不该是由一两个货币支撑的,应该有第三条腿,才能长久稳定运作。而且最有潜力的当全球金融体系的第三条腿当然是人民币。另外我也认为国家为了管理好外汇,冒着汇率和信贷风险,应该也会将人民币国际化,所以,香港作为中国境地内容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处理用人民币作为金融交易媒介的能力,没这个能力,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便会变得很困难。这个理由当时不好讲,还好树清认同了我的建议,经过一番准备,人民币业务在2004年香港展开,当时我们也立即确立了人民币银行同业的支付系统,往后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人民币业务有着健康的发展,在这里要重新感谢小川行长。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稳步推进,基本上香港的金融体系已经有能力处理用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金融和其它的经济活动。但不可否认,直到现在,在香港资本市场用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不多。我听说到难推动和让市场自己决定的理由,例如有人说在股票市场提供由人民币报价交易清算的选择可以,但是这部分的市场没流动性,所以不具吸引力。我有点觉得策略性的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和建设金融平台,有大众利益的重大考虑,所以不一定是留给市场主导,例如流动性是可以专项提供的,也不一定要用商业利益作为考量

  时间关系我不这里讨论或者回应那些其它的不成理由的理由。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在香港资本市场有意义地提供交易媒介货币的选择,我说的是“选择”,不是“代替货币”,是有关键重要性的。不仅是在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应有的宏观重要战略,是保持香港货币稳定,按照《基本法》要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必须的部署,也是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将人民币再进一步国际化的可取的行动。

  谢谢!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