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演讲

楼继伟:社保基金2017年收益率9.68%
楼继伟:社保基金2017年收益率9.68%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01日  10:59
姜洋:28年来A股累计实现股票融资12万亿元
姜洋:28年来A股累计实现股票融资12万亿元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01日  10:22
任志刚:望内地资本项目政策优先考虑香港
任志刚:望内地资本项目政策优先考虑香港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01日  11:30
黄奇帆:香港应该继续发挥五大功能
黄奇帆:香港应该继续发挥五大功能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01日  11:08
周小川:香港可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 强化枢纽功能
周小川:香港可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 强化枢纽功能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01日  09:58

会议介绍

香港交易所举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
香港交易所举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01日  09:55

议程安排

最新新闻

今天在港交所史无前例的嘉宾阵给香港这样定调
今天在港交所史无前例的嘉宾阵给香港这样定调

  今天,“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在港交所举办,用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话是:“到场的阵容是史无前例的,至少在港交所的这个大堂里”。 一起来看一下出席研讨会的嘉宾,主要包括: (左起)厚朴京华(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风雷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 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 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邱腾华 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 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仇鸿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唐家成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朱云来 青岛啤酒于1993年在香港上市,是首家发行H股的公司,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重大里程。 今天,(左起)任志刚、周小川、楼继伟、梁振英、史美伦及李小加浅尝青岛啤酒,庆祝H股在香港上市25周年。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成为香港股市首只H股,上市仪式饮青岛啤酒庆祝。 研讨会还有一个纪念意义是,今日早间,是姜洋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身份最后公开亮相(详见《姜洋卸任,证监会第一副主席超期服役2年退休,告别秀做这些重要发言》)。 券商中国记者按照主讲嘉宾的出场顺序,摘取了部分精华内容。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今后的努力将是再出发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香港从不缺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香港也在改革开放中提取了自身发展的庞大动力。 在国家新时代,香港在各个方面有什么新使命,应该有一些什么新作为。具体来说在深入了解国家所需的基础上,香港应该如何认识和如何贡献香港所长。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的种种努力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出发,今后的努力将是再出发。作为我国唯一实施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仅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要服务国家在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局:一是服务国内的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大局;二是服务国家进一步走向国际,与国际扩大交往的大局。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邱腾华:将更多产品纳入互联互通机制 随着内地以及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也需要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资本市场发展方面,首要的工作是把香港构建成为一个更新、更广的融资平台。近年来创新科技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传统以有形资产和资本密集主导的商业模式,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也孕育更多具有经济效益的新理念,新产品和新服务。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个月实施新的上市制度,便于新兴和创业公司到香港上市。新的制度实施短短一个月以来,已经收到一些创新企业在香港申请上市。 在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之中,一直致力于发展两地资本市场。尤其是在互联互通的机制,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完善现有计划,与内地相关部委研究如何将更多不同产品纳入投资机制内,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以及把债券拓展到南向方面。另外香港会抓紧一带一路的庞大机遇。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下香港固有优势,香港金融业服务全国整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香港再出发需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过往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是和国家的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为国家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让内地和香港实现优势互补,结出双赢硕果。可以肯定今后香港资本市场的再出发,香港经济社会的再发展,必然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实现。 进入新时代,实现大目标,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最近习近平就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做出明确指示,指出这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其中应有之意。一国两制既是祖国统一方针,也是促进两地共同发展的方针。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全方位为不同经济实体服务 香港资本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服务内地经济和作为内地企业国际融资市场。可以说当时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第一次出发。 1989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做了一次深入的内部研究,结论是香港经济里面,可以上市的企业绝大部分已经上市了。联交所当年面对最大的发展难题,就是如何开拓上市企业的来源。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起步,国有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开始壮大,但是缺乏外汇带来引进最新技术和企业改革。同时内地资本市场的概念和国际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国有企业要招集人民币以外的资本金面对很大挑战和困难。联交所看到当时内地情况,在1990年开始,与当时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研究,让国企两地香港上市。 回顾这一段历史,中国改革开放为香港资本市场提供快速发展的机会,国企来香港上市,令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本来是一个比较本地化市场,开始瞩目。可以说没有国企来香港融资,香港资本市场不可能在国际上有今天的地位。另一方面,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既为企业提供可自由兑换的发展资金,帮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也令内地企业迅速壮大,让不少内地企业跻身全球领先企业之一。 真正令内地和双赢达至双赢,真正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例子。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香港也成为了世界前领的融资市场,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同时,经济实体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创新科技发展,令内地出现很多新经济的行业和大量的新经济企业,另一方面特区政府今年也直接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相信未来的十年,内地和香港将会有大量的创新科技企业出现。经济创新局面和改变,以及国际市场竞争,香港今年4月份宣布25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未来香港的资本市场,将可以全方位的为不同的经济实体服务。为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揭开新的篇章。 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全球资源配置中香港优势明显 今天起A股市场230多支股票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更有助于扩大互联互通。与此同时是也香港资本市场也支持内地发展和深化改革过程当中获得自身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新时期下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会获得新空间,补充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香港全球资源配置当中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当今时代资源配置已经越来越全球化了。资本市场合作一体化,跨境提供服务,这些趋势都越来越明显。市场交易活跃,筹资能力强,IPO多年在全球称冠,市场容量也大,流动性高。资本金出自由,金融服务范围广,产品丰富,基础设施先进等等。这些优势将在竞争中进一步体现。国际竞争力将有进一步提高。 第二个条件是香港在完善“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体系中担任重要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很大。香港投融资经验丰富,具备人才,信息,资本等优势合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完全可以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打造国际化投融资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再有一个条件,香港将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会进一步强化。香港在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境外人民币最主要的集散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和人民币加入SDR。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种优势,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深度广度,发展有特色的人民币离岸产品,逐渐形成为全球提供各类人民币金融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身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和服务。 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加快推动“看穿式”监管安排 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充分发挥好香港在金融市场制度和运作规则、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二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制度创新活力。 三是建议香港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内地市场建设,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港机构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企业境外上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四是建议香港交易所、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合作,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两个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深刻改变着双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双方市场交互影响越来越大,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两地监管协作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从交易结算规则到监管执法行动,两地交易所及证监会层面之间的沟通协作、业务对话越来越频繁,合作的广度深度日益提升。希望香港加快推动沪深港通项下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落地实施,我们也将积极支持配合香港提出的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同时,继续深化两地在稽查执法、机构监管、信息共享以及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发挥监管合力,共同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同步改进制度通过整合趋同 仅仅有市场上下融通不够,还需要两地监管制度趋同,并同步改进。 制度通过整合趋同,大家同步改进。未来两地机制趋向一致,两地市场股票折益价程度会有所收敛。两地市场机制性融合的一定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引用跨市场换股制度,公平解决同股不同价问题。真正实现一只股票在各地,各区域同时挂牌。 分类表决制度,能不能改为统一表决,目前对A+H,两地上市公司等等,仍旧实行分类表决。 港股通存在的制度需要改进。目前南向港股通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每年少20天左右。通过双方参与机构配额提高清算效率,可以应该增加一些港股通交易日。再比如香港市场每天交易五个半小时,而港股通允许参与四个小时。那一个半小时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 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香港金融中心不会此消彼涨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金融香港资本市场比重,内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市场结构变迁,香港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担心。我认为不会。 一国两制不仅有一国优势,还有两制的优势。一是货币自由兑换,二是独立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市场制度,四是充足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优惠的,应该是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我同意香港超级联系人的定位,新时代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成长空间依然基于拥抱大陆基础上国际化。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与勇气。在重大发展战略当中将发挥优势作用。 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一、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二、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与纽带;三、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四、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全球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五、成为国家实施重大战略的动力器。总之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提供交易媒介货币选择 当前香港资本市场用作交易媒介货币主要是港元,特别股票市场,都是以港元作为交易媒介。外来的市场参与者是用自己的货币来继续盈亏。所以他们肯定会关心在用港元作为交易媒介货币时,有可能带来的汇率风险。所以保持港元汇率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要提供一个令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参与者安心的,有公信力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一个高度透明有效货币管理机制。 香港资本市场有意义提供交易媒介货币选择,是选择不是代替货币,是选择,具有关键重要性,不仅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出发应有宏观重要战略,保持香港货币稳定,按照基本法要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须的部署。也是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将人民币再进一步国际化的可取的行动。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香港第三次出发任重道远 40年前,香港证券业正式对外开放,第一块牌照发给外资是1979年,香港配合国家改革开放,那时候香港本身自己也是本地券商然后开始开放。30年前,到了1988年,港交所交易大厅开始活跃,差不多30年,港交所交易大厅开始充斥大量交易商,非常热闹。20年前,大量的国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十年前金融危机,实现电子交易,交易大厅不再需要人在一起交易了。 香港过去两次出发,第一次是帮助中国脱贫解困,通过转口贸易;第二次出发帮助中国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工厂,资本市场发展,让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接进全球。第三次出发已经这几年开始迈出步伐的互联互通时代,第三次的出发任重道远,前面的路很多。 [详情]

券商中国 | 2018年06月01日 21:31
黄奇帆:港股市值是GDP15倍 缘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市场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5:25
黄奇帆:港股市值是GDP15倍 缘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市场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5:25
李小加盛赞黄奇帆:问题越奇特 他的方案越非凡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5:24
罗兵咸永道叶招桂芳:香港该如何改进税制?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4:51
亚洲保险黄子逊:望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新浪港股 | 2018年06月01日 14:49
高瓴资本周纪恩:CDR确实存在竞争 同样也是好的互补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3:35
摩根士丹利高浩沣:港股市值两三年翻番非荒谬期待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3:30
丁晨:中国私人财富10万亿美元 港可成海外投资试验田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3:19
丛林:香港资本市场能够让内地改革红利让全球来享受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01日 13:11
今天在港交所史无前例的嘉宾阵给香港这样定调
今天在港交所史无前例的嘉宾阵给香港这样定调

  今天,“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在港交所举办,用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话是:“到场的阵容是史无前例的,至少在港交所的这个大堂里”。 一起来看一下出席研讨会的嘉宾,主要包括: (左起)厚朴京华(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风雷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 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 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邱腾华 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 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仇鸿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唐家成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朱云来 青岛啤酒于1993年在香港上市,是首家发行H股的公司,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重大里程。 今天,(左起)任志刚、周小川、楼继伟、梁振英、史美伦及李小加浅尝青岛啤酒,庆祝H股在香港上市25周年。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成为香港股市首只H股,上市仪式饮青岛啤酒庆祝。 研讨会还有一个纪念意义是,今日早间,是姜洋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身份最后公开亮相(详见《姜洋卸任,证监会第一副主席超期服役2年退休,告别秀做这些重要发言》)。 券商中国记者按照主讲嘉宾的出场顺序,摘取了部分精华内容。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今后的努力将是再出发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香港从不缺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香港也在改革开放中提取了自身发展的庞大动力。 在国家新时代,香港在各个方面有什么新使命,应该有一些什么新作为。具体来说在深入了解国家所需的基础上,香港应该如何认识和如何贡献香港所长。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的种种努力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出发,今后的努力将是再出发。作为我国唯一实施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仅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要服务国家在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局:一是服务国内的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大局;二是服务国家进一步走向国际,与国际扩大交往的大局。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邱腾华:将更多产品纳入互联互通机制 随着内地以及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也需要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资本市场发展方面,首要的工作是把香港构建成为一个更新、更广的融资平台。近年来创新科技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传统以有形资产和资本密集主导的商业模式,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也孕育更多具有经济效益的新理念,新产品和新服务。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个月实施新的上市制度,便于新兴和创业公司到香港上市。新的制度实施短短一个月以来,已经收到一些创新企业在香港申请上市。 在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之中,一直致力于发展两地资本市场。尤其是在互联互通的机制,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完善现有计划,与内地相关部委研究如何将更多不同产品纳入投资机制内,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以及把债券拓展到南向方面。另外香港会抓紧一带一路的庞大机遇。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下香港固有优势,香港金融业服务全国整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香港再出发需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过往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是和国家的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为国家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让内地和香港实现优势互补,结出双赢硕果。可以肯定今后香港资本市场的再出发,香港经济社会的再发展,必然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实现。 进入新时代,实现大目标,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最近习近平就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做出明确指示,指出这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其中应有之意。一国两制既是祖国统一方针,也是促进两地共同发展的方针。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全方位为不同经济实体服务 香港资本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服务内地经济和作为内地企业国际融资市场。可以说当时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第一次出发。 1989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做了一次深入的内部研究,结论是香港经济里面,可以上市的企业绝大部分已经上市了。联交所当年面对最大的发展难题,就是如何开拓上市企业的来源。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起步,国有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开始壮大,但是缺乏外汇带来引进最新技术和企业改革。同时内地资本市场的概念和国际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国有企业要招集人民币以外的资本金面对很大挑战和困难。联交所看到当时内地情况,在1990年开始,与当时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研究,让国企两地香港上市。 回顾这一段历史,中国改革开放为香港资本市场提供快速发展的机会,国企来香港上市,令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本来是一个比较本地化市场,开始瞩目。可以说没有国企来香港融资,香港资本市场不可能在国际上有今天的地位。另一方面,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既为企业提供可自由兑换的发展资金,帮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也令内地企业迅速壮大,让不少内地企业跻身全球领先企业之一。 真正令内地和双赢达至双赢,真正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例子。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香港也成为了世界前领的融资市场,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同时,经济实体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创新科技发展,令内地出现很多新经济的行业和大量的新经济企业,另一方面特区政府今年也直接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相信未来的十年,内地和香港将会有大量的创新科技企业出现。经济创新局面和改变,以及国际市场竞争,香港今年4月份宣布25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未来香港的资本市场,将可以全方位的为不同的经济实体服务。为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揭开新的篇章。 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全球资源配置中香港优势明显 今天起A股市场230多支股票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更有助于扩大互联互通。与此同时是也香港资本市场也支持内地发展和深化改革过程当中获得自身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新时期下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会获得新空间,补充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香港全球资源配置当中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当今时代资源配置已经越来越全球化了。资本市场合作一体化,跨境提供服务,这些趋势都越来越明显。市场交易活跃,筹资能力强,IPO多年在全球称冠,市场容量也大,流动性高。资本金出自由,金融服务范围广,产品丰富,基础设施先进等等。这些优势将在竞争中进一步体现。国际竞争力将有进一步提高。 第二个条件是香港在完善“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体系中担任重要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很大。香港投融资经验丰富,具备人才,信息,资本等优势合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完全可以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打造国际化投融资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再有一个条件,香港将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会进一步强化。香港在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境外人民币最主要的集散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和人民币加入SDR。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种优势,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深度广度,发展有特色的人民币离岸产品,逐渐形成为全球提供各类人民币金融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身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和服务。 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加快推动“看穿式”监管安排 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充分发挥好香港在金融市场制度和运作规则、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二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制度创新活力。 三是建议香港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内地市场建设,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港机构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企业境外上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四是建议香港交易所、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合作,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两个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深刻改变着双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双方市场交互影响越来越大,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两地监管协作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从交易结算规则到监管执法行动,两地交易所及证监会层面之间的沟通协作、业务对话越来越频繁,合作的广度深度日益提升。希望香港加快推动沪深港通项下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落地实施,我们也将积极支持配合香港提出的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同时,继续深化两地在稽查执法、机构监管、信息共享以及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发挥监管合力,共同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同步改进制度通过整合趋同 仅仅有市场上下融通不够,还需要两地监管制度趋同,并同步改进。 制度通过整合趋同,大家同步改进。未来两地机制趋向一致,两地市场股票折益价程度会有所收敛。两地市场机制性融合的一定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引用跨市场换股制度,公平解决同股不同价问题。真正实现一只股票在各地,各区域同时挂牌。 分类表决制度,能不能改为统一表决,目前对A+H,两地上市公司等等,仍旧实行分类表决。 港股通存在的制度需要改进。目前南向港股通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每年少20天左右。通过双方参与机构配额提高清算效率,可以应该增加一些港股通交易日。再比如香港市场每天交易五个半小时,而港股通允许参与四个小时。那一个半小时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 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香港金融中心不会此消彼涨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金融香港资本市场比重,内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市场结构变迁,香港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担心。我认为不会。 一国两制不仅有一国优势,还有两制的优势。一是货币自由兑换,二是独立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市场制度,四是充足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优惠的,应该是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我同意香港超级联系人的定位,新时代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成长空间依然基于拥抱大陆基础上国际化。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与勇气。在重大发展战略当中将发挥优势作用。 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一、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二、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与纽带;三、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四、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全球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五、成为国家实施重大战略的动力器。总之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提供交易媒介货币选择 当前香港资本市场用作交易媒介货币主要是港元,特别股票市场,都是以港元作为交易媒介。外来的市场参与者是用自己的货币来继续盈亏。所以他们肯定会关心在用港元作为交易媒介货币时,有可能带来的汇率风险。所以保持港元汇率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要提供一个令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参与者安心的,有公信力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一个高度透明有效货币管理机制。 香港资本市场有意义提供交易媒介货币选择,是选择不是代替货币,是选择,具有关键重要性,不仅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出发应有宏观重要战略,保持香港货币稳定,按照基本法要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须的部署。也是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将人民币再进一步国际化的可取的行动。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香港第三次出发任重道远 40年前,香港证券业正式对外开放,第一块牌照发给外资是1979年,香港配合国家改革开放,那时候香港本身自己也是本地券商然后开始开放。30年前,到了1988年,港交所交易大厅开始活跃,差不多30年,港交所交易大厅开始充斥大量交易商,非常热闹。20年前,大量的国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十年前金融危机,实现电子交易,交易大厅不再需要人在一起交易了。 香港过去两次出发,第一次是帮助中国脱贫解困,通过转口贸易;第二次出发帮助中国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工厂,资本市场发展,让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接进全球。第三次出发已经这几年开始迈出步伐的互联互通时代,第三次的出发任重道远,前面的路很多。 [详情]

黄奇帆:港股市值是GDP15倍 缘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市场
黄奇帆:港股市值是GDP15倍 缘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市场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黄奇帆:港股市值是GDP15倍 缘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市场
黄奇帆:港股市值是GDP15倍 缘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市场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李小加盛赞黄奇帆:问题越奇特 他的方案越非凡
李小加盛赞黄奇帆:问题越奇特 他的方案越非凡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 ‘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上,在介绍黄奇帆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对其大加赞赏。李小加说,“大家都知道黄市长(注:黄奇帆曾任重庆市市长)是一个出名的疑难问题解决者,什么问题到了黄市长手里都是容易解决的,问题越奇特,我们市长出来的方案就越非凡,所以就叫黄奇帆。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罗兵咸永道叶招桂芳:香港该如何改进税制?
罗兵咸永道叶招桂芳:香港该如何改进税制?

  新浪财经讯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今天上午举行“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亚太区金融、资产及财富管理服务部税务主管合伙叶招桂芳在税改方面给香港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下是她的发言实录(现场为英文发言,此为现场同传实录): 陈翊庭:很好,那我们再换一下,我们再回来问一下叶招桂芳:,你写了非常多的文章,比如在香港如何改善我们的基建,和在税收领域,您是否和我们强调一下在改革上,还有在香港的税收上哪些方面最重要? 叶招桂芳:我自己本人在香港的税改上也是非常积极推动的一员,如果我们的税收政策是拖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后腿的话,或者说跟我们香港政府的政策,或者跟中央政府的政策是180度的不一样的话,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我有五点,我觉得我们应该非常认真的把它们放到我们的资源里面去要看一下应该开展的改革。 首先第一点,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我们如何往前看,首先第一点,我们应该看一下我们如何可以获得资本,在这里我可以说资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非常重要的是在投资基金中,首先第一点,我们目前海外对于这些VC基金,其实是不允许这些资金在香港进行投资的。对我来说从政治角度上来讲,这是没有任何的行不通的,说不通的,为什么我们一方面鼓励这些公司来香港,另一方面又要说投资海外的项目,为什么不能投资香港的项目呢?事实上两年前我们也是获得了一个答案,我们这个答案也是说不可能的。 当然非常幸运我们找到了来自欧盟的朋友,他们去年看了一下香港的税法,欧盟说在香港有一些领域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他说事实上香港应该是要把香港业务投资的限制拿掉,所以我听到了这个消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在今年会落实。但是我觉得我们也应该非常现实,我们要了解一下黑白是什么,在我们这个改善的法律中。 我的体验一般是说,我们在说到税改的时候,背后的意向是好的,但是最后的白纸黑字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可行,比如说我们一直在说,我们要发展香港,有港币资金的中心,所以从2013年以来…是推出了第一轮的报告,我们看到这一个系统是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终于可以落实了,但是由于我们政府的法律,相关免税的政策,加入了很多的条件,这意味着对于主权基金的投资,还有保险基金的投资,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利于他们的。所以香港政府他们也在吸引他们来到香港。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总部来到香港以后,他们进行投资,通过香港资金的管理,来管理他们的投资,这不是非常高效,他们应该灵活投资,我们看到香港有一个非常务实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希望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可以非常有效的作为“一带一路”的连接点。 因为那些基础建设的基金以及“一带一路”的基金目前都去了开曼群岛,我们在香港并没有容纳这些基金。 第二点,关于我们税务的政策,其实并不有利支持发展,关于人民币方面的超级方面,这个其实应该是去这里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目前一些私募基金的人才,或者是风险基金的人才,我们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是不够的,不能够吸引他们来香港的。 最后就是大湾区了,我提倡去其他的地方,就是卢森堡,就是欧盟的这个国家,他们的人口非常少,但是在日间的时候他们有很多国家来到他们的国家工作,晚上又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去睡,所以他们有这样的经验可以借鉴,就是处理一些日间的移动人口。[详情]

亚洲保险黄子逊:望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亚洲保险黄子逊:望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新浪财经讯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今天上午举行“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亚洲保险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子逊表示,保险公司希望香港有更加成熟的债券市场,希望有更多的内地投资者参与到香港的债券市场当中。 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黄子逊:这个问题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是投资高质量的公司和高质量的创始人,不管他们在哪里,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在说香港的创投企业,还有VC,从这点来说香港有非常多的优势,有非常多的创始人,有非常多的领域的研究,还有在服务领域也做的非常好,我觉得要找到这些创始人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协助这些人,可以去帮助他们离开中国,可以走到中国以外,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这些成功的公司,他们在这儿是有技能,而且在中国找到了人才,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我觉得非常关键的是你要定义什么是香港的新创企业,他们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大湾区能够找到他们的发展,我同时也想说,一个好的公司,给中国提供解决方案的这些公司,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以吸引全球的资本去投资。 陈翊庭:好了,我们下位讲者,你的保险公司在香港做总部的,所以其实有关两个角色你都有担任,第一方面就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同时香港有很多公司都是要透过你的公司去筹齐资金。同时你也是一个投资者,你也是要在香港的市场里面投资。所以你可以讲一下,香港怎么样可以在吸引投资,以及在管理资金方面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黄子逊:你讲的非常对,关于保险业方面,在香港就是有两个角色很重要的,就是投资,另一方面也是发行一些基金。其实我们现在发现有14个保险公司都是上市的,他们整体的市值就是八万亿,所以其实已经占了10%的市值。除了这个发行股票之外, 中国国际保险集团也是发行债项的,去筹集资金,去支持他们自己运作的。 关于投资的方面,关于在香港股票市场上面上市的14个保险公司,他们投资额是达到了17万亿,等于是香港的主板以及创业板的一半的市值,这个17万亿并不包括一些没有上市的保险公司到香港的投资,所以保险业其实对于投资债项的管理都是非常大的。 那么怎么样可以增加香港的吸引力以及竞争力呢?我讲两点,就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去说的,关于保险公司,如果它有很多很多的现金,大部分他们都是有很多很多的现金,他们希望非常谨慎的投资者帮他们投资,比如说我们希望有一个固定的收入,我们希望有一个投资都是在香港里面去做的,希望有一个更加成熟的债券的市场。同时现在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就是第一次发行的债券方面会有一些优惠,这个当然是非常好,我们希望债券市场是可以带来更多的中国内地的投资者投资在香港的债券市场上面。 第二方面,就是跟保险挂钩的一些证券的产品,我们现在是透过这些挂钩的产品,把一些风险可以转嫁到金融市场里面,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去支持我们自己的运转。目前的一些方法如果加入到投资的组合里面,可以非常好的处理我们的风险,去年的发行已经达到1000亿,今年头四个月全球的发行已经达到450亿了,但是在这个数目里面只有很少的发行人是来自亚洲的市场,他们之所以这样发行主要就是要管理他们的资本的风险。 所以呢对于…,来讲,它其实涵盖了一些人寿、一些非人寿的保险,所以对于…来讲,香港的市场是非常开阔的,我们希望香港的资本市场也可以在这个上面采取一些措施,希望一些的人来香港发行。因为香港的竞争者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详情]

高瓴资本周纪恩:CDR确实存在竞争 同样也是好的互补
高瓴资本周纪恩:CDR确实存在竞争 同样也是好的互补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周纪恩出席论坛,他表示,整体来说,CDR确实有一些竞争,但是有一些领域。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的方面。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周纪恩:什么是非常成功的投资者,他们会看一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在这个行业中的一些领域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我来之前我也是非常仔细看一下,传统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科技公司,我们投的大多数的科技公司都去了美国,但是如果你看了一下经济的发展,我们有医保、医疗,有自动化的公司,有消费,有机器人,所以港交所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说给生物医药公司做上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始人说如果我可以在自己的主场上市的话,他们在香港肯定更可行,因为几年前这些科技公司更倾向于去美国。 有关于CDR,我觉得竞争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港交所在香港这边他们做的事情是足够的,当然对于CDR来说有非常多的高调的公司,他们可以再回去去做CDR,这并是一个方面,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去竞争,这是一个互补性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有非常多的机会,比如说你可以做双上市,双CDR,而且还有生物科技的公司,这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机会。所以整体来说,CDR确实有一些竞争,但是有一些领域。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的方面,我们在看上市的时候。[详情]

摩根士丹利高浩沣:港股市值两三年翻番非荒谬期待
摩根士丹利高浩沣:港股市值两三年翻番非荒谬期待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高浩沣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香港每一年又120亿到130亿美元的交易量,我们看看这个市值的话,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内如果让它翻一番的话,并不是非常荒谬的期待。 以下是高浩沣演讲实录: 看来在过去10到15年中,我们看到的是像美国的市场的大型的出口非常多的公司,他们在美国去上市,由于不同的上市机制,香港对于中国大陆都有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先进非常积极的改革,现在很多业务和公司都在考虑来香港上市。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要来香港上市的这些公司可以更好的反映中国经济的变化,现在中国经济不再仅仅是依靠消费,更多还有医疗、教育、机器人,还有AI等等,如果你看一下这些公司的结合,还有比如说银行等等,说到在资本的分配上可以看到将来发生了什么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发生更多,这会吸引更多的业务,因为更多的业务他们愿意来到自己的主场,他们为什么要去美国呢?如果你要是跟自己的主场更近的话对你来说是更好的。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随着香港市值的增长,更多的活动也会增长,从一个管理的角度来讲,让香港市场也是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你有规模效应,香港每一年又120亿到130亿美元的交易量,我们看看这个市值的话,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内如果让它翻一番的话,并不是非常荒谬的期待。 [详情]

丁晨:中国私人财富10万亿美元 港可成海外投资试验田
丁晨:中国私人财富10万亿美元 港可成海外投资试验田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丁晨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国现在整个私人财富已经达到了10万亿美金,香港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作为中国的居民海外海外投资一个重要的试验田,或者是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就是资产管理的集散地。 以下是丁晨演讲实录: 谢谢林总。今天也是非常荣幸参加咱们这么高规格的论坛,我知道我只有不到5分钟,我会很简短。 刚才林总也讲了,MSCI纳入中国,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讨论新时代香港重新出发,中国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我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强国了,现在有一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强国可能对中国的看法变了,世界的格局也变了,所以是新时代。那么香港的话,我觉得在这个节点上,梁振英特首坐在台下,我觉得可能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这儿,可能粱主席要在新时代上带着我们香港重新找到定位我们香港的一个新的定位。 回到林总的说法,就是说香港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改革开放,MSCI把中国也纳入了它的新兴市场指数,中国已经不再是以前我们传统说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地方,我们的中国已经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那么香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香港在国家的战略定位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举轻若重的角色,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很多年我们都讲一个事情,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刚才粱主席也讲了,希望提一些对国家的建言,我就斗胆讲一句,在香港的话我们是不是有可能考虑香港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当中我们作为发动机,甚至作为一个离岸的心脏,给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带一路”需要我们发展,我们需要进步,我们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开疆拓土的地方,我们能够作为一个输血的功能,把人民币真正推向海外。 那么人民币呢,其实在过去这些年,我们知道在粱特首,包括小加总,带着我们在国内争取到了很多好的政策,比如说人民币的的制度,比如我们的iqiff制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在这个制度下香港已经成为海外离岸人民币最大的中心,未来我们怎么样把人民币实际的需要,就是全球对人民币的需要,怎么样能够把这个需求调动起来,我觉得香港在过去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可能这一方面做的还不足够,以前我们是要了很多政策,其实现在政策已经有了,我们怎么样把这个需求变得更大。 所以我们有一些比较具体的东西,我想下来的话如果有这个荣幸的话,我们也希望给粱特首做一个报告。 再一个呢,就是香港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财富管理,中国现在整个私人财富已经达到了10万亿美金,香港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作为中国的居民海外海外投资一个重要的试验田,或者是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就是资产管理的集散地。我们资产管理行业,国内现在对外资已经进行全面开放了,就是51%的外资管理公司就会出来了,百分之百的外资管理公司三年以后就有了,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怎么样服务好我们的同胞,我觉得也是需要国家重新审慎和考虑的。 最后一点,给香港做一个广告,香港这么多年,包括香港的证监会包括香港的交易所做了大量的工作,让香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有了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比如说我们香港的证监会把香港的基金审批流程改革,在全世界大家都非常非常的认同,小加总做了很多互联互通的工作我就不说了,大家举世瞩目。 还有一点,港交所其实在服务业界上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们最近发现债券类的产品在香港港交所不太活跃,原因就是以前考虑定价的时候不太合理,我们给港交所提了一个建议,港交所的领导都是非常高度重视,包括工作层面,李刚总非常迅速做出了反应,希望香港的港交所能够在债券产品方面能够有更合理的定价标准,这些方方面面我觉得都是香港的财富。[详情]

丛林:香港资本市场能够让内地改革红利让全球来享受
丛林:香港资本市场能够让内地改革红利让全球来享受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丛林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对于港交所的新政,我觉得用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来形容是一点不过了的,必将掀开香港资本市场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此外,他还表示,实际上我更喜欢一个比喻,就是说香港的资本市场好像我们电源插头的转换器一样,内地是一个双向的,国际资本市场是个三向的,需要一个转换器来进行转换,把内地的改革开放的红利让全球来享受,同时也让内地的资金得到一些满足,反向也是让内地的资产、内地人的资金在全球有一个有效的配置。所以香港的资本市场我觉得通过这一次的新政,起到了这么几个方面的作用。 以下是丛林演讲实录: 这一次的港交所的新政,我觉得用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来形容是一点不过了的,必将掀开香港资本市场一个新的历史篇章,就像今天上午几位嘉宾也都提到的1993年引进红筹H股来香港上市的发展是一样的,在90年代初期,实际上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基本上是以香港本土的企业为主,基本上香港的企业该上市的都上市完了,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只有引进,当时香港资本市场的人士也是高瞻远瞩,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引进了H股,引进了红筹股,造就了今天的资本市场。 那么实际上再往前1986年四会合一成立港交所,以及我们再往前去追溯1969年成立远东交易所,也是打破了原来外资对香港交易市场的垄断,这几个里程碑的事件我觉得都是对香港的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这一次的改革,我觉得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理解,首先一个我觉得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举措,为什么说支持实体经济呢?我们这一次比如说同股不同权企业的上市,正是这些新经济企业在它发展的初期有这样的诉求,而这样的诉求在传统的无论是银行体系,还是传统的资本市场体系,都没有办法去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里面,间接融资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这些企业贷款的需求,而即使是资本市场,在全球的资本市场里面,也没有哪一家可以对这些企业能够完全打开大门。生物医药企业也是这样,特别是这一次允许没有多少收入的生物医药企业来上市,这个就是在这个企业的发展阶段给它打开了一扇大门。过去我们做金融的说都是做锦上添花的,但是当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釜底抽薪,实际上我们这一次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且是雪中送炭,是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给它提供了一个方便之门。这是第一点,我觉得是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的,走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可能是在整个全球资本市场里面也开了一个先河。 第二个,就是这次的目标企业,我觉得更多的是符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这样的一个大的趋势,这也是我们香港的金融界人士高瞻远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习主席在“十九大”里面讲到中国社会未来主要矛盾,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一个新常态的转型期,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要靠这些新经济去引领,而我们这一次的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正是针对这些新经济、高科技企业、创业企业,给他们提供方便。 第三个我觉得也是把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的融入到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过程当中,融入到了中国大的国家级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当中去,包括我们前两年做的互联互通,港股通、深港通等等,这些都把内地资本市场和香港资本市场有效的连接起来。这次港交所的新政,实际上这些企业在内地资本市场目前还不能够有效的解决他们的需求,但是通过在香港的资本市场解决这样的需求,同时配置以内地的CDR,以及我们的沪港通这些产品,实际上就把两个市场有效的连通起来。 实际上我更喜欢一个比喻,就是说香港的资本市场好像我们电源插头的转换器一样,内地是一个双向的,国际资本市场是个三向的,需要一个转换器来进行转换,把内地的改革开放的红利让全球来享受,同时也让内地的资金得到一些满足,反向也是让内地的资产、内地人的资金在全球有一个有效的配置。所以香港的资本市场我觉得通过这一次的新政,起到了这么几个方面的作用。[详情]

农银黄海琴:中资投行可为香港提高接纳能力发挥作用
农银黄海琴:中资投行可为香港提高接纳能力发挥作用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黄海琴出席论坛,她表示,中资投行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在发展战略上面,未来的话我想我们所有中资投行都会更加切合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定位。同时,在业务发展的策略方面,我们会更多的去寻求跟母公司集团的协同效应的发展,从客户资源,从资金,从专业的运作能力,方方面面,为内地的企业在香港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黄海琴:中资投行在香港的资本市场,我想应该是作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参与者,这十年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从中资投行在香港的规模、人员的数量,包括各项业务,都是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这个一个有中资投行本身的努力,但其实也得益于香港资本市场这十年来的一个快速发展。 所以我们想,我们在过去中资投行是作为市场的参与者,那么在将来我们可能会更多的从业者,包括资金的提供方,包括交易的撮合者,还有产品的创新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更好更快的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 这个我想过往的话是有基础,我们也有条件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因为中资现在在投行在香港数量超过了100个,虽然母公司可能有些是银行系背景,有些是券商系背景,还有一些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但是大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在发展战略上面,未来的话我想我们所有中资投行都会更加切合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定位。同时,在业务发展的策略方面,我们会更多的去寻求跟母公司集团的协同效应的发展,从客户资源,从资金,从专业的运作能力,方方面面,为内地的企业在香港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同时因为我们现在中资投行在香港打造的都是全牌照的投行平台,所以的话,更加有优势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所以我想未来的话在这块,当香港的资本市场不断的提高接纳的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这个市场,同时这个市场的产品更加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资投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详情]

交银谭岳衡:"一带一路"会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突破重点
交银谭岳衡: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控股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岳衡出席论坛,他表示,“一带一路”也会是我们香港资本市场将来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因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国家的倡议,从全球范围来说,除了香港,没有另外一个市场能担当起“一带一路”融资平台的作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市场它不会着力去推动“一带一路”的融资,上海和深圳的国际化还没有开放,也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只有香港市场有条件为我们“一带一路”融资需求提供平台。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谭岳衡:就说明这个市场的结构有点老化;第二点是我们香港比较窄,不是很宽广,我们说我们是国际金融中心,其实我们是一个股票市场中心,除了股票市场中心以外,其他的金融品种方面我们可能在全球还不是那么大的中心,比如说大宗商品、衍生品、人民币的产品,所以还比较窄。 第三个,我们也说过,其实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的程度还是有提升的空间,当然如果我们把香港以外都看作是国际,那我们国际化很高,但是如果说香港就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元素,不算作国际化的,那我们的国际化程度还不是太高的,上市公司的比重,国际化的只有5%。所以一个比较老,第二是比较窄,第三国际化程度还要提高。所以从这些问题看,将来怎么出发?港交所做了很多改革,尤其去年今年以来,新股上市的改革措施,新经济的改革措施,还有医药同股不同权这些改革措施,极大的给我们这个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起码应该说很快可以解决我们老化的问题,我想用不了一段时间我们这个市场就不会再老了,会变成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市场。 但是窄的方面呢,可能还要我们去采取措施,除了进一步强化全球股票市场中心的同时,衍生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刚才提到的人民币产品市场,这是我们最有条件发展的,如果在这些方面我们也能够有所突破的话,那么香港资本市场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股票融资中心,而会是一个真正的全球资产配置中心。 另外一个呢,今天讲的热点是“一带一路”,最近一年多时间,我们香港的重点在创新科技这方面,实际上“一带一路”也会是我们香港资本市场将来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因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国家的倡议,从全球范围来说,除了香港,没有另外一个市场能担当起“一带一路”融资平台的作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市场它不会着力去推动“一带一路”的融资,上海和深圳的国际化还没有开放,也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只有香港市场有条件为我们“一带一路”融资需求提供平台。 所以,让我们的创新科技板块成长起来以后,我们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可以转向建设“一带一路”的国际板。这是我不成熟的看法,谢谢。[详情]

守正基金翟普:QDLP可有效帮助国内的金融机构出海
守正基金翟普:QDLP可有效帮助国内的金融机构出海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守正基金(香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翟普出席论坛,他表示,我们有深港通、沪港通,这是非常好的,我觉得QDLP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3.5万香港资产管理从业人员,上上下下配合,能够帮助国内的金融机构出海,这是香港的价值。 以下为演讲实录: 翟普:我非常同意陆挺的观点,核心的观点就是要加快在金融服务业方面改革开放的力度,易纲行长4月初的讲话,到之后5月30号国务院常务会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宣布,其实都是制度自信之后我们展现出来非常主动的开放的姿态,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大的呼吁。 当然在宏观是这样去做,在微观方面,因为今天非常机会难得,我们是作为香港的很多业界在,也有很多北京的朋友来,站在我们香港业界,因为我本人从事的是资产管理的行业,我们觉得改革的步伐可以更加快一点,更加清晰一点,我有具体的三个想法非常短: 第一个,刚刚提到了外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国内落户的事情,这个是51%,三年之后100%等等这些,如果有更细致的实施细则落地,我想对香港的基金管理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福音,因为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第二个是关于qiff,qiff在2002年的开始到现在一千亿美金的额度,大概将近288家各类外资的金融机构得到了进入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机会,其实过去16年介入的过程也是帮着国内整个资本市场提升,不管从风控、基金的管理规模理念等等这方面,还有合规方面的一些意识,这段时间大家也看到了A股这样那样一些负面的消息,但是总是有人站出来说外资的机构投资人在某一方面,不管是漂亮50还是在消费还是在白马方面,长线价值投资的趋向,这个我想是帮着国内导引投资的重要方向。qiff的额度能不能进一步加大,同时qiff投资的范围能不能更加扩大,比如可以通过qiff投到国内的阳光私募,这样可以更好把海外成熟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各种各样资产配置的观念,对风控的意识,能够导入到国内的市场里面。 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qdlp,上海在2012年的时候qdlp的发行四批,现在大概将近30多家,这样的话帮着国内的资金配置海外,通过机构的方法,尽管我们有深港通、沪港通,这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个就是说我觉得qdlp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3.5万香港资产管理从业人员,上上下下配合,能够帮助国内的金融机构出海,这是香港的价值。[详情]

陆挺:无须担心金融开放会对国内金融企业产生冲击
陆挺:无须担心金融开放会对国内金融企业产生冲击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出席论坛,他表示,金融开放首先我一个直觉,对我们中国经济和未来的资本市场有非常深远的、正面的影响,无论是在提升我们的监管水平方面,提升我们国内金融企业水平方面,还有在我们国有的,包括民营的金融企业出海这方面,都会带来很深远的影响。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陆挺:好,我先说说我们国内金融开放这个问题,因为涉及到粱主席问这个。 最近金融开放的步骤明显的加快,所以大家对这方面的兴趣也很高,金融开放首先我一个直觉,对我们中国经济和未来的资本市场有非常深远的、正面的影响,无论是在提升我们的监管水平方面,提升我们国内金融企业水平方面,还有在我们国有的,包括民营的金融企业出海这方面,都会带来很深远的影响。 我自己个人在过去三年都在国内工作,国内的证券行业工作,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外资工作过的,或者我们一些外资公司在中国国内对提升整个国内的监管水平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清楚的看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间,明显的是属于服务业的改革开放落后于制造业,服务业中间金融业的开放是明显落后于其他的服务业。那么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的金融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是偏低的,金融开放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当然其他两个相关的,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涉及到我们金融业开放以后,对国内有什么样的要求,其实我觉得一个最简单的要求,以我的观察,就是可以把这个速度给加快,根据不需要担心我们外资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到了中国国内之后,会很快对我们国内现有的体系,对我们国有现有的金融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这个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包括比方说像证券行业,是不是有这个必要先试51%,三年之后再百分之百呢?其实我认为完全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你即使给了51%的股权,我们也知道在牌照方面,在业务范围也没有必要做更多的限制,可以一开始就加快。这是我认为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是可以加快开放速度。[详情]

安永陈凯:"一带一路"公司在资本市场应有特殊通道
安永陈凯: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中国金融协会理事、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首席合伙人陈凯出席并讲话,他表示,今天早上很多领导都谈到了香港传统的优势是在于它筹资集资方面,因为我们有非常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这个绝对是可以再继续发挥力量的,尤其我想在近期我们的港交所也包括证监会,在“一带一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工程公司,我们希望在整个审批的过程当中也会有特殊的通道,专门去应对这些公司它的集资需求。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凯:大家早上好,刚刚常健也介绍了,我在香港生活了超过40年,事实上我是属于专业人士,是专门为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我们的专业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咨询、审计等等。 事实上在过去的时间,在改革开放40年里面,我也亲身见证了很多国家的发展,到底未来这30年,未来这些时间,香港应该是何去何从?现在有两大国家战略,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大湾区,当然最近习主席也说了,香港会定义为国际的创新科技中心。那事实上在这三方面,都会为香港带来很多的机遇,我自己觉得是这样子的,简单的总结可能有16个字,继续强化传统的优势,加速发展创新科技。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方向。 首先我想先从第一个国家战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见证跟感受,“一带一路”,事实上在“一带一路”里面,我们知道包括的沿线国家非常多,现在其实整个计划已经超过了原本那60几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它本身地缘政治、法律体制各方面的不一样,那当然“一带一路”里面也有很多是大型的基建项目,这些里边都会有相当的问题会产生,首先我想先讲讲法律体制,因为未来这些项目可能都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在法律体制不一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蛮多法律的争端。 香港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仲裁中心,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香港是位列前三的,仅次于伦敦跟巴黎,怎么样可以发挥香港作为仲裁中心,我觉得在“一带一路”里面肯定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香港的法律基本上在世界的范围内也是得到认可的。 第二点,今天早上很多领导都谈到了香港传统的优势是在于它筹资集资方面,因为我们有非常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这个绝对是可以再继续发挥力量的,尤其我想在近期我们的港交所也包括证监会,在“一带一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工程公司,我们希望在整个审批的过程当中也会有特殊的通道,专门去应对这些公司它的集资需求。 第二方面讲到大湾区,我们看到是一个9+2的概念,其实之前那段时间我也拜托了陈爽总他写了一篇关于大湾区的文章,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看到9个城市本身他们的发展同质性很高,也是有很高的竞争力。香港跟澳门在定位里面完全不一样, 香港和澳门都是受惠于“一国”,但是同时的优势在于“两制”,也就是说在大湾区里面从香港的角度怎么样发挥“两制”的优势,这点非常重要。 首先我想第一个方面,可能也是跟刚刚讲的“一带一路”相关的,怎么样可以去促进整个湾区的法制建设,因为香港有非常好的经验可以做好。第二就是在创新方面,既然香港已经被定义为以后是要发展成为国际的创新科技中心,那香港应该怎么样去在这方面做好?刚刚我也讲到可能在科技创新方面,过去这几年事实上香港的发展并没有内地那么快,这是我觉得我们需要提速的。但最近其实政府也在研究,就是我们在落马洲的河套地区我们希望有一个创新科技的中心。下面就是说一些配套的工作,我们怎么样吸引人才去到这个区里面去发展,为整个大湾区可以说是整个大的生态系统提供服务。 最后一点就是讲到创新科技,香港本身有个特点,我们其实有搞创新的人不少,但是留存率不是太高,有很多人才也被吸引到深圳等等,怎么样在大湾区里面,我们有些特殊的政策,我觉得要加强两边人的流动,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可以在新的创新科技园里面去工作,为整个大湾区提供服务。这个是我简单看未来香港的发展,一些个人的意见。[详情]

黄奇帆:2020年前内地资金将成香港市场外地投资主力
黄奇帆:2020年前内地资金将成香港市场外地投资主力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预计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当中的内地资金就会超过英国资金,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的主力。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51.000,-1.97, -3.72%)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刚愎,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光大控股陈爽:香港在金融体系创新中扮演试验田作用
光大控股陈爽:香港在金融体系创新中扮演试验田作用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香港中国金融协会永远名誉主席、光大控股首席执行官陈爽参与论坛,他表示,香港恐在中国经济当中扮演的角色恐怕有这么几个我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就是刚才讲到关于试验地的问题,它是一个试验田,在香港刚才讲到无论是从金融的产品,到金融机构的培养,到我们金融体系当中的创新,这个方面的话我想香港实实在在的扮演了一个试验田这样一个角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爽:好的,非常荣幸,大家早上好。 刚刚讲在香港生活了差不多20年,实际上既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见证了香港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刚刚讲了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过程,我们是一个经历者,是一个见证者,在这个中间的话我觉得实际上我们自己在中间贡献一份力量,实际上还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 那刚才也讲了很多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如果从我们自己工作者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香港恐怕在中国经济当中扮演的角色恐怕有这么几个我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就是刚才讲到关于试验地的问题,它是一个试验田,在香港刚才讲到无论是从金融的产品,到金融机构的培养,到我们金融体系当中的创新,这个方面的话我想香港实实在在的扮演了一个试验田这样一个角色。包括比如说产品,从人民币产品创设到债券产品的创设等等,这些都是在香港这个地方,随着这个形势的发展而出来的。 比如说金融机构的变化,接下来这一场,谭总他们还要讲我们香港的中资金融机构在这里的变化情况,从我们过去最早的时候成立香港中国证券业协会80多家到现在扩张到100多家,可以看到这个变化,市场的容量过去五年差不多有10倍的变化,这些我想都是香港作为一个试验田而做的一些工作。刚刚也讲到,包括沪港通、深港通的问题,等等,我想这个不仅仅是是这些,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等等,这些方面的话都体现了香港过去对于中国所起的作用,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香港在过去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防火墙的作用,因为金融实际上在这个里面的话可能大家也看到,香港的话实际上是经历了这么多年多次的金融风暴的考验的一个地方,而这个正好也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可以值得信赖的一个地方,就是在我们中国经济往外走的过程中,香港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国家的防火墙的角色。这中间的话其实我想,这个体会我们也非常深刻,无论是1997年的金融风暴,还是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2001年的科技股泡沫,这些过程当中,香港的话都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同时的话,比如说人民币,这个人民币的做空的主战场是在香港,而香港的话客观上来讲的话,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市场化的机制本身,就是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背景,所以这些的话我觉得是防火墙。 另外一个,刚刚讲到桥梁和纽带,这中间讲了我们资本市场,今天我们可能更多讲我们的IPO,我们在这里的债券市场,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香港也是我们中国这么多年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我们的投资进和出最主要的一个地方。实际上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很多人讲香港是不是一直伸手问国家要什么东西,我说香港实际上这么多年,我从来不觉得香港有什么需要用乞讨的方式向国家要什么东西,客观上来讲它的作用不可替代,香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无可替代的角色。 比如说讲投资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改革开放40年了,不要说前20年,就是后20年,现在你们看香港的进出中国的投资依然占到中国的50%,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也就是说香港完善的体系成就了中国其外资金进入中国和成就了中国资金出境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所以我想这个角色的话是无可替代的。我想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之内,香港的角色是不能够被替代的,所以这里面的话我想从香港我们做资本市场的从业人员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为在香港感到骄傲。我先讲这些。[详情]

香港上海都做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长?黄奇帆:不会
香港上海都做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长?黄奇帆:不会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51.000,-1.97, -3.72%)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刚愎,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任志刚:望内地资本项目政策优先考虑香港
任志刚:望内地资本项目政策优先考虑香港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希望内地开放资本项目所采取的相关的政策可以考虑优先使用国家提出的在香港和基本法规定要保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要另起炉灶。 以下是任志刚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么重要的一个研讨会和做专题发言。 我讲的主题只有一个“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有一个在宏观层面最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清楚方向,这个问题好象现在不太多人留意,所以我希望用这个机会提一下。第二,在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交易媒介货币的选择问题。我首先要声明,虽然我是香港行政会议成员,25年前成立香港金融管理局之后,我当了16年半的总裁,在这里发言的全是个人意见,不代表特区政府立场。 当前香港资本市场用作媒介的货币当然是港元,特别是在股票市场,无论是在全球最活跃的市场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的第二市场,差不多所有的交易都是以港元作为交易媒介的。这是一个历史上国际惯例下理所当然的选择。每一个地方的资本市场好象没需要考虑作为外币作为交易媒介。香港是一个极外向外型的经济体,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法》第109条,特别要求香港特区政府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香港资本市场投资和积极的市场参与者,很多都是外来的。例如在香港的股票市场,外来市场参与者的比例可能是世界最高的,而且这个比例在我们面对的新时代,还有上升的趋势。外来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用自己的货币计算盈亏,所以他们肯定会关心在用港元作为交易媒介货币时,有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汇率风险,也希望能够好好地管理这些汇率风险。 所以,保持港元汇率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是香港货币政策坚定不移的目标。要按照《基本法》的要求,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便要保持港元汇率稳定,要提供一个令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参议者安心的、有公信力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一个高度透明、有效的货币管理机制。 1983年10月才用了联系汇率制度以来,香港当局能够成功保持港元的汇率稳定,促进新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吸引力,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和参与者对香港资本市场的信心。 港元汇率在过去35年的稳定是来之不易的,也不是在1983年决定了将香港与美元挂钩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当中是经过不断地居安思危的、与时俱进的,将联系汇率制度优化,才有这样的成果。1983年成立联系汇率制度的时候,要求两家发钞银行,在发钞的时候要向外汇机构提供7.8等级的美元作为支持,当时的理论认为外归市场上的汇率是可以因钞票的波动,稳定法超用的汇率的水平下,但是这个理论是不切实际的,可以起作用的大批钞票套等活动成本很高,而且手续繁多,以后按照银行监管要求,钞票套等活动难以意义展开。 三是汇率稳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和在外汇市场继续有干预的行为。其实不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有效货币管理的先决继续条件是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流通的钞票只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在现代货币管理的理论中,钞票不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大型的金融买卖用的货币形式不是钞票,基础货币最重要的部分是银行间所持有的流动资金,但是当时控制银行间流动基金的功能是在汇丰银行作为银行间的清算银行走帐,要求一家商业银行发挥金融管理当局控制基础货币,以达到汇率稳定目的,这个是不容易的。商业利益和大众利益之间当然存在很难平衡的矛盾。了解了这个情况,就明白一定要将控制基础货币的权力拿到金融管理当局的手上,就像全世界每一个货币体系的安排一样。80年代初期成立联系汇率制度之后的几年,中英双方了解货币稳定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平稳过渡的重要性,并成立了一个中英讨论香港金融稳定过渡的秘密渠道,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但是不为人知的中英合作渠道,在座的小川行长也曾经参与。在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下,双方很快就在1988年的汇率安排措施,将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间接拿到当时港英政府的金融科手上,跟着在1993年成立了金融管理局,1994年引进了中银发钞,1996年底通过引进银行间的港元及时支付系统,要求所有的银行在监管局开立清算户头,将直接控制基础货币的权力拿到监管局的手上。刚刚赶上亚洲金融风暴在1997年爆发。 有了基础货币的控制权,也有清晰的货币政策目标,令特区政府能够成功处理亚洲金融风暴,但这次的经验也带出了两个继续保持汇率稳定的相关的工作重点。 第一,在固定汇率下,例如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以及资产价格,例如房地产价格与基金流进流出港元之间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对维持香港的整体繁荣稳定不利,需要优化货币制度,减低敏感度。 第二,要丰富控制基础货币手段和工具。在稳定汇率的大前提下,合理地理顺基金流进、对港元货币环境可能带来的冲击。所以,1998年干预股票市场后,成功处理好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监管局就引进了这个贴现窗,在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出台的前两个月居安思危地定下了港元汇率在强弱两方的兑换保证,承诺往后在775的水平回应市场的要求,通过银行体系卖港元、买美元,和在785的水平买港元卖美元,这个承诺就正式变成了保持港元汇率稳定的货币微调,成功避免了人民币汇改可能会给港元汇率稳定带来冲击。 微调货币管理在理论上是最有公信力的,因为在运作上没有因为人为因素而出现错误的空间,但事实也不绝对,在遵守货币微调的大前提下,也得要实事求是地预防和弹性处理金融千变万化可能带来的特殊问题。所以,当时也清楚地保留了775和785的兑换范围之内,再有需要时,和在保障汇率稳定的大前提下,在货币市场做出主动的操作,去理顺货币环境的权力。 (音??)微调式的货币管理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优化制度的工作是令香港能顺利过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我不是想推翻金融理论上出名的“三元悖论”,去强制驾驭金融三头马车,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的同时,去建立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其实我讲的是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的大前提下,怎么样促进货币继续有效运作。例如在最近地缘政治、美元货币政策的变化,香港货币环境也会相应调整,但是调整过程也不一定是有序的,对香港的资本市场,对香港的经济包括房地产市场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冲击。促进货币积极有序运作是有必要的。 今天在这里重温香港货币管理的理论和演变,其实目的是想强调在香港的特殊环境之下有决心保持汇率稳定和居安思危的与时俱进的优化货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我已经退休了八九年,我对新时代的了解不深,但是我也从三方面察觉到新时代对香港资本市场的需求,可能是越来越多的。 第一,国家继续改革开放,投资者肯定要多走出去。 第二,一带一路庞大的投融资活动。 第三,大湾区在金融领域上的融合。 问题是香港资本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令内地和外地的投资者和支持者选择多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这三方面的发展,我相信中央政府是支持香港做出全面参与的,我也希望内地开放资本项目所采取的相关的政策可以考虑优先使用国家提出的在香港和基本法规定要保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要另起炉灶。 我刚才提过在香港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分布,内地与外地的投资者和支持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估计这个比例在新时代会越来越高,所以可以预见资金流进流出香港金融体系的量会越来越大,如果香港资本市场的交易保持大部分是港元的话,经过外汇市场流进流出港元货币体系的量也会越来越大,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环境稳定面对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同时在香港资本市场用港元进行交易的外来市场参与者,他们所冒的汇率风险总体来说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香港应该注意两点:第一,如果保持汇率稳定的挑战真的是越来越大,我们能否继续应付自如?第二,外来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对港元汇率风险的态度是否会由过去的、现在的放心、安心,变成未来的担心呢?我不知道。 我刚才也说过,货币的一种重要功能是作为交易的媒介。允许我也提一个问题,我们应否像香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在交易媒介上有意义地提供港元以外的其它选择?例如用外来市场参与者他们自己作为会计单位的货币,像人民币、美元,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意义地提供货币选择的好处也很明显。香港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环境稳定的挑战会相对减低,外来市场参与者在香港资本市场运作的汇率风险也会相对减低。2000年底,我带着香港银行工会代表到北京拜访了当时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郭树清局长,他现在是人民银行的党委书记和银保监的主席,那时候我向他建议,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我当时用的理由是去建立一个渠道,可以令内地以外的人民币可以有序回流到内地的人民币体系里面,有助于内地货币管理,当时是用这个理由。但我不得不在这里承认,我当时是不太坦率的。因为我当时在心里面的理由是希望在香港建立一个可以处理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金融平台,首先我觉得国际货币体系不该是由一两个货币支撑的,应该有第三条腿,才能长久稳定运作。而且最有潜力的当全球金融体系的第三条腿当然是人民币。另外我也认为国家为了管理好外汇,冒着汇率和信贷风险,应该也会将人民币国际化,所以,香港作为中国境地内容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处理用人民币作为金融交易媒介的能力,没这个能力,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便会变得很困难。这个理由当时不好讲,还好树清认同了我的建议,经过一番准备,人民币业务在2004年香港展开,当时我们也立即确立了人民币银行同业的支付系统,往后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人民币业务有着健康的发展,在这里要重新感谢小川行长。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稳步推进,基本上香港的金融体系已经有能力处理用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金融和其它的经济活动。但不可否认,直到现在,在香港资本市场用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不多。我听说到难推动和让市场自己决定的理由,例如有人说在股票市场提供由人民币报价交易清算的选择可以,但是这部分的市场没流动性,所以不具吸引力。我有点觉得策略性的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和建设金融平台,有大众利益的重大考虑,所以不一定是留给市场主导,例如流动性是可以专项提供的,也不一定要用商业利益作为考量 时间关系我不这里讨论或者回应那些其它的不成理由的理由。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在香港资本市场有意义地提供交易媒介货币的选择,我说的是“选择”,不是“代替货币”,是有关键重要性的。不仅是在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应有的宏观重要战略,是保持香港货币稳定,按照《基本法》要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必须的部署,也是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将人民币再进一步国际化的可取的行动。 谢谢![详情]

黄奇帆: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动力源泉
黄奇帆: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动力源泉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他表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姜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姜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失衡,实体经济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造成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杠杆率过高,增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要求不断完善市场产品基础,加快建设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服务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能力,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以下是姜洋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专题研讨会。一百多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紧扣时代脉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香港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与香港经济共成长,发展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今天,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均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借此机会,围绕大会主题,我谈几点看法。 一、内地资本市场成就举世瞩目,香港功不可没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内地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1978年之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股份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90年12月,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内地资本市场正式起航。28年来,我们勇敢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和体制羁绊,立足国情实际,借鉴境外先进经验,牢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一是市场体量跃居全球前列。覆盖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分别超过3500家、1.1万家和2万家,股市市值全球第二,债市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商品期货成交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市场运行基础不断巩固。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综合改革,修改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股份减持、退市等基础制度,形成了包括《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一整套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市场化运行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效发挥。28年来,累计实现股票融资近12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约17万亿元。债券市场发行超过200万亿元,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超过12.5万亿元。截至2018年4月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万亿元,已上市期货期权品种达57个。资本市场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创新驱动、促进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内地企业境外上市255家,累计融资3468亿美元。近年来,A股成功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原油、铁矿石期货向国际投资者开放,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质量和开放水平的认可。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我们积极推动证券期货行业放宽外资股比等政策落地,内地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回望过去28年,内地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不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地理区位、金融市场、人力资源及资本配置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内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与内地市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一,香港是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第一家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首选香港,境内第一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以及外资参股期货公司的外资方都花落香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香港均获首批参与。目前,中资公司数量、市值在香港市场占比分别超过5成和6成。截至今年4月底,24%的QFII机构和45%的RQFII机构来自香港,助推香港成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第二,香港成为内地资本市场联接全球的纽带。2014年以来,沪港通、深港通先后开通,截至目前,沪深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0万亿元,基金互认、债券通也相继启动,不仅吸引了资本、技术、信息、智慧汇集两地,也为内地资本市场与全球其他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积累了重要经验。 第三,香港为内地机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内地已有30家证券公司、24家基金管理公司、19家期货公司在香港收购或设立子公司,近30家内地银行也在香港设立50余家分支机构。经过香港市场的磨砺与检验,这些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为参与全球范围资源配置,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香港为内地加强境外监管合作发挥了示范作用。1993年,香港成为首个与中国证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境外证券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两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之间高层互访、监管合作、相互培训、人才交流日益紧密。香港证监会、港交所有不少同仁都曾服务于两地资本市场。两地证监会和交易所共同推动的互联互通下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即将落地,为沪深港通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并引起国际监管同仁的高度关注。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互惠合作,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稳步开放发展,也有力支持了香港经济金融的持续繁荣稳定,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加璀璨夺目。 二、新时代赋予资本市场新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这是我们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作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要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努力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第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的重大转变,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源不断向高效率、高效益、高成长的领域集聚;需要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产业整合,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优势,推动创新与资本有效融合;需要更加注重防范化解市场风险隐患,以资本市场的高质量运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求资本市场主动做好对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提出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落实这些国家战略,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资本市场服务的“战略要地”,两地资本市场能够也必须发挥更大作为。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实体经济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造成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杠杆率过高,增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要求不断完善市场层次、产品与基础制度,加快建设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服务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能力,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第四,服务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要求资本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对外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资本市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在制度设计、市场准入、中介服务、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完善双向开放制度,发挥更广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力促进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抓住时代机遇,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证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力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确保资本市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确保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我们将坚持扩大开放先行,继续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发展这篇大文章。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充分发挥好香港在金融市场制度和运作规则、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二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制度创新活力。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大力推动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吸引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我们乐见其成。希望香港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制度、产品、业务创新,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力和市场活力,为内地资本市场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三是建议香港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内地市场建设,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港机构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企业境外上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欢迎大家积极投身到内地资本市场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在原油、铁矿石等期货市场建设、市场中介服务、完善QFII制度等方面广泛参与,以优质的服务更好满足境内外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四是建议香港交易所、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合作,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两个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深刻改变着双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双方市场交互影响越来越大,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两地监管协作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从交易结算规则到监管执法行动,两地交易所及证监会层面之间的沟通协作、业务对话越来越频繁,合作的广度深度日益提升。希望香港加快推动沪深港通项下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落地实施,我们也将积极支持配合香港提出的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同时,继续深化两地在稽查执法、机构监管、信息共享以及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发挥监管合力,共同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的起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一定能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携手并进,在新时代共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黄奇帆:香港资本市场5变化 港交所成市值最高交易所
黄奇帆:香港资本市场5变化 港交所成市值最高交易所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十二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第三,制度机制改革提绩步稳,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 以下是黄奇帆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再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五个积极的变化: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2012年是1547家,2017年是2118家,增长37%。总的市值2012年是22万亿港元,2017年是34万亿港元,增长55%,日均成交量2012年是538亿港币,2017年是883亿港币,增长64%。今年一季度以来,更是日均成交量突破1000亿元。所以,这几个数据都是港交所的资料上我查了一下,总的就是这五年涨得比较快。 第二,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根据港交所的显示,香港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由本地个人投资者、本地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和外地机构投资者四大类组成。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19.5%,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19.4%,交易所参与者约占21.9%,剩下40%是外地投资者,包括欧洲、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也包括大陆,整个占40%。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五年香港的外地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度提高,从2012年的8%提高到2017年的21.9%,这五年大陆对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美国的第三大投资力量。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计在2020年以前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内地资金占比会超过英国,成为香港市场外地投资者的主力。 第三,制度机制改革蹄疾步稳。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港通,到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到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无论对内地还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已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商品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有机叠加的市场体系。港交所旗下的定期及货币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业务能力全面加强,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加完备。 五是经营效益全球最好,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净利润2012年的时候是40.8亿港币,2017年是74亿港币。交易所股价2012年是130元港币,目前是260元港币。 总之,这五年香港资本市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抢抓一国两制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展示了香港金融界的能力与担当。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看,一国两制是香港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分析,观察全球的资本市场,一般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的关系大体是1:1,低收入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市值是GDP的50%、60%不到。但是到了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家,一般都在1:1,景气的时候会高于100%,泡沫的时候可能是120%、130%,但是不能持久,没多久泡沫崩盘、萎缩,萎缩了股票市值等于GDP的70%、80%、90%。过一阵子,如果用十年平均回归,基本上是1:1的比例上平衡。这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几十年股市经历繁荣和危机起起扶扶,市值大体都是如此,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拉通看,大体是100%左右。 去年美国股票市值21万亿美元,GDP20万亿美元,比值大体在105%左右。小的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韩国目前的股票市值是1.5万亿美元,它的GDP是1.6万亿美元,比值92.8%。台湾地区股票市值1.2万亿美元,GDP5000多亿美元,比值200%;新加坡股票市场7800亿美元,GDP3300亿美元,比值230%。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家看90年以前,香港资本市场的GDP和资本市场市值跟新加坡、台湾、韩国大体相当,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一点,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开放了,今天大家回顾,青岛啤酒93年上市等等,但是那时比例很低,2012年前,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和GDP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五年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例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那种1:1概念,也不同于四小龙的1:1、1:2的概念,2017年香港市场市值32万亿,GDP2.3万亿港币,比值达到15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比值差异呢?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体制的独特市场,它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客户投资,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这方面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的这个比例也类似于上海、深圳,上海3万多亿GDP,上交所市值32万亿人民币,深圳2.2万亿元的GDP,深交所的总市值22万亿人民币,去年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交易所的总市值相当于87万亿人民币,正好等于中国的GDP,差不多1: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内资企业、中资企业内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过去累计五年34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占港交所全部五年上市量的52%,内地上市企业数从2012年的721家增加到2017年的1051家,占全部公司的比重从46.6%提高到49.6%,内地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从12.6万亿港币增加到22万5000亿港币,差不多增长了一倍,占全部市值总量也从2012年的50%多一点,提高到现在的66%,占香港交易所的股权交易总额从12年的50%增加到17年的70.6%。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恰恰这五年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一体化,体现一国两制的一国概念,突飞猛进地发展。伴随内地企业上市发展,中资券商快速成长,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券商全部是中资券商,在一级市场中中资投行已经成为主导者,占据了约70%的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五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给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一国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深度协作,形成了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纵深和腹地,全面开放体系,因为有了防火墙而更加可控,又保证了香港拥有高度开放自由的资本流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透明的法律制度,完全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可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券商上市公司还是从投资者结构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内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随着内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迁,港股会不会A股化?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此消彼涨?经常有人为此担心,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有“一国”的优势,还有“两制”的独特优势。一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二是独立的司法制度。三是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四是充足的专业人才。五是公平的税务和亚洲地区最低的优惠政策、税务政策。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香港变成和上海完全一样的市场,在这方面我很赞成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音)对香港、上海的功能表述,说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国际的中国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会继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建设 我也非常赞成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基于在拥抱大陆基础上的国际化。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史上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也明确新一轮推动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比如5月1号起把香港和内地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四倍,取消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都会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市场应当继续也可以发挥好五大功能: 一是成为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占海外融资90%,海外人民币50%以上的存量在香港,随着港股通甚至新股通、期货通的全部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投资者在港交所的交易也会持续升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中国GDP的35%,未来十几年,我们现在增长率放慢一点,比如今后十几年,不是现在6.7%、6.8%,就以5%、6%来算,十几年中国GDP也会翻番,到160万亿。到那个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市值如果还保持现在35%,那就会有70多万亿,比现在就翻一番,增长潜力巨大,香港资本市场应充分发挥好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发债的融资功能,加大吸引内地同股不同权的高科技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等等。 二是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相互投资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我国已形成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格局,各类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着手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的意愿也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扮演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也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三是成为内地企业打造跨国公司的资管中心。凭借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为大陆利用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各种优势提供更多选择,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灵活和便利,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同行寻找海外战略伙伴,进行全球布局,搭建跨国投资的运营总部和管理平台。 四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离岸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贸易投资清算结算货币。作为全球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香港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利用资金进出自由的优势、国际资金港的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配合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建设和运营好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过程中,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 总之,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详情]

楼继伟:社保基金未来将保持对香港市场的超配
楼继伟:社保基金未来将保持对香港市场的超配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社保基金未来将保持对香港市场的超配。社保基金将更多的使用股票互联互通机制。他表示,2017年底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是25385亿人民币。2017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9.68%。 以下是楼继伟演讲实录: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的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我做一个简要的发言,谈香港金融市场的看法,因为我对两地市长都有所观察,希望提出一点意见。 众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商业、旅游、航空、海运和物流枢纽之一。去年是香港回归20年,香港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累计名义增长接近85%,经济规模总量达到了2.66万亿港元。这个持续的繁荣发展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香港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资本市场的三甲。2017年香港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达到261只,融资规模达到了1282亿港元,充分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市场活力和融资功能,而且是一直中国海外融资对外平台,大家刚才讲到的93年的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2006年工商银行首家A+H上市的企业。目前首次公开发行,中国大陆的占比是40%左右,上市公司中的中资数量大概是50%左右,市值比重差不多六成。但是你看成交额大概是7成。此外还分别在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启动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现在是进入了港股通。通过互联互通的机制的交易额占整体交易的比重逐步上升,现在上升到7%左右。但是目前来看,针对香港的股票市场结构看,以传统的行业为主,金融房地产比较大,BAT中的腾讯在香港上市,而且超过了10%的市值,但是整体来说大家刚才都讲了新经济概念,在香港市场股票占比很第,大概只有1%左右。近期港交所有对尚未盈利公司,通过不同权非传统治理结构的公司和拟在香港做第二上市地的中国内地公司做了一些制度安排、制度优化,大陆的股票市场将推出CDR制度,在内地的市场推行要求三年盈利的公司,三年盈利我很理解,但是三年盈利的标准经常有变化,我希望稳定。三年盈利的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内地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有很多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多。我们内地是搞了CDR制度,会出现一个良性竞争、良性互动的关系,也使得一些非常好的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使得有更高潜力的企业留在香港、上市和深圳,为两地的投资者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和企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前一段还有一个问题,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债券市场有些不足。而内地的证券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债券市场,过去五年中国的市场以每年21%的年增速度在增长,已经仅次于美国或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总市值达到8.4万亿美元,这是到2016年底,占GDP比重达到75%。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去年底境外的债券持有者持有的总额仅为9741亿人民币,增长得挺快,增长了25%,但是占比仅占2%,还是太低。2017年开启北向的债券通的机制,如果进一步开放南向债券通,这样双方投资人利用各自的市场,我们有可能引入一些机制,比如说人民币货币的期货、人民币国债期货等等产品,香港可以为海外的资金和港股通的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这次来开会,还结合了理事会的一些事情,我们这里有20个管理人,管理者不同的策略,每年要给他们做一些检查和研讨,我结合这次开会研讨,同时把“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提供给他们,看看有哪些问题。不仅是说香港,也是说内地,因为我们要港股通。特别是我们在香港的市场的占位,我们现在正在更多地用港股通来替代。 仅仅有市场的上下融通是不够的,还需要两地监管的制度趋同,并同步地改进了。在整体的信用环境全社会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中国的做法,这么做的很少,中国这么干是有必要的。有必要的话,为了保持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刚才讲到了我们推出了投资者识别码的制度,可以初步实现北上投资者身份体系的穿透,提高了交易监管能力,这一点刚才主席也讲到了,是不是能够是北向也实现穿透,应该也有这个考虑。 还有一个分类制度,目前A+H两地上市公司还要实行分类表决。这是早期的时候,港股通了,慢慢的应该是改掉。这样改为统一表决,为这些上市公司的结构重整提供便利。 再比如上市公司发行制度方面的优化,逐步统一为注册制,境内还主要是审批制,而且定价当局对定价影响也比较大,这方面也可以改进。如果所有的这些制度整合、趋同,大家同步地改进,未来两地的这些机制的权益制、两地市场股票的折溢价程度就会有所收敛,在两地市场机制性融合到一定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引入跨市场换股的制度?公平地解决同股不同价的问题。 再比如A股市场应加强对过长停牌期的管理,采用类似于香港的尽量缩短停牌期的办法。我原来也不是特别关注,重回投资界一年以上的停牌,这实际上是很多人都在套牢。 A股市场对这些现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的回购股票是原则禁止,香港是原则允许。还是应该原则允许为好。 此外,其实美国有一个集体的诉讼制度,被称为20世纪程序法最重要的制度。其实我们两地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条款,是不是考虑类似的制度?在同股不同权的时候,这个制度的保护作用应该是比较大的。因为内地在穿透,香港还不如内地对穿透监管的力度大,而且同股不同权了。 以上这些制度的差异和风格,是当时的市场初见风格的时候产生的,应该引入更加公平、高效的机制,来进行改进。有的时候是我们共同发展阶段需要共同向前推进改进的,希望监管当局和市场当局注意。监管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在制度设计层面趋向、趋同和趋一致,才能促使资本市场深入发展。 大的一些想法,社保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负责运营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和其它受委托的基金,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2017年底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是25385亿人民币。2017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9.68%,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收益是5.23%,因为它需要保底,保底收益就低了。自成立以来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071亿,超过了历年资金的总额,香港于再造了一个社保。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8.44%,高过通货膨胀率2.29%,高了6.15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 我们的投资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境内市场,香港市场是主要的市场投资之一,我们是通过在香港本地市场开户和借助境内的港股通渠道,两种方式,在香港进行投资,并取得较好的业绩。我们准备继续保持对香港市场的适度超量,这是一个基础,加大港股通渠道的作用,但港股通存在的一些制度需要改进。目前南向港股通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每年少20天左右,提高清算效率,应该增加一些港股通的交易日。再比如香港市场每天交易2个半小时,而港股通允许参与4个小时,那一个半小时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我的委托人干着急,我还愿不愿意用港股通?这个问题希望能够一致。 还比如目前港股通交易风险案金为单日双向交易额的5%,按目前我会各外部委托人的合规水平,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很低,可以适当降低水平。这么大的影响,理事会的收益是挤压我的外部管理人他们的收益空间,增加他们的成本,25%的比例太高,是应该降。 这些体制机制的改进,有助于像社保基金会这样机构投资者扩大港股通。尽管社保基金会过去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防范投资风险,实现保值增值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压力主要是两个方面,我们规模大了,刚才说到管理的资产达到2.5万亿还多,今年还将全面启动划准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们管理的资金规模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是我们的难题。再一个是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的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也不少,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背景之下,相关的经济市场的环境、金融监管政策都存在变数,但是我希望看清楚方向。不能今天想出一招来明天又变了。这是我们存在的一些难题。 女士们、先生们,回顾20年里,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价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成功。 现在是讲“再出发”,我是一个小的视角,想了一点,往前看香港也包括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监管趋同方面的一些建议,我相信借助于深化改革的东风,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成功地面向全球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全球融资中心的地位,谢谢![详情]

邱腾华:债券发行有望成香港另一个经济增长点
邱腾华:债券发行有望成香港另一个经济增长点

  新浪港股讯 在港交所今日举办的“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上,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邱腾华表示,去年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发行量已达3000亿美元,债券发行有望成为香港另外一个经济增长点。[详情]

楼继伟:港股通交易风险金可以适当降低水平
楼继伟:港股通交易风险金可以适当降低水平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目前港股通交易风险案金为单日双向交易额的5%,按目前我会各外部委托人的合规水平,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很低,可以适当降低水平。这么大的影响,理事会的收益是挤压我的外部管理人他们的收益空间,增加他们的成本,25%的比例太高,是应该降。 以下是楼继伟演讲实录: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的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我做一个简要的发言,谈香港金融市场的看法,因为我对两地市长都有所观察,希望提出一点意见。 众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商业、旅游、航空、海运和物流枢纽之一。去年是香港回归20年,香港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累计名义增长接近85%,经济规模总量达到了2.66万亿港元。这个持续的繁荣发展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香港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资本市场的三甲。2017年香港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达到261只,融资规模达到了1282亿港元,充分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市场活力和融资功能,而且是一直中国海外融资对外平台,大家刚才讲到的93年的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2006年工商银行首家A+H上市的企业。目前首次公开发行,中国大陆的占比是40%左右,上市公司中的中资数量大概是50%左右,市值比重差不多六成。但是你看成交额大概是7成。此外还分别在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启动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现在是进入了港股通。通过互联互通的机制的交易额占整体交易的比重逐步上升,现在上升到7%左右。但是目前来看,针对香港的股票市场结构看,以传统的行业为主,金融房地产比较大,BAT中的腾讯在香港上市,而且超过了10%的市值,但是整体来说大家刚才都讲了新经济概念,在香港市场股票占比很第,大概只有1%左右。近期港交所有对尚未盈利公司,通过不同权非传统治理结构的公司和拟在香港做第二上市地的中国内地公司做了一些制度安排、制度优化,大陆的股票市场将推出CDR制度,在内地的市场推行要求三年盈利的公司,三年盈利我很理解,但是三年盈利的标准经常有变化,我希望稳定。三年盈利的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内地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有很多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多。我们内地是搞了CDR制度,会出现一个良性竞争、良性互动的关系,也使得一些非常好的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使得有更高潜力的企业留在香港、上市和深圳,为两地的投资者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和企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前一段还有一个问题,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债券市场有些不足。而内地的证券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债券市场,过去五年中国的市场以每年21%的年增速度在增长,已经仅次于美国或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总市值达到8.4万亿美元,这是到2016年底,占GDP比重达到75%。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去年底境外的债券持有者持有的总额仅为9741亿人民币,增长得挺快,增长了25%,但是占比仅占2%,还是太低。2017年开启北向的债券通的机制,如果进一步开放南向债券通,这样双方投资人利用各自的市场,我们有可能引入一些机制,比如说人民币货币的期货、人民币国债期货等等产品,香港可以为海外的资金和港股通的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这次来开会,还结合了理事会的一些事情,我们这里有20个管理人,管理者不同的策略,每年要给他们做一些检查和研讨,我结合这次开会研讨,同时把“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提供给他们,看看有哪些问题。不仅是说香港,也是说内地,因为我们要港股通。特别是我们在香港的市场的占位,我们现在正在更多地用港股通来替代。 仅仅有市场的上下融通是不够的,还需要两地监管的制度趋同,并同步地改进了。在整体的信用环境全社会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中国的做法,这么做的很少,中国这么干是有必要的。有必要的话,为了保持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刚才讲到了我们推出了投资者识别码的制度,可以初步实现北上投资者身份体系的穿透,提高了交易监管能力,这一点刚才主席也讲到了,是不是能够是北向也实现穿透,应该也有这个考虑。 还有一个分类制度,目前A+H两地上市公司还要实行分类表决。这是早期的时候,港股通了,慢慢的应该是改掉。这样改为统一表决,为这些上市公司的结构重整提供便利。 再比如上市公司发行制度方面的优化,逐步统一为注册制,境内还主要是审批制,而且定价当局对定价影响也比较大,这方面也可以改进。如果所有的这些制度整合、趋同,大家同步地改进,未来两地的这些机制的权益制、两地市场股票的折溢价程度就会有所收敛,在两地市场机制性融合到一定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引入跨市场换股的制度?公平地解决同股不同价的问题。 再比如A股市场应加强对过长停牌期的管理,采用类似于香港的尽量缩短停牌期的办法。我原来也不是特别关注,重回投资界一年以上的停牌,这实际上是很多人都在套牢。 A股市场对这些现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的回购股票是原则禁止,香港是原则允许。还是应该原则允许为好。 此外,其实美国有一个集体的诉讼制度,被称为20世纪程序法最重要的制度。其实我们两地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条款,是不是考虑类似的制度?在同股不同权的时候,这个制度的保护作用应该是比较大的。因为内地在穿透,香港还不如内地对穿透监管的力度大,而且同股不同权了。 以上这些制度的差异和风格,是当时的市场初见风格的时候产生的,应该引入更加公平、高效的机制,来进行改进。有的时候是我们共同发展阶段需要共同向前推进改进的,希望监管当局和市场当局注意。监管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在制度设计层面趋向、趋同和趋一致,才能促使资本市场深入发展。 大的一些想法,社保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负责运营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和其它受委托的基金,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2017年底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是25385亿人民币。2017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9.68%,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收益是5.23%,因为它需要保底,保底收益就低了。自成立以来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071亿,超过了历年资金的总额,香港于再造了一个社保。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8.44%,高过通货膨胀率2.29%,高了6.15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 我们的投资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境内市场,香港市场是主要的市场投资之一,我们是通过在香港本地市场开户和借助境内的港股通渠道,两种方式,在香港进行投资,并取得较好的业绩。我们准备继续保持对香港市场的适度超量,这是一个基础,加大港股通渠道的作用,但港股通存在的一些制度需要改进。目前南向港股通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每年少20天左右,提高清算效率,应该增加一些港股通的交易日。再比如香港市场每天交易2个半小时,而港股通允许参与4个小时,那一个半小时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我的委托人干着急,我还愿不愿意用港股通?这个问题希望能够一致。 还比如目前港股通交易风险案金为单日双向交易额的5%,按目前我会各外部委托人的合规水平,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很低,可以适当降低水平。这么大的影响,理事会的收益是挤压我的外部管理人他们的收益空间,增加他们的成本,25%的比例太高,是应该降。 这些体制机制的改进,有助于像社保基金会这样机构投资者扩大港股通。尽管社保基金会过去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防范投资风险,实现保值增值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压力主要是两个方面,我们规模大了,刚才说到管理的资产达到2.5万亿还多,今年还将全面启动划准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们管理的资金规模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是我们的难题。再一个是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的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也不少,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背景之下,相关的经济市场的环境、金融监管政策都存在变数,但是我希望看清楚方向。不能今天想出一招来明天又变了。这是我们存在的一些难题。 女士们、先生们,回顾20年里,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价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成功。 现在是讲“再出发”,我是一个小的视角,想了一点,往前看香港也包括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监管趋同方面的一些建议,我相信借助于深化改革的东风,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成功地面向全球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全球融资中心的地位,谢谢![详情]

史美伦:若无国企来港 香港不能在国际市场享现时地位
史美伦:若无国企来港 香港不能在国际市场享现时地位

  新浪港股讯 港交所(00388)主席史美伦出席“新时代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时表示,本港资本市场在1989年遇到发展难题,需要研究如何开拓上市企业来源,而当时中国改革开发及经济发展开始起步,在1993年便有首只国企青岛啤酒(00168.HK)(沪:600600)在港上市。 自1993年以来,内地企业在港首发及增发的集资额达5.8万亿元,内地企业占本港总市值升至66%。她认为,若果没有国企来港,本港便不能在国际资本市场享有现时的地位。 现时内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新发展亦愈来愈多,料未有10年本港及内地会有更多大型创新科技企业出现。而本港于今年4月份亦迎来廿年来最重要的上市制度改革,料可全方位为不同经济实体服务。她又指,MSCI正式纳入A股,标志国家开放和国际化进入新一页。[详情]

徐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让内地和香港实现优势互补
徐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让内地和香港实现优势互补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徐泽发表演讲,他表示过往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是和国家的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为国家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让内地和香港实现优势互补,结出双赢硕果。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全国政协梁振英副主席,尊敬的周小川先生,尊敬的中国证监会姜洋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研讨会的主旨是回顾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香港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探讨香港在国家进入新时代,为国家发展新战略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 梁振英副主席是内地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更是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制度实践的亲历亲为者,由他发起今天这个研讨会是再合适不过了。 受梁先生邀请,全国港澳研究会有幸与香港证券交易所,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还有其他的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今天的研讨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请允许我首先代表本会,向梁先生表示敬意,并向与会各位专家,领导给予的支持,以及全体嘉宾的到会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我们的合作伙伴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纪念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当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完成的成年里,正与祖国共同迈向新时代的历史时刻。回顾我们为什么而出发,经过了哪些艰难和曲折而走到了今天。这对于我们继续前行是十分有利而且是有用的。今天研讨会的题目是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表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探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纪念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当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完成的成年里,正与祖国迈向新时代的历史时刻。回顾我们为什么而出发,经历哪些艰难和曲折而走到了今天,这对于我们继续前行是十分有益而且有用的。 今天这个研讨会的题目,是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表明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探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今后应当怎样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为构建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独特作用。 过往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是和国家的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为国家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让内地和香港实现优势互补,结出双赢硕果。 可以肯定今后香港资本市场的再出发,香港经济社会的再发展,必然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实现,尽管香港与内地实行制度不同,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是我们的大同。秉持这个大同,我们就能够做到坚守一国之本,擅用两制之利,共同优势整合在一起,为我们再出发提供强大动力。 进入新时代,实现大目标,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最近习主席就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做出明确指示,指出这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其中应有之意。 一国两制既是祖国统一方针,也是促进两地共同发展的方针。其中所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更应当作为我们探讨一国两制下,港澳与内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合作的方法,路径,举措和目的的指南,并切实加以贯彻。我们最后期待到会专家和领导为我们进行启迪和教育,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楼继伟:现在未到推行“内地版同股不同权”的时机
楼继伟:现在未到推行“内地版同股不同权”的时机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近期,港交所对尚未盈利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分传统治理结构的公司,和在香港做第二上市地的中国内地公司做了一些制度安排、制度优化。大陆的股票市场也将推出CDR制度。 此外他还表示,在内地市场推行尚未盈利公司,我们这叫三年盈利,三年盈利我非常理解,但有时候三年盈利的标准非常变化,我是希望能稳定,不要变。尚未盈利的同股不同权,内地型的还不是时候,我们很多操纵性的东西比较多,这个还不太行。但香港搞了,我们内地是搞了CDR制度,这样我们会出现一个良性互动的一个关系,也使得一些非常好的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也使得有更高潜力的企业留在香港、上海和深圳,为两地的投资者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和企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以下是楼继伟演讲实录: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的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我做一个简要的发言,谈香港金融市场的看法,因为我对两地市长都有所观察,希望提出一点意见。 众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商业、旅游、航空、海运和物流枢纽之一。去年是香港回归20年,香港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累计名义增长接近85%,经济规模总量达到了2.66万亿港元。这个持续的繁荣发展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香港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资本市场的三甲。2017年香港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达到261只,融资规模达到了1282亿港元,充分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市场活力和融资功能,而且是一直中国海外融资对外平台,大家刚才讲到的93年的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2006年工商银行首家A+H上市的企业。目前首次公开发行,中国大陆的占比是40%左右,上市公司中的中资数量大概是50%左右,市值比重差不多六成。但是你看成交额大概是7成。此外还分别在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启动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现在是进入了港股通。通过互联互通的机制的交易额占整体交易的比重逐步上升,现在上升到7%左右。但是目前来看,针对香港的股票市场结构看,以传统的行业为主,金融房地产比较大,BAT中的腾讯在香港上市,而且超过了10%的市值,但是整体来说大家刚才都讲了新经济概念,在香港市场股票占比很第,大概只有1%左右。近期港交所有对尚未盈利公司,通过不同权非传统治理结构的公司和拟在香港做第二上市地的中国内地公司做了一些制度安排、制度优化,大陆的股票市场将推出CDR制度,在内地的市场推行要求三年盈利的公司,三年盈利我很理解,但是三年盈利的标准经常有变化,我希望稳定。三年盈利的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内地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有很多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多。我们内地是搞了CDR制度,会出现一个良性竞争、良性互动的关系,也使得一些非常好的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使得有更高潜力的企业留在香港、上市和深圳,为两地的投资者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和企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前一段还有一个问题,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债券市场有些不足。而内地的证券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债券市场,过去五年中国的市场以每年21%的年增速度在增长,已经仅次于美国或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总市值达到8.4万亿美元,这是到2016年底,占GDP比重达到75%。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去年底境外的债券持有者持有的总额仅为9741亿人民币,增长得挺快,增长了25%,但是占比仅占2%,还是太低。2017年开启北向的债券通的机制,如果进一步开放南向债券通,这样双方投资人利用各自的市场,我们有可能引入一些机制,比如说人民币货币的期货、人民币国债期货等等产品,香港可以为海外的资金和港股通的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这次来开会,还结合了理事会的一些事情,我们这里有20个管理人,管理者不同的策略,每年要给他们做一些检查和研讨,我结合这次开会研讨,同时把“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提供给他们,看看有哪些问题。不仅是说香港,也是说内地,因为我们要港股通。特别是我们在香港的市场的占位,我们现在正在更多地用港股通来替代。 仅仅有市场的上下融通是不够的,还需要两地监管的制度趋同,并同步地改进了。在整体的信用环境全社会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中国的做法,这么做的很少,中国这么干是有必要的。有必要的话,为了保持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刚才讲到了我们推出了投资者识别码的制度,可以初步实现北上投资者身份体系的穿透,提高了交易监管能力,这一点刚才主席也讲到了,是不是能够是北向也实现穿透,应该也有这个考虑。 还有一个分类制度,目前A+H两地上市公司还要实行分类表决。这是早期的时候,港股通了,慢慢的应该是改掉。这样改为统一表决,为这些上市公司的结构重整提供便利。 再比如上市公司发行制度方面的优化,逐步统一为注册制,境内还主要是审批制,而且定价当局对定价影响也比较大,这方面也可以改进。如果所有的这些制度整合、趋同,大家同步地改进,未来两地的这些机制的权益制、两地市场股票的折溢价程度就会有所收敛,在两地市场机制性融合到一定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引入跨市场换股的制度?公平地解决同股不同价的问题。 再比如A股市场应加强对过长停牌期的管理,采用类似于香港的尽量缩短停牌期的办法。我原来也不是特别关注,重回投资界一年以上的停牌,这实际上是很多人都在套牢。 A股市场对这些现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的回购股票是原则禁止,香港是原则允许。还是应该原则允许为好。 此外,其实美国有一个集体的诉讼制度,被称为20世纪程序法最重要的制度。其实我们两地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条款,是不是考虑类似的制度?在同股不同权的时候,这个制度的保护作用应该是比较大的。因为内地在穿透,香港还不如内地对穿透监管的力度大,而且同股不同权了。 以上这些制度的差异和风格,是当时的市场初见风格的时候产生的,应该引入更加公平、高效的机制,来进行改进。有的时候是我们共同发展阶段需要共同向前推进改进的,希望监管当局和市场当局注意。监管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在制度设计层面趋向、趋同和趋一致,才能促使资本市场深入发展。 大的一些想法,社保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负责运营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和其它受委托的基金,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2017年底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是25385亿人民币。2017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9.68%,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收益是5.23%,因为它需要保底,保底收益就低了。自成立以来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071亿,超过了历年资金的总额,香港于再造了一个社保。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8.44%,高过通货膨胀率2.29%,高了6.15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 我们的投资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境内市场,香港市场是主要的市场投资之一,我们是通过在香港本地市场开户和借助境内的港股通渠道,两种方式,在香港进行投资,并取得较好的业绩。我们准备继续保持对香港市场的适度超量,这是一个基础,加大港股通渠道的作用,但港股通存在的一些制度需要改进。目前南向港股通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每年少20天左右,提高清算效率,应该增加一些港股通的交易日。再比如香港市场每天交易2个半小时,而港股通允许参与4个小时,那一个半小时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我的委托人干着急,我还愿不愿意用港股通?这个问题希望能够一致。 还比如目前港股通交易风险案金为单日双向交易额的5%,按目前我会各外部委托人的合规水平,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很低,可以适当降低水平。这么大的影响,理事会的收益是挤压我的外部管理人他们的收益空间,增加他们的成本,25%的比例太高,是应该降。 这些体制机制的改进,有助于像社保基金会这样机构投资者扩大港股通。尽管社保基金会过去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防范投资风险,实现保值增值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压力主要是两个方面,我们规模大了,刚才说到管理的资产达到2.5万亿还多,今年还将全面启动划准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们管理的资金规模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是我们的难题。再一个是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的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也不少,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背景之下,相关的经济市场的环境、金融监管政策都存在变数,但是我希望看清楚方向。不能今天想出一招来明天又变了。这是我们存在的一些难题。 女士们、先生们,回顾20年里,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价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成功。 现在是讲“再出发”,我是一个小的视角,想了一点,往前看香港也包括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监管趋同方面的一些建议,我相信借助于深化改革的东风,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成功地面向全球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全球融资中心的地位,谢谢![详情]

证监会姜洋喊话香港机构:积极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建设
证监会姜洋喊话香港机构:积极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建设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香港的投行、资产管理机构,应积极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投身新一轮资本市场开放当中。姜洋表示,香港应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他建议香港的投行、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投身新一轮资本市场开放当中。 以下是姜洋演讲实录: 首先感谢他对我这方面的鼓励。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周小川副理事长、楼继伟理事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专题研讨会,因为多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紧扣时代脉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香港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与香港经济共成长,发展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资本市场。 今天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均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借此机会,围绕大会主题,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内地资本市场成就举世瞩目,香港功不可没。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内地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1978年之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们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90年12月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内地资本市场正式启动,在这之前有柜台市场,80年代初就有了,比如说上海的申银发的飞乐音响的股票。所以,我这儿说的是交易所市场,因为主要是大量的集中交易。 28年来我们勇敢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和体制羁绊,借鉴境外先进经验,牢牢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一是市场体量位居全球前列,覆盖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分别超过3500家、10000和2万家,股票市值全球第二,债市规模世界第三,商品期货成交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市场运行基础不断巩固,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综合改革,修改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股份减持、退市等基础制度,形成了包括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一整套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市场化运行机制日趋完善。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效发挥。28年来累计发行股票融资近12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约17万亿,债券市场发行超过200万亿元。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超过12.5万亿元。截止2018年4月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万亿元,……真正活跃的产品也就是20、30个,中国的50多个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非常活跃的。 资本市场在服务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支持创新驱动,促进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内地企业境外上市255家,累计融资3468亿美元,近年来A股成功纳入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原油、铁矿石、期货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现在我们的原油期货每天的交易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现在持仓已经达到大概是1.6万手,每天的交易大概是10万手左右。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质量和开放水平的认可。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我们积极推动证券期货行业放宽外资股本的政策落地,内地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高形势。 回望过去28年,内地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不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地理区位、金融市场、人员资源以及资本配置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内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与内地市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一,香港是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将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首选香港,境内第一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以及外资参股期货公司的外资方都花落香港。境外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RQFII制度,香港均获首批参与。目前中资公司数量市值占香港市场占比超过6成。截止到今年4月底,24%的国外机构和45%的RQFII机构来自香港,助推香港成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第二,香港成为内地资本市场连接全球的纽带。2014年以来,沪港通、深港通先后开通,截止目前沪深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0万亿元,基金互认债券中也相继启动,吸引了资本、技术、信息、智慧汇集两地,也为内地资本市场与全球其它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第三,香港为内地机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目前内地已有30家证券公司、24家基金管理公司、19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近20家内地银行也在香港设立50余家分支机构。经过香港市长的检验和磨砺,这些市场的竞争力充分提高,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香港为内地加强境外监管合作发挥了示范作用。1993年香港成为首个中国证监会通过备忘录的资本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两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之间高层互访、监管合作、相互培训、人才交流日益紧密,90年代我在人民银行工作,当时派我们到香港监管局学习20天,当时任总才给我们讲过课。后来我到了证监会,我们的周主席又派我到香港证监会学习,当时史美伦在香港做副主席,也给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我们都见证了两地相互的学习、相互的培训。现在证监会每年都要接受香港证监会派来到中国证监会来学习内地的法规、规则各个层面的监管人员。所以,两地的融合、两地金融的互相交融促进了两个市场的规范发展。 香港证监会、港交所有不少同仁都曾服务于两地资本市场,我们的史主席就是我们证监会的副主席。我们现在中国证监会有好几位同事在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所,小加在我们这儿找了好多人去,共同促进了两地市场的互相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尤其是两地证监会和交易所共同推动的互联互通项目,北向监管安排即将落地,去年9月份签署了共同的协议,今年推广。我们两地的会上都要求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所介绍了监管的经验,上个月他们刚刚回来,说很多国家都想互联互通,说我们也要看穿市。所以中国监管已经形成的一些经验,在国际上大家还是比较认可。 沪深港通平稳运行为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引起了国际监管同仁的高度关注。实践充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充分正确的,中国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充分正确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互挥合作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稳定开放发展,也有力支持了香港金融经济的持续繁荣稳定,让香港这个东方之珠更加灿烂夺目。 新时代富裕新时代新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作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要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又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1,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的重大转变,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源不断向高效率、高成长的领域积聚,需要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产业整合,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命运共享的机制。推动创新与资本市场有效融合,需要更加注重防范、化解市场风险隐患,以资本市场的高质量运行,用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求资本市场主动做好对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提出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实推动这些国家战略离不开资本市场有力支持,特别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资本市场服务的战略要地,亮底资本市场能够也必须发挥更大作为。 3,审核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失衡,实体经济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造成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杠杆率过高,增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要求不断完善市场产品基础,加快建设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服务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能力,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4,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要求资本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对外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资本市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在制度设计、市场准入、中介服务、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完善双向开放制度,发挥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力促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抓住时代机遇,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证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力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确保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确保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我们将坚持扩大开放先行,继续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发展这篇大文章。 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国家需要。充分发挥好香港在金融市场制度和运作规则、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 二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使其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制度创新活力,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大力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吸引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我们乐见其成,希望香港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制度产品业务创新,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力和市场活力,为内地资本市场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三是在港机构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企业境外上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欢迎大家积投身到内地资本市场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在原油期货、铁矿石等期货市场建设市场中介服务,完善QFII制度等方面广泛参与,以优质的服务……(断) 双方市场的交互影响越来越大,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两地监管协作需要不断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从交易结算规则到监管执法行动,两地交易所及证监会层面之间的沟通、协作、业务对话越来越频繁,合作的广度、深度日益提升,希望香港加快沪港通向下北向看穿市监管安排落地实施。我们也将积极支持配合香港提出的南向看穿市监管安排。同时继续深化两地在机构监管质信息共享以及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法规监管合力共同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一定能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携手并进,在新时代共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证监会姜洋:期待香港加快沪港通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
证监会姜洋:期待香港加快沪港通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期待香港加快沪港通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未来两地也会加快在信息共享、监管以及人才交流方面的互动。 以下是姜洋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专题研讨会。一百多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紧扣时代脉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香港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与香港经济共成长,发展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今天,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均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借此机会,围绕大会主题,我谈几点看法。 一、内地资本市场成就举世瞩目,香港功不可没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内地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1978年之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股份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90年12月,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内地资本市场正式起航。28年来,我们勇敢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和体制羁绊,立足国情实际,借鉴境外先进经验,牢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一是市场体量跃居全球前列。覆盖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分别超过3500家、1.1万家和2万家,股市市值全球第二,债市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商品期货成交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市场运行基础不断巩固。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综合改革,修改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股份减持、退市等基础制度,形成了包括《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一整套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市场化运行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效发挥。28年来,累计实现股票融资近12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约17万亿元。债券市场发行超过200万亿元,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超过12.5万亿元。截至2018年4月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万亿元,已上市期货期权品种达57个。资本市场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创新驱动、促进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内地企业境外上市255家,累计融资3468亿美元。近年来,A股成功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原油、铁矿石期货向国际投资者开放,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质量和开放水平的认可。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我们积极推动证券期货行业放宽外资股比等政策落地,内地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回望过去28年,内地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不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地理区位、金融市场、人力资源及资本配置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内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与内地市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一,香港是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第一家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首选香港,境内第一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以及外资参股期货公司的外资方都花落香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香港均获首批参与。目前,中资公司数量、市值在香港市场占比分别超过5成和6成。截至今年4月底,24%的QFII机构和45%的RQFII机构来自香港,助推香港成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第二,香港成为内地资本市场联接全球的纽带。2014年以来,沪港通、深港通先后开通,截至目前,沪深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0万亿元,基金互认、债券通也相继启动,不仅吸引了资本、技术、信息、智慧汇集两地,也为内地资本市场与全球其他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积累了重要经验。 第三,香港为内地机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内地已有30家证券公司、24家基金管理公司、19家期货公司在香港收购或设立子公司,近30家内地银行也在香港设立50余家分支机构。经过香港市场的磨砺与检验,这些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为参与全球范围资源配置,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香港为内地加强境外监管合作发挥了示范作用。1993年,香港成为首个与中国证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境外证券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两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之间高层互访、监管合作、相互培训、人才交流日益紧密。香港证监会、港交所有不少同仁都曾服务于两地资本市场。两地证监会和交易所共同推动的互联互通下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即将落地,为沪深港通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并引起国际监管同仁的高度关注。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互惠合作,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稳步开放发展,也有力支持了香港经济金融的持续繁荣稳定,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加璀璨夺目。 二、新时代赋予资本市场新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这是我们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作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要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努力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第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的重大转变,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源不断向高效率、高效益、高成长的领域集聚;需要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产业整合,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优势,推动创新与资本有效融合;需要更加注重防范化解市场风险隐患,以资本市场的高质量运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求资本市场主动做好对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提出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落实这些国家战略,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资本市场服务的“战略要地”,两地资本市场能够也必须发挥更大作为。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实体经济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造成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杠杆率过高,增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要求不断完善市场层次、产品与基础制度,加快建设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服务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能力,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第四,服务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要求资本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对外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资本市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在制度设计、市场准入、中介服务、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完善双向开放制度,发挥更广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力促进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抓住时代机遇,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证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力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确保资本市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确保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我们将坚持扩大开放先行,继续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发展这篇大文章。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充分发挥好香港在金融市场制度和运作规则、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二是建议香港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制度创新活力。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大力推动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吸引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我们乐见其成。希望香港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制度、产品、业务创新,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力和市场活力,为内地资本市场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三是建议香港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内地市场建设,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港机构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企业境外上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欢迎大家积极投身到内地资本市场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在原油、铁矿石等期货市场建设、市场中介服务、完善QFII制度等方面广泛参与,以优质的服务更好满足境内外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四是建议香港交易所、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合作,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两个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深刻改变着双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双方市场交互影响越来越大,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两地监管协作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从交易结算规则到监管执法行动,两地交易所及证监会层面之间的沟通协作、业务对话越来越频繁,合作的广度深度日益提升。希望香港加快推动沪深港通项下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落地实施,我们也将积极支持配合香港提出的南向“看穿式”监管安排。同时,继续深化两地在稽查执法、机构监管、信息共享以及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发挥监管合力,共同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的起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一定能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携手并进,在新时代共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港交所主席史美伦:香港将全方位为新经济公司服务
港交所主席史美伦:香港将全方位为新经济公司服务

  新浪港股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今日举办的“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上,港交所主席史美伦表示,港交所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内地经济的支持,没有大量内地公司来香港融资,香港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也不可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资本市场。香港将全方位为新经济公司服务,即为企业提供外汇资金、制度设定,允许同股不同权、非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详情]

邱腾华:香港金融服务业需要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邱腾华:香港金融服务业需要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新浪港股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财政司司长邱腾华发表演讲,他表示,成熟的上市平台,是我们吸引创新科技落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优势。香港竞争市场招股活跃,2009到今天大概十年之间,我们全年首次公开招股方面其中五年是全球第一。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我非常高兴代表香港特区政府来参加本次论坛,与好朋友和各位嘉宾见面。刚刚梁主席回顾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香港在国家开放中间所担当的贡献之外,我也很高兴利用这一次机会,说说今天自治区政府在一些新的措施,如何可以跟刚才梁主席所说,利用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市场,有专业人才,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纪检配套。香港也是国家全球金融中心,拥有结合中国市场的机遇和全球市场接轨的独特优势。 随着内地以及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认为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也需要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我们首要的工作是把香港构建成为一个更新,更广的融资平台。近年来创新科技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传统以有形资产和资本密集主导的商业模式,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也孕育更多具有经济效益的新理念,新产品和新服务。不少主要经济体系也致力于吸引这些创新科技产业落户他们的地方。 成熟的上市平台,是我们吸引创新科技落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优势。香港竞争市场招股活跃,2009到今天大概十年之间,我们全年首次公开招股方面其中五年是全球第一。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个月实施新的上市制度,便于新兴和创业公司到香港上市。新的制度下未有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创新产业公司,以及寻求在联交所做第二上市的发行人,可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我很高兴跟大家说,新的制度实施短短一个月以来,我们已经收到一些创新企业在香港申请上市。 近年来亚洲地区债券市场发展非常快,去年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三千亿的美元。按年增加60%,这一个是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成为香港经验另外一个增长点。今年的财经预算案分布多项措施,也是吸引企业来香港发债。 我们在下个月推出五期三个月的债券资助计划。首次香港发债机构,每家企业最多可以申请两笔资助,每期金额是他们发行费用一半。我们有债券票据计划,包括把税务豁免范围由原来涵盖年期不少于七年债券票据,扩展所有年级。 我们覆盖可以参与计划票据类型,原来要求这些票据需要有金融管理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托管和结算。增加到包括在联交所上市的债券证券。 在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内地发展两地资本市场。尤其是在互联互通的机制,包括沪港通,深港通。 我们会完善现有计划,与内地相关部委研究如何将更多不同产品纳入投资机制内,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以及把债券拓展到南向方面。另外香港会抓紧一带一路的庞大机遇。充分利用一国两制香港固有优势,香港金融业服务全国整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服务中心,具有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的商务。 未来大型基建也会陆续启用。加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为金融经济发展提供相应助力,相信可以在更高位置为国家经济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最后衷心祝愿今天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详情]

周小川:香港可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 强化枢纽功能
周小川:香港可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 强化枢纽功能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机遇。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香港将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会进一步强化,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境外人民币最主要的集散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和人民币加入SDR,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有特色的人民币离岸产品,逐渐形成为全球提供各类人民币金融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身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和服务。 以下是周小川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梁振英先生、史美伦女士、李小加先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我很高兴受邀参加“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这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又是在港交所召开,意义十分重大。 自香港回归以来,有关各界积极贯彻落实基本法,认真践行一国两制伟大创举,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保持了增长和繁荣,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欣喜地看到香港资本市场在有效服务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支持内地经济改革开放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地壮大,不断寻求和发挥新的竞争优势。 今天的题目是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我也就想就这个题目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再出发,谈几点意见。 第一,香港的发展是依托资本市场的一个成功的战略选择,香港金融市场发端很早,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香港就已经发展成区域中心和地区资本市场。70年代以来,香港资本市场迅速成长,开始国际化。到了80年代、90年代香港资本市场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香港逐步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后内地企业大规模赴香港上市、融资,香港越发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特别是亚洲重要的资本市场。 刚才几位致辞中也都描述了整个过程,比我说得可能更准确,我不再重复。 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香港在自身发展战略上聚焦发展资本市场,采取鼓励性的政策,及时配套推进市场制度和监管体制的改革,坚持不断创新,努力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高效、自由、便利的金融环境。我们看到在香港产业体系的升级和迁移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比较优势会逐渐淡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香港资本市场的角色进一步凸现,这也验证了香港坚持发展和依托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 目前香港也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和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中心,构建了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了香港资本市场独特的优势,开放的经济体系、有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优惠的税收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优秀的专业人才、成熟的投资者、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强大的信息积聚能力等等。 在香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香港交易所集团作为最重要的代表,在巩固香港金融中心、丰富香港资本市场体系、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国际化,支持内地改革开放等方面都是成绩显著、贡献突出。 第二点,我谈一下香港资本市场支持内地经济改革发展中茁壮成长。 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资本市场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境外和国际化的独特优势,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资产运营和海外并购的平台,满足了内地企业跨向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有力地支持了内地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香港资本市场的理念、制度、体系也为内地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发和借鉴。通过企业赴香港上市,内地成功借鉴和推进了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改善公司治理,实现股权多样化,提高企业透明度,推进会计制度向国际全面趋同等等。 要想更好地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内地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就需要有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体制制度的改革。香港在这方面也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内地与香港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双向开放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推出了RQFII的试点,开通了沪港通、深港通,实施了基金互认,进行了债券通等等,切实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也充分展现了内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刚才大家也提到从今天起,A股市场有230多只股票被证实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会更有助于扩大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香港资本市场也在支持内地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以香港股票市场为例,自回归以来到今年4月末,香港股票市值已经由3.2万亿港元增加到34.9万亿港元,上市公司数目由过去619家增长到现在2186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101家增长到1072家,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由15%增至49%,占香港股市市值的比例由20%增长到66%。 上述数字是不是很准确不一定,因为刚才史美伦也说到了这个数字,我的稿子上写的是67%,史美伦说的是66%,我就用66%。总之大概的趋势是这么多年数字有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在新形势下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会获得新的空间。这个题目也非常好——“香港资本市场的再出发”。 大家都谈了很多重要的意见,我补充三个方面的意见: 在当前资源全球化配置的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以及人民币加入SDR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香港资本市场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推动香港经济继续转型升级。 一是全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当今时代资源配置已经越来越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合作、一体化、跨境提供服务这些趋势越来越明显,香港作为亚洲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配置和优化资源的能力应该是在亚洲现在是首屈一指的。市场交易活跃,筹资能力强,IPO多年在全球称冠,市场容量也大、流动性高、资本金出自由、金融服务范围广、产品丰富、基础设施先进等等,这些优势将在竞争中进一步体现,国际竞争力将有进一步地提高。 二,香港在完善一带一路资金融合体系中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在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很大,香港投融资经验丰富,具备人才、信息、资本等优势和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这种能力,完全可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打造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吸引跟多的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在建设一多一路的资金流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再有一个条件,香港将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会进一步强化,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境外人民币最主要的集散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和人民币加入SDR,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有特色的人民币离岸产品,逐渐形成为全球提供各类人民币金融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身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和服务。 在以上有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可以看到香港资本市场能够聚力推进,配合新时代发展的再出发和实现新的战略。 我这三点补充意见,一个是要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不同国家和地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展可能有快有慢,亚洲应该有能力更快地构建这种命运共同体,更加充分地体现命运共同体。在经济领域,我的理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资源配置的全球化配置,更多体现共同体中的一体化配置,反映的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方向;维护的是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体系。同时也要应对命运共同体中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各种难题。我们现在也有不少难题。 全球资本市场包括香港,都有能力在这个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更好地服务绿色发展战略。在新时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积极发行绿色债券,组建碳交易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等等,这也应该是资本市场服务新时代、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作用。 中国也在绿色发展中还面对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些方面我们觉得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的绿色发展的支持方面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第三,服务好新技术公司,史美伦主席也谈到了这些方面的新的举措。我们说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除了新技术也要加上生物科技,各种新技术、很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资本市场应当通过自我改革调整,主动适应为经济服务好、支持好科技创新。我们已经看到港交所最近做了一些新的努力和尝试,契合这个发展的方向。 女士们先生们,香港是国际重要金融中心,在资源全球配置的新时代,相信香港一定能够继续利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的大背景下找准定位,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其它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通过高效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更好地立足亚洲、面向国际、服务于新时代,实现再出发。 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梁振英:香港不仅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更要服务这两方面
梁振英:香港不仅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更要服务这两方面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港交所举办“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邀请周小川、姜洋、楼继伟、黄奇帆等国内经济界专家,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多年来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并探讨香港在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的角色,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可如何藉着配合中国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大局找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作为我国唯一实施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仅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更要服务国家在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局。一是服务国内的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大局。二是服务国家进一步走向国际,与国际扩大交往的大局。 此外他还表示,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香港从不缺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香港也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自身发展的庞大动力。最近几年,香港内地互相实现了沪港通、深港通,香港资本市场与国家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如果说20多年前的种种努力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出发,今后的努力将是再出发。 以下是梁振英发言实录: 谢谢小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讲者,各位朋友,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香港从不缺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香港也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自身发展的庞大动力。 作为早年开始参加改革开放的中国公民的一份子,我发起举办一系列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目的是回顾香港在过去四十年的参与,向香港和内地的专家们请教。 在国家的新时代,香港在各个方面有什么新使命?应该有些什么新作为?具体来说就是在深入了解国家所需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如何贡献香港所长?这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是在今年3月举办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讨会”,详细回顾了香港在30年前,1988年3月22日,上海试点批租土地使用权的作用。在资本市场问题上,26年前的1992年8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工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和香港证券交易与管理研讨会”。香港派出了一个90人的专家代表团与内地和台湾的专家共同研讨,我有幸也被邀请在会上发言,这是当年开会时用的文件。当时用的纸张都是黄黄的油印纸。当时的开幕致辞中指出,今年春季,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改革进一步深入,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已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这些必将为内地证券市场管理进一步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内部条件。 一年后的1993年7月,青岛啤酒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在境外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内地企业。此后香港证券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活动应运国家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最近几年,香港内地互相实现了沪港通、深港通,香港资本市场与国家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如果说20多年前的种种努力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出发,今后的努力将是再出发。作为我国唯一实施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仅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更要服务国家在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局。一是服务国内的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大局。二是服务国家进一步走向国际,与国际扩大交往的大局。 今天的研讨会请到多位独当一面的国内和香港的官员与专家出席,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都是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的领航者,他们远道而来说明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支持和重视,我也要感谢各个合办单位及协办单位,在短时间里面完成高效的筹备工作,我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主办单位

发起人:全国政协副主席 梁振英
主办单位:香港交易所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