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元件:淡化行业景气 关注个体成长(6)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3:47 顶点财经
与CCID的数据有较大不同的是,Isuppli预计2007年中国半导体销售收入的增幅只有15%(而不是CCID估计的25%),销售收入预计将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0亿美元,2006年为450亿美元。而2008年增幅将降低为12%至580亿美元。以iSuppli的观点,2008年,中国半导体制造商将面对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同时国内企业(当然不仅仅是国内企业)缺乏杀手锏产品来促进盈利最大化。 从CEIC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开始放缓,07年可能将下跌约8%。无论是土地、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等各项成本,都在开始增加,亚太的其它区域正在重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焦点区域包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 产业转移的两个话题:下一步的产业转移向何处去?我们从产业转移中真正受益了吗? 从产业转移角度,我们比较关注两个话题。一是,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加强、沿海一代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下一波的在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转移将何去何从。有报道称中西部地区开始成为集成电路投资的新热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就是新一轮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转移,尤其是电子零组件产业,可能不会大规模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转移的主战场可能是以越南为代表的亚太其它沿海区域。 产业转移的另外一个话题是需要甄别真正的产业转移的受益者,并非所有的产业转移对我们的本土工业都是有利的。以我们的判断,可能只有30%的产业转移能让本土产业真正受益。中国大陆成就了世界工厂的美名,在电子元器件领域,中国大陆在若干类大宗产品上高居世界第一,诸如电阻、电容、PCB、电机等等。但是,在这些领域,我们有产生本土的、与我们的产出比例相协调的、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吗? 从本土工业能否受益角度,我们可以将产业转移简单分为三类,一是国外巨头在中国建厂自己生产;二是类似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放弃的彩管、玻壳资产的情形,以上两种产业转移本土企业要么受到压制、要么成为包袱,难以受益。而凭借成本优势与技术进步,承接跨国公司释放出来的、同时还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的订单,这是我们真正能够受益的产业转移方式。 三、淡化行业景气,关注个体成长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新的景气周期格局下,复苏乃至反转带来的投资机会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建议淡化行业景气,甄别产业转移的真正受益者,自下而上的寻找投资标的,并在行业估值比较中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1、新的景气变动周期 我们总是能见到对景气的判断,复苏、甚至反转的说法都很多。事实上,我们正面临一个日趋成熟、温和发展的半导体产业,预期在未来的5年,这个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7%左右,07年全行业的增长率可能在3-4%,预期08年的增长率在7%左右的个位数增长,这样的增长率变动,我们很难称之为复苏。 全球半导体产业平均增长正在逐步放缓,周期性明显减弱,行业发展高峰与低谷之间的差距也缩减至约3-5%的很低水平,更短、更窄的周期,使得我们对行业景气度对投资的指导意义需要新的认识。在这样的景气变动格局下,复苏乃至反转带来的投资机会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