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岳
从今天(8月6日)起,为了应对化解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汇市顺周期波动迹象,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零调整为20%。央行强调,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那么,除了已经使用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外,稳汇市还有哪些工具可用呢?
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容易演变为“羊群效应”,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影响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在2015年“8·11”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及逆周期因子等工具陆续推出,用以平衡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前一个工具体现的是监管层的意志,后一个工具则是各报价行的行为,二者结合使用可更好地实现稳汇市的作用。
今年年初至上周五(8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降了3243个基点。7月3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外汇市场的波动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顺周期的行为。他强调,“我们将继续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易纲就汇市问题表态一个月后,央行即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零调整为20%。
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一个承担着化解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的工具。
2015年“8·11”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
2017年3月1日到9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涨了3529个基点。随后央行于9月8日下发通知决定自11日起,将境内金融机构代客远期售汇业务所需提取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央行做出这种调整的依据是,当时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恢复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
从上面央行两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条件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波动超过3000个基点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要素。未来随着外汇市场的变化,央行有可能适时适度调整这个工具的使用力度。
预防外汇市场出现“羊群效应”的另一个工具是调整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2017年5月底,在总结相关报价商经验的基础上,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新加入逆周期因子,调整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旨在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面变化,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从加入逆周期因子的效果看,对于化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1月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回应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银行均已对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使其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这一调整完全符合外汇市场自律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行中间价报价的基准性和有效性。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强调,未来若外汇市场情绪再出现明显的顺周期波动,人民币汇率脱离经济基本面,各报价行仍可能会根据形势变化对逆周期系数进行动态调整,这也是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的应有之义。
由此不难看出,在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之后,若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仍没有明显改观,各报价行就将对逆周期因子进行调整,以稳定外汇市场运行。
责任编辑:郭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