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乡村振兴功在当下利在长远

证券时报:乡村振兴功在当下利在长远
2018年02月06日 02:06 证券时报

  乡村振兴功在当下利在长远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中央一号文件4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文件昨日让A股不少股票应声而涨,主要是农业种植和种子类公司。

  每年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主要讲农业问题、农村经济,今年则是全面部署包括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规划时间也更为长远,提出了阶段性计划,包括三个阶段,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多年前,有位乡干部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现在农村早已不是当年模样,马上就是春节,不少人探亲回家会感叹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农民收入提高,房子盖得越来越好。

  但另一方面,农民和城市群体的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作为对比,离开乡村者大多获取了更多财富,他们往往只有春节这个节点才回乡和亲人团聚,若干年后,这种团聚将变得更为稀缺。

  这种差距也鼓励农民和他们的后代转移到城市中去,即使还在农村,也要到城市务工。这显然是符合规律的,农村务农收入远低于城镇打工,人们自然要往收入高的地方去,收入高的地方劳动效率更高,资源组织更高效。

  农村已经慢慢空心化,如果畅想几十年后,一个场景浮现,大多数国人居住在城市里,享受着现代化便利设施,中国农业不会是美国的农庄式耕作,也不是日本的小片种植,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由中国土地资源所决定。山区、小片和灌溉条件不好的土地被抛弃,土地大规模流转,一个家庭管理数百亩土地成为常态,农忙时节从城市招短工,由于效率提高,足以满足国人主粮所需。

  如此一看,既然大多数人都会转移走,又何必对乡村这么重视,做这么多倾斜性补贴?

  应该看到,对农业的补贴是全球现象,其他国家补贴更多,农业不仅仅是和其他国家的农民竞争,更重要的是和本国的其他经济争夺资源。农业是基础性行业,其意义不但在于保证基本的粮食安全,更在于很多加工业、第三产业依托其上,而这些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农业可能还要高,如果农业不能得到保全,那么这些产业也难以得到良好发展。不能因为未来大多数人会脱离农业劳动,就对农村、农民不管不顾,农民也需要相对体面的生活,不要被这个时代落下太远。

  让离开的人没有遗憾,让来的人安心。一方面,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也提出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农村也不是单纯的人员流出,也会有对农业有兴趣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入,只有资源不断流动,农村才能产业升级。

  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严防拔苗助长,比如不切实际地用行政手法消灭穷困人口,还要尊重产业规律。改革开放前中国北方农村就有使用大拖拉机,后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买了小型拖拉机,近些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增大,大型拖拉机重新返回。生产工具走了一个圆,但这个过程是难以逾越的。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农村 农民 乡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