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贸易争端不是赌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8:34 人民网-市场报

  9月1日,中美第四轮纺织品磋商延长一天后无果而终。其后,美国宣布对中国合成纤维布和胸衣等两大类纺织品实施进口配额限制。与此同时,中欧之间关于中国纺织品压港问题的磋商正在进行。

  中国和欧美出现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欧美对世贸组织10年前就决定的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缺乏准备,没有及早进行产业调整和政策调整。当今年纺织品
配额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较快时,欧美的相关企业就吃不消了,在国内施加政治压力,从而形成当前的对华贸易争端。

  中国和欧盟已就

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已获得一个稳定的出口增长环境。压港问题是大环境和小谈判之间时间差引起的技术问题,应可审时度势地酌情变通解决。

  中欧协议达成后,欧洲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反弹,颇耐人寻味。一是欧洲的纺织品经销商和消费者对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发出抱怨,二是一些纺织业已经消亡或规模不大的欧洲国家也发出同样的抱怨。这固然是欧洲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的一种体现,但这更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产业分工是一种现实,自由贸易已成为一种社会必需。

  中美之间的纺织品争端会不会引发类似的社会现象呢?按常理说,如果美国要价太高,导致中美纺织品贸易出现大障碍,恐怕也会出现类似的一些麻烦。何况美国是对华出口棉花的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受损,美国对华棉花出口也会受损,连带负效应会比欧洲还大。贸易是一种追求双赢的行为,如果搞得两败俱伤,便是一种愚蠢。

  对中国来说,也应在贸易争端中学会一些东西。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无序的、低效的内部过度竞争是一个老毛病。这不仅造成中国外贸出口效益不佳,也容易引起贸易争端。中国在行业协调和组织水平上有待提高,要学会在出口数量和出口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的利益平衡点,学会实现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自律。与此同时,中国已是一个世界贸易大国,但中国在世界贸易的规则制定、价格制定和话语权方面,没有发挥与现有地位相适应的作用。中国需要在这方面多学习,长本事。

  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争端的情况看,对外有一个消弭相关利益受损群体反弹的问题,对内有一个行业整合协调的问题。前者需要做社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国外受益群体声音能有表述,形成理性平衡;后者则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协调双管齐下。

  国际贸易和市场买卖行为是同一种模式。在市场上,如果排除欺骗行为,买卖双方只要成交,便是一种双赢行为。如果为交易打起来了,便是一种双输。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同样也是一种耐心的讨价还价、力求双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一种理智冷静的判断,而不是赌一口闲气。

  《市场报》 (2005年09月09日 第四版)

  作者:黄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