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利益是医改新方案路障 先攻管办分离山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7:19 东方早报 | |||||||||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新医改方案已报国务院审批。该消息来自本周一起在沪上举行的“2005年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 据介绍,新医改方案确立的操作步骤立足于“一个结合、三项分离、三个联动”。
从字面理解,“新医改”与被称为不成功的“老医改”的原则框架并无更多新东西,但基于推进医改的社会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医改方案目标更加清晰,内容更趋明确,而且还试图采取联动推进的改革战术。这是值得人们赞许的。 从时间上算,医改从提出到推进已整整延续了11年。最初,医改是在减轻财政负担的情势下起步的,就像当年推出沪深股市,很大程度期待股市资金为国企解困服务那样。到后来,医改的取向才逐步归位到缓解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这个大前提上来。良性的医改本该借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力,只可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医改主要依赖于看不见的手在“单手发力”,而看得见的手所承担的基本公共医卫保障职能却在“以市场为取向”的口号左右下逐渐式微,导致“老医改”日渐走入歧途,成为一项典型的“跛脚改革”。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始终以为,“老医改”之所以走入歧途,错不在医卫领域引进了看不见的手,错更不在医改本身,错只错在内容层面的医改与体制层面的医改长期不配套。 社会各界对“老医改”的强烈批评,集中反映为相对于十几年前,百姓看病难以至于不敢看病的状况日甚一日。当问题积累到临界点时,先有卫生部一位司长声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再有国务院研究机构称“医改基本不成功”。到今年7月,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中直机关所作的“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报告”,更被舆论曲解为卫生部正式否定“市场化道路”。一时间,仿佛医改必须推倒重来。所幸,新医改方案并非完全另起炉灶,仍然坚持立足于“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互相结合。 许多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具有相通性。若把改良看作“物理反应”,那么,改革则可看作“化学反应”。就医改而言,若把它视作“化学反应”,那么,“三项分离”和“三个联动”的具体所指就是主导“化学反应”的六个主打“化学元素”。再以作用大小分,“管办分离”乃关键元素。因此,在坚持“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新医改”必须首先从“管办分离”这个改革的“痛点”下刀。 若干年前,早报评论员曾写过一篇《还有多少部属医院?》的短评,时至今日,部属医院一个不少,省属、市属医院也一如既往。人们很难设想,卫生主管部门“裁判”与“运动员”一心二用,如何在“公益”与“市场”之间不坐歪屁股———在“亲儿子”与其他医卫市场主体法人之间确保监管的公平和公正?事实上,因“血缘关系”难舍难割,不少卫生行政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早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不斩断“管办合一”的利益链条,卫生行政机构的身份是扭曲的,它就无从真正担当作为行政力量推进医卫改革的主导性代表。 “老医改”因为走歪了路,不但生成且大大固化了医卫、医药等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团。之所以如此,关键原因就在于“老医改”没从源头改起———一开始就先拆散“管办合一”。现如今,“既得利益”是横在“新医改”面前的“路障”,最大的“路障”就是“管办不分”。 改革的思路有两种,先清外围是一种,先攻堡垒又是一种。由于被固化的“既得利益”挡道,“新医改”只能先攻堡垒。即,先攻下管办不分这个“山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解决主要矛盾。惟如此,“新医改”对百姓所作的承诺才能有所实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