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汇率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什么 影响不容忽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9:2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韩雪萌

  编者按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相关的银行、企业及居民个人如何适应新的汇率机制,练好“内功”,规避风险,取得收益?本报从今天起特推出一组“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报道,与关注此问题的广大读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个月之后,大多数人才开始真正理解,相比7月21日晚2%这个数字,央行刻意强调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确实更具有深意。

  继7月2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外汇衍生品,帮助企业在汇改大潮中学会“游泳”。两周后,央行在不到24小时内连发两道“金牌”:先是将原来只有个别银行可以参与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放宽到大多数银行,同时开放掉期业务;进而开闸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该市场。同时,首次引入询价这种更为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允许在该市场内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和掉期交易,这标志着中国的汇改历程在探索中已经启航前行。

  显然,央行在汇率改革后的重要配套措施就是开大外汇市场的闸门,为企业和银行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针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商业银行应该怎样抓住机遇,适应新的汇率机制,规避汇率风险,学会在新机制中自如地“游泳”,才是人民币汇改后商业银行的重中之重。

  汇改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尽管几年之间汇率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当这一天真正降临的时候,商业银行切实感到的震动远比想象中的剧烈。可以说,汇率改革同行进在快速轨道上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样,共同改变着商业银行经营的理念和环境。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冲击最大的首先是对外币资本金的影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美元资本通常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此次汇率调整后,商业银行将面临资本金总额缩减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获得美元注资的商业银行,影响尤为明显。

  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央政府已经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了450亿美元的资本金,即将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通过使用外汇储备向商业银行注资已成为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主要手段。汇率制度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进而影响银行改革的总体安排。

  但是,升值对于股改中的商业银行究竟有多大影响,还要根据银行自身的避险与经营能力而定。

  金融专家谭雅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用短期货币价格变数判断长期资产的升值或缩水。对于我国外汇储备或注资资产的价格要有短期风险防范与规避意识,适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资产损失,同时要从长远战略策划入手,依据自身发展前景、步骤和阶段,采取有效手段并运用市场工具、产品,打理外汇资产,减少损失,争取利润最大化。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排头兵,中国银行素以善于经营外汇资产而著称。汇率改革后,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称:总的来说,汇改对于中行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中行的资产状况以及战略投资者引进等工作的开展。中行另一名新闻发言人、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周凝则算了一笔账:凭着良好的外汇资金经营能力,中行的外汇资金在国际市场上的收益率要比在国内换成人民币投资的收益率高出两个百分点,因此即使中行持有多头,这个差额也刚好能够弥补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幅度。

  此外,中行对于2003年12月底获得的225亿美元注资也已采取了保值增值的措施,增值幅度可以达到股东的要求,因此汇率变动不会产生影响。再加上中行本外币资产比例差额不大,因此可升降相抵。

  尽管如此,王兆文也坦言汇改对于每家银行都将是很大的考验,尤其是银行的定价、服务和资金应用水平。据悉,中行将采取三大措施来应对这种挑战:首先是进一步采取对应性的避险和保值措施,优化本外币资产的配置;第二,加快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避险和保值产品及服务;第三,实施新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

  汇改为外汇业务迎来历史性机遇

  汇率改革后,央行的第一个举措正是为企业转移外汇风险提供新的工具和对象,可以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体从原有的7家银行,迅速扩大到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银行在内的上百家,同时对这些主体开放掉期业务。

  隔日而出的第二个举措是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银行间市场询价交易模式,并增加远期、掉期等交易品种,对于人民币兑外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增加银行间市场询价交易模式更是向国际外汇市场接轨的战略举措,必将对人民币兑外币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两项措施表明,所有外汇指定商业银行均可在当地外汇局备案后对客户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无疑,在央行力推下,远期外汇交易的启动,将对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央行措施公布后,商业银行均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掉期业务等外汇远期交易品种的系统、流程、定价方向的准备,并积极向外汇管理局递交了申请,各家银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汇率调整所带来的挑战。

  9月1日,记者从中国银行了解到:经国家外汇局的批准,中国银行已成为首家获得国家外汇局批复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的外币兑人民币掉期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即日起中国银行可对机构客户开展外币兑人民币的掉期业务。

  据了解,中国银行目前开办的外币兑人民币掉期业务最长期限为一年,不久,中国银行将对客户开办一年以上的掉期业务。客户一年以内任意期限的掉期交易可以向中国银行询价。根据相关人员介绍,中国银行掉期交易价格是根据本外币利率预期、产品风险等级和利率平价公式得出的,外汇掉期业务将首先在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和深圳等6家分行进行试点,并尽快在全辖范围内推广。而其他中资商业银行的外汇产品也将逐期推出上线。

  显然,汇率机制的改革,对中资商业银行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是银行定价能力需要提高。如果定价能力不强,可能会无法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防范的考虑,定价上如果过于保守,产品就有卖不出去的可能。其次,过去在这方面竞争还不是太普遍。但今后这项业务的覆盖面可能会扩大,竞争也会随之加强,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增强竞争意识。银行通过提供服务,推出更多的避险产品吸引企业。同时,企业也会选择银行,如果一家银行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可能正常的结算业务也会随之转移到别人手里。所以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业务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实力的竞争。

  外资银行瞄准远期外汇交易

  汇率改革后,央行在8月1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允许开展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从而彻底改变了此前只有4家国有银行和3家股份制银行可以从事此项业务的垄断局面,也为对远期外汇业务渴望许久的外资银行敞开了大门。

  随着内地人民币业务规模的扩大,外资行一直迫切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来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获得境内外汇远期交易的许可,也将使外资银行在轧平人民币“头寸”上获得新途径。同时,外资银行发展境内业务方面将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不过5天,外资银行已经为开展银行间外汇远期交易进行积极筹备,并逐渐向有关主管部门递交了业务申请。

  8月15日,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增加远期外汇交易品种,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正式上线。但密集的开场锣敲过后,这一市场却稍显冷清。

  据外汇交易中心官方网站数据显示,8月31日远期外汇市场共成交了3笔美元/人民币远期交易。其中一笔期限8天,成交价为8.0923元,一笔期限41天,成交价为8.0743元,交易期限均不长。

  目前,已有14家银行进入了远期外汇市场。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对外汇远期市场兴趣浓烈,但现实是,远期外汇市场在近期并没有表现出火热的交易局面。其中的原因,谭雅玲认为,远期外汇市场有逐渐成熟的过程,尤其是面对当前投机因素的逐渐扩大,市场之间交叉运作积聚了较大的风险,国际外汇市场价格波折起伏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比较大。交易主体谨慎进入市场,一方面是与外汇交易技术和经验有关,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它们仍然在徘徊与观望之中。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成交趋势中看到外资银行的积极态势。

  远期外汇市场上线以来,最大一笔交易的成交金额达到了500万美元,交易双方为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广州分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期限1个月。该笔交易的卖方是蒙广行,买方则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成交价是8.0816。显然,蒙特利尔银行的报价出现,打破了以往只有中资报价的冷清局面,标志着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了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

  在记者采访中,一些银行专家认为,汇率改革,对于外资银行而言,意味着将拥有更多的机遇。因为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中,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条件是十分明显的,但在我国金融有保护和受约束的条件下,外资银行面对的限制性条件较多,而人民币汇率改革给予市场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外资银行的优势获得发挥作用的空间。所以,据此分析,汇率改革后,外资银行将大有所为,而中资银行也将面临一个磨炼自身实力的战场。要学会在新的汇率机制下自如地游泳,提高自身的游技与能量是关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汇改相关网页共约45,3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