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中国纺织品 暴露西方贸易自由化实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 10:44 南方都市报 | |||||||||
纺织品贸易不足中美贸易的10%,这场本不复杂的经贸摩擦正逐渐演变为政治博弈,其背后更深层的交锋是包括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在内的其他因素。
然而,这场不期而遇的风波,暴露了西方贸易自由化的实质——今年8月的局面,实则是欧美只想中国买他们的飞机,而不愿意中国卖出自己的鞋帽。这是一种强权模式的自由贸易。 在长期的贸易保护体制下,欧美纺织业享受了多年的垄断利益,但在配额取消后的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时代,他们还想继续享受垄断利益,维护自己的特权。为了保住自己国家工人的就业岗位,欲重新考虑开放纺织品贸易的问题。但他们忘记了,美国对七类中国纺织品设限,将会给中国纺织业带来20亿美元的损失,并涉及40万中国纺织工人。他们也忘记了,2005年1月1日全球实现纺织贸易自由化,正是西方大国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的一环。中国将交换的是,开放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和农产品市场。 他们还忘记了,正是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一个多世纪前,西方严重打击了中国和印度的传统纺织业。洋布以低廉的价格和倾销政策席卷了中印市场。 中国现象正表明,西方贸易自由理论的“实质”是单向度的自由。 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加剧了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不确定性。纺织品滞压,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受伤最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进口商表示,这些滞压的产品多数已经按照合同向中国生产商支付了钱款,而如今却无法入关;另外,零售商则愤怒于因中国发往欧洲的套衫受阻,他们在关键的秋冬交易季节可能损失八亿。 我们不能忘了最关键的一点,美国消费者从美中两国的贸易中得益最多。为难中国,其实也是在为难自己。 本报经济评论员 李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