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恢复纺织品配额限制 造成中欧双输局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8:55 中国青年报 | |||||||||
公元前3世纪以来,沿东西方商贾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进入罗马帝国,受到欧洲达官贵人、公子名嫒狂热追捧。黄金易得,丝绸难求。斗转星移。2005年8月,欧洲各国商场的货架上,多个品种的中国纺织制品纷纷告罄,普通消费者求之而不得。 同时,从荷兰鹿特丹和德国汉堡到芬兰赫尔辛基和其他欧洲港口,大量中国纺织品集装箱遭扣留。两千多年间,欧洲人的嗜好没变,欧洲的贸易政策变了。
今年初,在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的大背景下,欧盟却恢复配额限制,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严防死守”。尽管中欧几经谈判,艰苦妥协,欧洲进口商的配额还是很快用完。 进退维谷间,欧洲进口商蒙受巨大损失。据德国服装协会估计,欧盟配额仅在德国就会造成超过10亿欧元损失。而中国纺织品厂商因为下半年的一些配额已提前“透支”,今后将严重开工不足,工人面临裁员下岗。欧盟贸易保护政策“创造”了“双输”局面。 贸易全球化的最大目标是互补和双赢。欧盟曾经不遗余力鼓吹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如今却自扇耳光。中欧贸易去年总计1700多亿美元,其中纺织品不足10%。有人作过比较:中国欲从欧美进口一架飞机,需出口上亿双袜子。 没有中国造袜子和内裤,欧洲人未见得光脚和露臀,但数以千万计消费者不得不花费更多,或许连带还得承受通货膨胀和利率上调,眼见低迷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中国谚语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欧盟屈从内部压力,制定扭曲市场规律和全球贸易原则的政策,显然应了这句谚语。 话说回来,近代以来,除去一些特殊年代,中国可曾大规模抵制欧洲人输出的商品?的确有一次———19世纪抵制鸦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