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为什么大学教授更愿意生孩子?
文 | 李宏彬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最近,一篇有关建立生育基金的文章引爆网络,文中描述的“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让许多人直呼生育基金是“征收丁克税、单身税”。此外,各地统计局近期开展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的调研,已公布调查结果的地区普遍呈现人口出生数量下降的趋势。大家生育意愿不高,鼓励生育的政策再次成为近期的新闻焦点。
但根据我的观察,大学老师这一群体,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在生孩子、尤其是生育多胎变得越来越罕见的今天,这些在大学里教书做研究的知识分子,普遍有更强的生育意愿。无论是我过去任职的香港和北京,还是现在任职的美国学术圈,似乎都是如此。为什么呢?这里面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香港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之一,2017年平均生育率仅为1.19,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女性一生只生育1.19个小孩。如果不包括新移民,生育率甚至会低于1。与此对比鲜明的是,香港学术界的同事大部分都有至少两个孩子。我有一个好朋友,老大都上大学了,我们以为他们可能是朋友中唯一的只生一胎的家庭。最近,他们传来喜讯,生了老二。
不仅是香港,北京也有类似的情况。由于学界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女性读完博士再生头胎的话,年龄至少也接近30岁了。我在清华的同事们,生孩子都很晚,可是很多都会生二胎,有些人甚至要了三胎。有些年龄偏大怀孕有困难的同事,会选择利用试管婴儿等方式辅助生育。据说服务于大学老师的北医三院,做试管婴儿的科室总是人满为患。
美国的教授同样有很强的生育意愿,很多人都有两三个孩子,少有不生或者只生一个的,而且他们更喜欢自己带孩子。我有一对常青藤大学的教授朋友,一共生了四个女儿。来中国开会的时候,他们也会带着孩子们。常常是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忙着操作电脑做演讲。
有人可能认为,大学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生育意愿,是因为他们工作稳定、比较清闲,而且一年有两次长假,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生孩子和养孩子。
其实大学老师并不比其他工作悠闲,也同样经历着他人经历的焦虑和辛苦。美国和香港的大学普遍实行的常任轨(tenure-track)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教职人员学术考核制度,清华北大现在也都引进了这种制度。博士毕业后从助理教授做起,需要在第七年通过考核获得晋升,拿到终身教职(tenure),否则就被解雇。好的大学终身教职的评价标准极高,成功者寥寥无几。比如斯坦福的要求是在本领域世界领先;香港的学校、清华、北大的标准是中国领先。很多同事发表一篇论文、或者拿到终身教职比中了六合彩还要开心,因为这的确和中奖的概率差不多。可见,大学老师同样也是一份竞争激烈、成功率很低、而且非常残酷的职业,大家其实都是在没日没夜地工作。
在同样严酷的工作条件下,为什么大学老师仍然有更高的生育意愿呢?在同样的现象背后,美国、香港和北京都有独特的原因。
对美国大学老师来说,除了生孩子固有的产假之外,更重要的是,每生一个孩子可以把评终身教职的时间推后一年。这个政策不仅适用于女性,而且适用于男性,这样也鼓励了男教授们花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对他们来说,生孩子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甚至有好处。生两个孩子可以把评终身教职的时间从7年变为9年,有更多的时间发表论文,从而达到评价标准。
在香港,最重要的养育成本其实在于房子。香港有专业化的、低费用的菲佣带小孩,而且公共医疗和教育全部都是免费的。但在香港,住宿费用是最大的支出。香港的房价动辄每平方米20-30万,2000万买的房子看上去室内面积也就70平方米。很多人的房间勉强放一张床,四面靠墙,进门其实也就是跳上床。狭小的空间降低了大多数港人的生育意愿。但香港的大学老师却不用担心。我博士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香港中文大学,住的是250平方米的房子,带保姆间,每月只需要付一点点租金。所以对香港的教授来说,居住成本很小,所以他们的生育意愿比其他香港市民更强。
在北京,孩子的教育可能是父母们更加关注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从小进入名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然而,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市场竞争导致其“价格”直线上升。可以说,教育变成了养孩子的重要成本之一。大学老师就不用担心这件事。大学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而且这些学校教育质量一流。据说海淀区最有名的教育机构是清华幼儿园、北大附小和人大附中,而不是这三所大学。这些可能言过其词,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大学老师的孩子往往能够免费、免面试地进入大学附属的教育机构。很多老师甚至说,这么好的资源,不多生几个孩子就亏了。
实际上,三地大学老师都有很强的生育意愿,其原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职场中对女性、甚至男性在生育阶段给予的保护和支持,为其子女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教育,为家庭提供廉价的住房,其实都是在降低生养孩子的成本。大学也许是无心插柳,但是这些特有的福利政策让教授们“生得起、养得起”,他们自然会多生孩子。这一点和梁建章在《提升生育率应该靠减税增收》一文中所提出的通过减税、补贴的方法降低生养成本的逻辑是一致的。
大学老师虽然经历着与其他职业从业者相同的焦虑和辛苦,但他们是一群幸运的人。至少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他们可以更加任性。如果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同样的幸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许是一件最大的幸事。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