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想放水,真的该减税!
来源:蜜财经
1
该来的,终于来了!
前几天,在央妈与财爸的史诗级互撕之中,央妈先抗不住认输,向市场投入了天量货币;紧接着,就在刚刚,财爸也紧接着跟上,“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了!
7月23日傍晚,“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当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稿,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为此前央行、财政部的那场争论,画上了句号,也为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确定了基调。
那么啥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呢?
通稿正文:一是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几点,首先,下半年地方财政的支出要增加了,基建投资又要托底了!
毕竟,在今年强监管的影响下,由于地方的“钱袋子“大幅缩水,基建投资增速大受影响,投资这架马车,面临熄火的风险!
由于金融监管导致非标融资持续萎缩,同时财金23号文和PPP项目的清理整顿也导致城投公司其他融资途径受阻,缺钱不止的城投公司不得已减少了投资,而这直接导致基建投资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挫。
再看看其他两架马车,在“出口”方面,美国左手美元加息、右手毛衣战来势汹汹,数千亿的天价罚单和关税力度让我们的出口全面承压,出口增速不断下降。
被寄予厚望的国内消费,也并没有因为官方说的“我们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而有起色。2018年5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8.5%。上一次这么低还是在2008年股市暴跌最惨烈的下半年。
那么其他两架马车不行了,为了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投资自然又会被拿出来托底了,各种大项目就又要搞起来了。
注意,在本次的会议中,再次提出了“稳增长”的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多么强调就业形势良好、调查失业率新低,都抵不过增长的重要性。在7月份国家统计局开发布会时,也说过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经济总归是需要增长的,数字还是得上升的。经济好的时候说,我们要高质量的GDP,经济不好的时候,传统的稳增长工具继续用。
2
那么既然地方财政的支出要增加了,那么增加地方财政的钱哪里来?
一是靠卖地、楼市,二是靠地方债。
目前,并没有提扩大赤字率的问题,因为扩大赤字率需要向人大报告的。所以提出了“专项地方债“的措施,1.35万亿专项地方债,就是发力的表现。
要知道,专项地方债是不计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的,其实就是给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空间!那么,未来如果继续下行,不排除会给予基建特别的支持,比如98年也搞过的特别建设国债。
除了开一开“地方债”的口子,还要救一救平台。
通稿里有这样的表述,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地方平台和隐性债务整顿得太厉害,一些地方出现项目停工烂尾,地方财政也是叫苦连天,所以我们再次重提“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那问题来了,按照要求,我们既要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然后又限于“必要的在建项目”,那金融机构到底是市场化原则优先,还是保项目优先?都是已经通过发改委审批的项目,金融机构如何区分哪是必要的项目,哪是不必要的呢?
更让人担心的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与拿捏。
前段时间,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北京参加某论坛时,详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深层问题,谈及地方政府债务时称,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但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息都还不起。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靠基建和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来发展经济,其实还是在加杠杆,这一招我们已经用过很多次了,而且边际效用递减,可以短期有效但是长期无效。
3
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什么?
在会议的长篇通稿里,有这么一句话对蜜姐触动最大——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这几年政府一直在鼓励减税降费,每次都号称万亿减税规模,可是最后税收增长速度却总是GDP的数倍。
就拿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增长来看,我们的税收增速是14.4%,其中增值税同比增长16.6%,企业所得税增长12.8%,个人所得税增长20.3%,其中没有一项低于10%的GDP名义增速。
如果税收增速和经济增长相当的话,上半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还有个人所得税就分别多交了1900亿,600亿,以及700亿,合计多交了3200亿。这说明我们居民和企业的真实税负水平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在大幅上升。
如果把这部分多交的税退给实体经济,那么全年就可以减税6400亿,直接拉动0.8%的GDP增速!
当然后来有财科所刘尚希所长解释了——我们确实是减税了,只是你们没感受到!
税收=税基×税率,减税是主要针对税率,给了各种优惠,但是税基增加了,所以体现出来就是税收增长。
蜜姐也觉得此招甚好,打算今天就跟员工宣布,现在要涨工资了,但你们拿到手的钱=基础工资×绩效系数,基础工资给你们涨100,但绩效系数却降低了一半。
比如你之前赚8000,是4000×2=8000,现在给你涨工资,变成4100了,你应该对我感激涕零,但绩效系数变成了1,所以你只拿到了4100,但不能说我没给你涨工资。
就好像在大卖场搞的那种先涨价再降价的促销,500元的衣服,先涨到1000,然后告诉广大消费者白菜价大甩卖打5折——这有意义吗?
为何税收迟迟将不降下来?
需求决定一切,没有真正减少政府开支,税收便很难减。所以我们必须先从大幅减少某些无用、浪费的开支开始。
今年以来,中美博弈愈演愈烈,大国博弈逐渐升级,一方面,美国对我们的中国制造频频出手、屡屡打压;另一方面,美国自身却在减税降费,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正如蜜姐在前文所述,无论是央妈的放水,搞“稳健“的货币政策;抑或是财爸的积极财政,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关注到实体,关注到内需层面。
只有减税降费,实体企业才有生存空间,居民才有消费动力,实体企业才有赚钱的可能,才能让资金“脱虚向实”。否则再怎么放水,资金还是会流向最赚钱的领域;再怎么投资,也只会造成产能过剩!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