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疫苗开启全民追凶:不信任源自一再监管不力

疫苗事件疫苗开启全民追凶:不信任源自一再监管不力
2018年07月24日 00:17 新浪财经综合

  疫苗市场要驱逐劣币

  北京商报 陶凤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疫苗案件作出批示,要求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一查到底,严肃问责。证监会、国家药监局、公安机关先后对长春长生立案调查。

  经过自媒体文章《疫苗之王》的发酵和各大宝妈群、朋友圈的口口相传,热得发烫的疫苗事件已经开启了“全民追凶”模式。公众也从质疑一家疫苗生产企业转向整个国产疫苗行业。

  不信任源自现实的大打折扣,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监管不力。重拾信心离不开一场彻底的市场洗牌,拒绝劣币驱逐良币。简而言之,要通过这次疫苗事件建立新的市场秩序,只有信得过的优质企业才能留下来,信不过的劣质企业必须淘汰出局。

  在国家对疫苗监管制度已经非常严格的情况下,仍然有企业顶风作案,根本原因是相比疫苗生产的巨大利润,违法成本太低。目前的《药品管理法》规定,对于生产劣药的,只能处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未来,通过立法与加强执法,大大提升企业的作恶成本,才能为优质合规的企业保驾护航,将违法作恶的企业赶出市场。

  如果任由“劣币”存在,公众对疫苗的抗拒和迟疑越来越严重,质疑某种疫苗常使受众对别的疫苗也产生反感,催生本能的连带不信任。生产合规疫苗的优质企业也会遭殃。在整个行业的风险收益平衡中,需要用制度为劣质企业“开刀”,为优质企业“开道”,才能捍卫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现代医疗、临床数据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信仰。

  疫苗行业“高危”,在于高利润,也在于高风险。上世纪50年代,“卡特事件”给美国疫苗市场带来始料未及的影响。由于法院“无过错责任”的判罚,医药公司开始重新审视研制疫苗的商业合理性。疫苗的研发周期长,需要经历多轮临床试验,过程中受到严格监管,最后流向市场,一旦出现问题也要面临法律诉讼和巨额罚款。

  即便是“费力不讨好”的生意,也没有拿生命开玩笑的道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要拒绝劣币驱逐良币,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公开透明,凡事遮遮掩掩,最后只能适得其反。只要保持信息公开对称,疫苗事件就有理由不重蹈三聚氰胺事件的覆辙。

  国家药监局的迅速介入,以及相关调查的即刻启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公平公正、当前长远、风险收益、劣差优良实现绝对的最优选择。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才能彻底扼杀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才能还优质企业“清白”。

责任编辑:陈永乐

优质企业 劣币 疫苗事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