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中国在自省中走向未来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中国在自省中走向未来
2018年03月04日 09:02 新浪综合

  四十不惑:中国在自省中走向未来

  ---- 北大经济学院专家学者笔谈2018年全国“两会”序

  孙祁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由此拉开。仅仅40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巨变。

  1978年,在邮电局工作了两年的我,每月工资从学徒工时的18.5元提高到32.5元。当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2017年,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1978年,我与话务班的20多位话务员一起,每天用十几部市内程控交换机连接着全市400多万人可使用的600多部电话。统计资料显示,当时整个中国的电话容量359万门,普及率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2017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102.5部/百人,4G用户占全球4G用户比例超过40%,光纤宽带用户占全球光纤宽带用户比例超过60%,为全球光纤宽带占比最高的国家。

  1978年,我们一家五口住在面积60多平米的房子里。虽说相比现在不大,但与当时城里许多家庭相比,还是宽敞不少。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6.7平方米,2016年为36.6平方米。

  1978年,已成年的我,除了小时候跟随不断调动工作的父母去过一些城市以外,从未去过任何地方旅游。中国甚至在1978年都没有国内旅游人数的官方统计,而仅有入境游客的统计。1978年,入境游客人数为180.92万人次,2017年达到13948万人次;1994年,全国居民旅游人数5.24亿人次,2017年,达到50亿人次,出境14273万人次。

  上面这些我亲身经历过的、反映普通百姓最基本生活变化的几组数据,只是中国巨变中的一个缩影。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按现行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7年的3.1%,远低于世界平均10%的水平。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0%下降到2017年的29.3%,达到了联合国的富足标准。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用了仅仅不到40年的时间,就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告别贫困、实现温饱,走上小康,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央。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到四十能明理“不惑”,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进入了“不惑之年”。

  四十不惑,我们为四十年的巨变而骄傲。巨变的发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更是确凿的证明——她证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证明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十不惑,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总结经验,但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与差距。201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14.13%、欧盟的23.30%,排在全球第68位。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序,在2015年参加排序的188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90位。国家统计局和有关机构的权威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明显,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的水平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6年,最能衡量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占全部专利的比重分别不到40%和20%。目前,我国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量只有1000人左右,远低于高收入国家4000人左右的水平。21世纪以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从2000年的2023美元跃升至15000美元,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2000年是81000多美元,2017年突破10万美元大关。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四十不惑,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发展约束条件的变化。在普遍贫困的年代,吃饱肚、穿暖衣就能为人带来幸福感;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期盼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更可靠的养老保障、更高水准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更有保障的安全、民主、法治、公平和正义。然而,“穷则思变”,“富则思安”。一方面,人们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因为改革而触碰自己的既得利益。借用经济学的“边际”概念,人们的“边际改革热情”在下降,但“边际利益诉求”在攀升;“边际幸福感”在下降,而“边际焦虑感”在上升。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环境资源的硬约束、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遭遇的体制机制藩篱……各种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无疑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十不惑,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国际社会新的动向。纵观全球,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国际上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以及反全球化的逆流也在涌动。已经出现并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可能产生新的诉求、新的摩擦甚至新的争端。对于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必须面对和警惕“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难题”。中国一直强调永不称霸,但这并不能阻挡那些想称霸,或有冷战思维的人,或对中国的崛起有疑虑的国家制造或者挑起事端。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警惕有人以“吹捧”的方式来给中国设下“温柔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在“赞美声”中保持足够的自省,更加发愤图强,奋起直追,我们将可能在自我陶醉中重新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是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在从大国向强国进军的征程中,我们必须认清大国演进规律、科技发展规律和风险演化规律;正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不畏各种挑战,直面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容应对各种“棒杀”和“捧杀”。

  2018年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第一次“两会”,这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召开的一次盛会,意义十分重大。在此之后,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年份将相继到来: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中国跨入全面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会上,我们一定要全面总结经验、深刻反思教训、认真剖析问题、理性提出对策。中国是一个有着“吾日三省吾身”传统的民族,而一个有着自省精神的民族能够永葆不竭动力。我们在自省中走到今天,我们也将在自省中走向未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自2014年开始,每年都在全国知名网站推出“北大经院专家学者笔谈全国‘两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今年是北大120周年的华诞。在北大百余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北大经济学人为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的成功需要汇集民智,我们希望通过“两会”笔谈,与社会各界共同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我们的智力支持,贡献我们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