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淡化经济增速指标有何好处

2018年03月06日07:51    作者:许维鸿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许维鸿

  这次两会把增长目标确定在“6.5%左右”,低于很多研究机构“6.5%以上”的预期,是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理性选择,旨在为中央和地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留更大的空间。

许维鸿:淡化经济增速指标有何好处许维鸿:淡化经济增速指标有何好处

  两会中对中国GDP总量和增速的描述,值得投资机构高度关注。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GDP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GDP增速达到6.9%,是继2010年来首次回升。这次两会把增长目标确定在“6.5%左右”,低于很多研究机构“6.5%以上”的预期,是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理性选择,旨在为中央和地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留更大的空间。

  首先,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巨大,占世界经济比重到达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让中央对经济体量和速度的追求转变为对经济质量的追求。而且,经济增长过快也跟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四万亿投资”有关系,国进民退放大了国有经济的金融杠杆,经济有很多“旧账”要还!

  其次,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由于国土面积巨大、东西南北地域发展背景差异,总体数据需要考虑区域间的平衡。春节前包括山东在内的好几个省份对于经济发展动力和机制的深刻思考,在网上引发了各方面的热议,持有支持和期待的声音占了主导。因此,深层次化解经济中的机制问题,必然带来阶段性的经济增速调整。磨刀不误砍柴工!中国经济消费升级、消费细分领域空间巨大,近几年经济适度减速,是为了更长久的发展。

  随着过去几年中央政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各地方处理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大经济问题的背景下,尽快卸下“靓丽”GDP数据的包袱,停止数据“注水”行为,是对地方政府官员、百姓民生、国有企业经营、产业竞争环境都有利的措施,应该积极鼓励。在宏观上,没有自下而上的为官员经济增速考核减压,也就谈不上停止依靠大规模融资刺激经济、谈不上遏制金融杠杆与“地方债”恶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第三,对于金融市场而言,GDP增速的指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联性是核心问题。对于2018年,股市和债市都有机会,特别是已经低迷一年多的债券市场,结构性的行情已经展开;两会召开前后,股市中的创业板细分行业龙头股票十分活跃,都在期待两会进一步细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管齐下的改革推进。金融研究者应持续跟踪货币总量供给M2增速与区域化GDP增速间的货币杠杆利率,在大宏观领域和行业改革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最后,持续跟踪中国经济数据,除了两会报告的核心数据“锚住”货币增速,研究GDP增速对资产价格的相关性,也可以参考诸如发电量、用电量、海关进出口、各级财政税收、社会零售总额等“更加细分”的硬性指标,用以判断实体经济整体和局部的热度,最终指导投资。特别是过去两年业绩表现靓丽、股价“鸡犬升天”的国有周期类传统产业股票、如煤炭钢铁等,2018年都面临经济周期和机制转型的双重挑战,板块内部分化是大概率事件,需要投资机构自下而上把握投资时机。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改革 增速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银行基层员工想跳槽:钱少事多 银行已不是金汤匙 黄鸣再发声:过去的5天像熬了50年 请别伤害我女儿 ofo质押单车补血:据称因滴滴拒绝签字 阿里投资受阻 亚洲共享单车折戟欧洲市场 英媒感叹欧洲人素质堪忧 刘士余面前,人大代表建议明确独角兽评判标准 三四线房地产重新火热:去库存效果明显 棚改刺激需求 58家或将奔向IPO快速通道公司名单一览(附图) 现象级茅台背后的黑洞:炒货大量囤积迟早会出大问题 人大代表建言刘士余:IPO一定要严审 不能带病上市 论A股IPO之尴尬:拥抱没落的娃哈哈 拒绝亏损的爱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