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次债骨牌中中国如何再避危机(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4:17 《商务周刊》杂志

  我个人认为,次债危机可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由于次债危机,使得西方一些主流金融机构对资本的需求高涨。他们以往对来自中国的主权基金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现在是饥不择食,反过来游说,欢迎主权财富基金的进入。我认为中国应该抓住这一大好的机会,入主华尔街,这是一个战略机遇。第二,次债危机以后,如果美国经济将进入长期低速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几乎百分之百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长火车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很大,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结构、消费结构的升级等等,潜力非常巨大,只要中国能够抓住机遇,我相信跟美国经济的软脱钩完全能够实现。

  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

  吴剑(光大银行董事)

  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持续监控次债危机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讲,经济衰退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从现在来看,事情还远远没有完。整个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值得关注。首先是进出口。中国现在进出口整个的对外依存度在30%左右,其中美国占1/4。美国如果实体经济出现衰退的话,对中国GDP影响将在1—3个百分点之间;第二个影响是利率。美联储还要继续降息750个基点,按照这个判断,央行再次加息的空间越来越小。有一点请大家注意,就是在未来短期、中期和长期,世界资本流动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危机本身对我们的启示,第一,无论金融风险千变万化,最主要的还是信用风险。次债危机的内在原因是资产被分拆打包,根源就是降低了对信用风险的要求。中国要很好的总结反思,我们的银行大量的资产放在信贷资产上,那么信用资产的标准是不能轻易被降低的。

  第二,我们要注意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被拆来拆去、换来换去卖到了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使得所有系统的风险连带作用非常强。所以很多的同行提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应该放慢速度。这种观点在当前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金融创新才刚刚处于起点,我们的金融产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我们不是要放慢速度,而是要尽快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更能够抵御各类风险的金融工具。我们觉得尽量不要因噎废食。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衍生工具加强监控。

  第三,就是我们的开放速度,特别是资本项目。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启动,但是没有走完,我们的汇率弹性在增加,但是基本上还锁定在央行手里。最关键的资本项目的放开,要根据需要而行,一定要慎之又慎。就是美国这样所谓金融自由的国家,对自己金融安全的保护程度也是相当强的。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