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毕舸:警惕涌入房市的外资热钱变成热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09:38 燕赵都市报

  毕舸

  外资大举进军中国房市,也许并不只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热情的表现,它也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价格泡沫、投机风险与金融威胁相伴的“黑色策源地”。对此,我们不可不有更清醒的认识。

  中国房地产在境外资本的“青睐”下正在变成一块烫手的山芋,现在惟一的问题就是:谁会成为最终接手的倒霉蛋?国际地产代理机构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全球房地产投资报告》称: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的60%来自境外;同时房地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也高达55%。(本报3月27日)

  这样“令人咋舌”的数据也许并不被官方口径所接纳,但是其论及的事实,即中国

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大量外资渗透,已经为舆论所普遍认同。由此看来,经济学界激烈争论的“全球资本过剩性流动”,已经在中国城市的高楼大厦间显现。正如一些学者过判断:人民币中间价屡创新高,成为热钱涌入的诱因,并进而带来房地产市场若隐若现的巨大泡沫。然而,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仅是一个方面,大量外资在中国特大城市购买作为土地附着物的房产究竟存在怎样的社会效应?“新租界”现象是否正在悄悄萌芽?这一系列问题或许同样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笔者以为,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呈尾大不掉之势,起码有三个原因———

  一是市场性因素。股市虽有起色,但依然在反复振荡的漫长恢复期,而快速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则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没有人会拒绝高收益,房地产投资领域对热钱,尤其是暂时还不得入股市之门而入的“外资”,自然具有格外强大的吸引力。

  其次是制度性因素。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管制悖论”,尽管频繁出台各种

房价调控政策,但房价飞升的两大要素———地方政府“卖地生财”与开发商因垄断而形成的暴利贪婪依然存在,政策“散热”效力弱,调控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再者就是,国际投机资本抱定“在国际政治压力下,人民币迟早会大幅度升值”的利益预期,向中国“最增值领域”———房产投资,就成了必然选择。可以说,热钱“等待升值”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如此形势下,再强调“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还会有多少甜蜜的味道?对“支柱”作用的陶醉和期待,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市场上空,让人难以辨清其结构性矛盾,阻碍了来自政策调控的力量。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曾经的日本房产泡沫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可想到,投机资本的“获利回吐”往往是一个瞬间的连锁性反应,假设这六成外资突然从中国房市集体撤退,不单房市的剧烈震荡在所难免,而且紧接着必然会引发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大批普通购房者会成为无辜的“负(资产)翁”、巨额信贷成为坏账呆账。作为经济最后关口的金融安全性遭受破坏,又会引发全国经济从通胀转为恶性紧缩,政府被迫采取紧急干预措施,实施经济“硬着陆”,再度造成社会不稳……

  由此可以看出,外资大举进军中国房市,也许并不只是对

中国经济发展充满热情的表现,它也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价格泡沫、投机风险与金融威胁相伴的“黑色策源地”。对此,我们不可不有更清醒的认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