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有多少公共投入被水渠渗水截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6:52 中国青年报

  曹林

  据韩国媒体透露,中国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意取经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未来的3年内,中国将支付数亿元派3万名农业官员到韩国考察学习。精明的韩国人将这一考察当作大大的商机,不仅为中国官员安排了“培训7天、观光3天”的研修计划,设计好了“观光路线”,新盖了宾馆,还特别推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商品”。(《财经时
报》6月10日)

  这种考察很难摆脱“公款出国旅游”的舆论指责,N条理由可以否决这一考察:首先,曾起过积极作用的“新村运动”,在今天的韩国已被有些人视为“被遗弃的运动”。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根本没必要出国考察,完全可借助网络、通信等途径获得这些信息。再者,考察经验是可以共享的,完全没有必要派3万多人出去取经。还有,即使要派人,也应该是派专家而非官员。

  颇具嘲讽色彩的是,国人是“据韩国媒体透露”,才知晓“3万官员赴韩考察新农村建设”这一消息的。没有韩国媒体关于“考察商机”的报道,国人可能会一直蒙在鼓里,可见我们的公共财政是多么不透明,纳税人的财政知情权又是多么贫乏。当年《大批中国官员以奥运名义出国考察费用让人咋舌》的新闻,也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希腊采访时,从旅行社那里打探到的。

  我想,这数亿元的出国考察费,最后肯定是要算在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上的——农民尚未分享到成果,首先要拿出一部分钱供官员以出国考察,这是一种公共投入的制度性损耗: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并没有传递到政策安排所预期的终端或用在刀刃上,而是以雁过拔毛式的“劫持”被损耗在各个环节上,成为少数人的腐败机会和丰盛晚餐。财政权越集中,制度环节越多,官僚体系的食物链越长,公共投入的制度性损耗也就越大。

  制度性损耗最直接地表现在我国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上: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款吃喝。

  媒体经常报道说,我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有多高,公费出国有多高,公款吃喝又有多高,三者相加总数高达数千亿元以上,仿佛这些消费是直接取自公共财政——这是静态和孤立地看“三公”消费。如果动态地看就会发现:“三公”消费,并非都直接取自公共财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其他公共事业的投入中“挤”出来、截留下来供官员消费的,“三公”消费的“长”,意味着其他公共投入的“消”,这种挤占和截留,实质就是公共投入的制度性损耗。所以“三公”高消费的危害不仅在于浪费公共财政,更在于制度性损耗中对公共事业的伤害,这种损耗就像机体上的癌细胞,癌细胞总能赶在其他健康细胞前吸收营养。

  

审计署长李金华前几天对这种“制度性损耗”的描述是“水渠渗水”:中央转移支付渠道很长,从中央部门一直流到一个村,可水渠是要渗水被“截流”的,有的时候水流到村里面就没有了。“3万官员赴韩考察新农村建设”就是典型的制度性损耗,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流到农村、农业、农民身上之前,要经过许多环节的“截流”,“耗巨资出国取经”就是截流的一种方式——除出国考察外,我们还会看到许多以新农村建设为名的研讨会、经验交流、典型学习等等,公共投入流过的权力部门会找出各种理由对投入进行损耗。

  因为权力掌握着对公共投入的分配,在缺乏严格约束的制度背景下,他们必然会对公共投入进行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分配,首先享受公共投入的丰盛晚餐——于是,新农村建设未动,不计成本的出国考察、研讨会、经验交流先行。

  制度性损耗提醒我们:国家加大对公共事业投入时首先要有“损耗”理念,别以为增加了多少投入,最终都会落在公共事业上。另一方面,对许多贫血的公共事业,增加投入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理顺一条从“公共投资”到“百姓福利”的制度通道,先把蛔虫从制度机体上清除干净,这样才能保障增加的投入不会被劫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