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很不靠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4:31 《财经时报》 | |||||||||
□ 罂束 很多住在小县城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憋屈、苦闷,尤其是有些诗歌梦想或者艺术追求的文艺青年,不被认同的孤独感就如刀削一般划破岁月,让人平添一些沧桑。 所以有人说他们17岁时就有了30岁的心态,30岁时已基本停止了思考,所以我在大
一次次的逃离,却到了24岁才得以变成现实,于是一到北京就赶紧给自己认为了不起的人打电话,当然其中有过很多次的碰壁,可当时大都在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下,这小小的挫折反而增加了偶像的神秘,于是我想尽办法挤进各种文学聚会。 “你也是一个文学青年。”一位在某刊物做主编的文坛前辈不无调侃的一句话,忽然让我这个出了几本书的作家有些汗颜,我不过是文学青年,意思是距离作家还很远,那么究竟要出几本书才能担当起作家的美名呢? 于是继续参加聚会,却发现一些没有出版过任何书或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人,也俨然以作家或者诗人相称,有人道破个中机密:要在中国文坛混,必须得进入文学圈子,比如批评家圈子,作家圈子等。 于是在某个夏天,我经常去黄亭子酒吧,因为这里经常举行诗歌朗诵会,最容易插进所谓的诗歌圈子。 除了相互认识还不够,饭局是最容易拉近情感的地方,诗人也不例外,诗歌朗诵会完毕,各个诗歌派别的人就分化成各种小圈子在附近的饭馆海喝,然后少不了会谈论诗歌和诗人。 通常这个圈子的老大是个颇有分量的人,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些将来会有名望的人,话题由某个不太有名的人挑起,从当晚的诗歌到评论某人,然后开始痛批其他圈子的人,从诗歌到人品,直到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然后由某些人把老大护送回家。 相对来说,文学圈比诗歌圈要松散一些,但是等级更森严,他们中的老大更多是评论家,所以评论家说某某作品不怎样,那么他的作品通常不会被关注。 参加这样的圈子多了,自然会发现每个人说话都有些言不由衷,或者被迫说一些违心的话。比如说痛骂某个“下半身”的女诗人,那么其他人也要跟着漫骂,不然你就有些不合群,久了,就会被圈子抛弃。 而我则是有些冒失的女人,总喜欢发表一些女人的见解,比如容易理解女性的思考方式和写作立场,这就难免冒犯某位人物,结果总是游离在各种圈子外。 现在索性不参加任何圈子,周末最多与几个好友去后海或者元大都等酒吧坐坐,互相发泄发泄对生活的不满,然后再谈谈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某位作家,只是丝毫不提自己的作品,大家喝到一定程度然后回家。 结果发现大都市与小县城都一样,孤独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为我们喜欢集体生活但又想保留个性,所以一次次被自己认定的圈子舍弃,所以我们至今成不了作家,而只有那些相信集体意识甚过个人意志的人才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北京的各个显要之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