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垄断--医疗问题的根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 14:04 中国经营报 | |||||||||
近一段时间,对于中国医疗体制问题的论争沸沸扬扬,舆论对目前的医疗领域几乎是一边倒的讨伐之声。不过医疗领域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原因何在,看法却是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市场化的结果,有人认为是不够市场化的结果,有人认为医院是垄断经营,也有人认为医疗市场竞争太混乱。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如此多的针锋相对的看法呢,这其实是因为我国医疗体系的复杂性造成的。对于医疗系统不同局部的观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在诸多问题中,医疗市场的区域垄断或许才是目前医疗体制为人诟病的根本原因。
我国医疗市场的垄断具有与其他行业的垄断完全不同的特征,一般的行业垄断基本上就是全国只有一家或者某个区域只有一家经营者,例如铁路就是全国性的垄断经营,而天然气、自来水等等就是区域性的垄断经营。但是医疗市场的垄断并不是说全国或者某地只有一家医院,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都有很多医院。看起来这些医院是可以相互竞争的,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因为在全国各地,都是乡镇有乡镇的卫生院,县有县级医院,市有市级医院,不同层级的医院之间水平相差甚远。各级医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市场,因此它们之间基本上不会形成竞争关系。体制内的竞争缺乏只是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体制外的医院如果想插入和它们竞争,在理论上虽有可能性,但是在实际上却很难实现。比这些医院技术实力弱的医院自然无法竞争,如果出现一家实力很强的外来医院,它也基本上很难生存。因为各级体制内医院掌握着公费医疗或者医保的市场,而在大多数地区,收入最高的群体都是享有公费医疗或者医保的,那些自费患者基本上都是低收入群体或者农民。因此,体制外医院(也就是不隶属于当地政府的医院,不论它是民营还是国有的)在大多数地方都是举步维艰的,只有在一些非医保人群收入较高的大城市,这些体制外医院才能有一席之地。 这样就导致每个地方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最好的医院,形成了当地医疗资源的稀缺状态,自然他们也不会有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收费标准。同时由于多数地方的体制内医院的水平低下,导致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患者纷纷涌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加剧了大城市医疗资源的紧张。而在缺乏有效竞争的情况下,药价虚高、坑害患者的种种弊端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这种垄断也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因为医保资金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虽然这些资金来自于老百姓,但是政府也不愿意让这些钱被别人挣走。这种实际上的区域垄断,造成高水平的医疗机构难以进入其他地方经营。而患者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当地的医院收费再高、医疗水平再差也能够生存,患者也只能默默忍受。这就好像各地如果禁止看外地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再好看也没用,当地的电视台就会形成稀缺资源,你想看电视就只有接受低劣的节目,想看好的节目只有上北京来看。正是因为优势医院跨区域经营的困难,也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医生“走穴”市场,那些著名医疗机构虽然不能跨区域,但是他们的医生还是受欢迎的,医生则利用其中的空白挣到许多外快。 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医疗资源稀缺性并不严重(据卫生部资料,我国平均每千人口医生数达1.65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医学教育年毕业生人数已超过卫技人员年需要量),只是被人为放大了。中国缺的是优势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缺的是优势医疗机构的扩张机制和环境,缺的是有效竞争机制。要彻底解决医疗体制中的种种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让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 因此,取消地方政府对当地医院的不正当保护,打破医疗机构的区域性垄断。营造不同背景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市场竞争来实现医疗机构的优胜劣汰,才是保护患者利益的根本出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